洪流华域火燎神州深热更相摧幸此土清凉古刹重开十住心中堪息苦 云归故山菊香晚节因缘曾感梦试登高眺望劫灰飞过三生石上好安禅

名胜云南

对联全文

上联:洪流华域火燎神州深热更相摧幸此土清凉古刹重开十住心中堪息苦
下联:云归故山菊香晚节因缘曾感梦试登高眺望劫灰飞过三生石上好安禅

对联备注:

(昆明:华亭寺大雄宝殿。华域:中国。十住:佛教语,也叫十地,指参悟佛理而进于十地。三生石:佛教宣扬三世轮回的一种说法)

参考注释

流华

如水的月光。 唐 颜真卿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流华浄肌骨,疏瀹涤心原。”

火燎

灯烛;火炬。《宋史·仪卫志五》:“香凳一,火燎一,小舆一。”冰心《往事二》三:“朵朵的火燎和生寒的铁甲,会缭乱了静冷的月光。”

神州

(1) [the Divine Land (a poetic name for China)]∶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

神州大地

(2)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指京城

春风杨柳万子条,六亿神州尽舜尧。——mao1~11*1东《送瘟神》

更相

相继;相互。《史记·张丞相列传》:“ 田文 言曰:‘今此三君者,皆丞相也。’其后三人竟更相代为丞相。”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予与公更相知善有年矣。” 清 王士禎 《池北偶谈·谈异七·两五鬼》:“ 五代 时, 南唐 冯延巳 及弟 延鲁 ,与 魏岑 、 陈觉 、 查文徽 等更相推唱,时人谓之五鬼。”

清凉

[cool and refreshing] 凉而使人清爽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古刹

[old temple] 年代久远的寺庙

燕然对古刹,代郡隐城楼。—— 南朝陈· 徐陵《出自蓟北门行》

十住

即十地。 南朝 宋 谢灵运 《菩萨赞》:“爰初四等,终然十住。”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并序》:“十住髣髴於林衡,应真肸蠁於清夜。”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古亦曰十住,即《华严经》之十地。”参见“ 十地 ”。

心中

[in the heart;at heart;in mind] 心里

云归

乘云归去。谓仙逝。 宋 苏轼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故山

旧山。喻家乡。 汉 应瑒 《别诗》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鶯声似故山。”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追惟献岁发春间,和我新诗忆故山。” 凌景坚 《寄十眉》诗:“应被故山猿鹤笑,我偏无计渡 汾 南。”

晚节

(1) [integrity in one’s later years]∶晚年的节操

保持晚节

(2) [old age]∶晚年

(3) [last stage]∶后期

因缘

(1) [principal and subsidiary causes] [佛教]∶产生结果直接原因辅助促成其结果的条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长老处,学得说因缘,便是铁石人也劝得他转。——《水浒传

(2)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缘分

他俩真有因缘

感梦

(1).谓受梦的启发。 汉 王充 《论衡·吉验》:“ 伊尹 命不当没,故其母感梦而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卷目:“ 许察院 感梦擒僧, 王氏 子因风获盗。”

(2).谓感应于梦中。《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子良 启进沙门於殿户前诵经, 世祖 为感梦,见优曇鉢华。”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诵佛经论》:“又言诵经有益于死者,佛以金人感梦,达於 汉 帝。”

登高

[ascend a height]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眺望

[look far from a high place;survey] 从高处远望

继续眺望当地的风光

劫灰

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谓劫火的馀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问 东方朔。 朔 云:‘不知,可问 西域 胡人。’后 法兰 既至,众人追以问之, 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 宋 陆游 《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始见》诗:“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 明 赵诒琛 《<逸老堂诗话>跋》:“癸丑夏六月,遭乱,所有藏书数万卷,一旦尽失,而是书原本亦遭刦灰。” 清 吕留良 《<赖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荡,刦灰昼飞,猿鹤虫沙,苍黄类化。” 清 金农 《褚先生老毁儒服寄赠》诗:“歷尽刧灰人隔世,飈轮辗破fa1一1轮升。”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頽垣败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 陈三立《书感》诗:“八骏西游问刧灰,关河中断有餘哀。” 陈毅 《偷渡梅关》诗:“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 梅关 著劫灰。”

三生石

传说 唐 李源 与僧 圆观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引汲, 观 曰:“其中孕妇姓 王 者,是某託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 杭州天竺寺 外。是夕 观 果殁,而孕妇产。及期, 源 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源 因知牧童即 圆观 之后身。见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后人附会谓 杭州 天竺寺 后山的三生石,即 李源 和 圆观 相会之处。诗文中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 唐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三:“自抛 南岳 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 元 萧列 《八声甘州》词:“三生石,情缘千里,风月柴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或以此一念,三生石上,再种后缘,亦未可知耳!” 程善之 《胡淑娟女士挽歌》:“支机夜冷三生石,天孙闇倚银河泣。”参见“ 三生 ”。

上好

[first-class;best-quality] 质量高;最好

上好的烟叶

安禅

佛教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寻太傅之故宅,今筑室以安禪。”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龙。” 宋 陆游 《病退》诗:“美睡三竿日,安禪半篆香。” 清 读彻 《送郎癯入匡山》诗:“偶向 匡 庐去,安禪第几重?” 清 黄景仁 《题上方寺》诗:“试问安禪者,能忘入世情?”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对联推荐

诗词推荐

对联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