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工在朝议变法以前,举亿万众利用厚生,全基鄂渚; 敷政教于时局递更之会,俾数千年典章文物,不坠华风。

挽联名人名家

对联全文

上联:兴农工在朝议变法以前,举亿万众利用厚生,全基鄂渚;
下联:敷政教于时局递更之会,俾数千年典章文物,不坠华风。

对联备注:

(清-宗俊瑄《挽张之洞联》)

参考注释

朝议

(1).谓在朝中议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孝景 时每朝议大事, 条侯 、 魏其侯 ,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清 恽敬 《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於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詔之辞,有朝议之公,有舆论之详,易矣而实难。”

(2).指朝廷的评议、决议。 晋 潘岳 《关中诗》:“翘翘 赵王 ,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 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 淳祐辛亥, 郑丞相清之 当国,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 清 李清 《三垣笔记》上:“朝议以国计不足,暂借民间房租一年,於是怨声沸京城,呼 崇禎 为重徵。”

(3).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 隋 ,散官。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秦忠献 与人简尺多云丈,世俗傚之,虽貽晚进书,亦云丈,知州以上则称朝议,以下皆学士。”

变法

[try different ways and means;political reform] 指历史上对国家法令做重大改革

变法者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以前

[onetime former;previous] 指时间上某点、某个转折或某个事件之前

今三世以前。——《战国策·赵策》

神农以前。——《史记·货殖列传》

视三十年以前。——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万众

[millions of people;the multitude] 广大人民;大众

万众一心

利用厚生

《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孔 传:“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财,厚生以养民,三者和,所谓善政。”后因称物有所用、民有所养为“利用厚生”。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 齐景公 之利用厚生,有马盈於千駟。”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知古圣人经纬天下,所以为斯民利用厚生者,筹之盖详。” 郭沫若 《学术工作展望》:“科学的基本要求是利用厚生,为人民服务。”

鄂渚

相传在今 湖北 武昌 黄鹤山 上游三百步长江中。 隋 置 鄂州 ,即因渚得名。世称 鄂州 为 鄂渚 。《楚辞·九章·涉江》:“乘 鄂渚 而反顾兮,欵秋冬之绪风。” 王逸 注:“ 鄂渚 ,地名。” 洪兴祖 补注:“ 楚子 熊渠 ,封中子 红 於 鄂 。 鄂州 , 武昌县 地是也。 隋 以 鄂渚 为名。” 唐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诗:“ 鄂渚 分云树, 衡山 引舳艫。” 明 刘基 《满庭芳》词:“衾寒 鄂渚 ,佩冷 瀟湘 。”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余服官 鄂渚 ,适 英 美 水师提督乘兵舰来謁。”

政教

[penalty and civilized intercourse] 指刑赏与教化

时局

[the current political situation] 当前的政治局势

时局不稳

递更

交替更换。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臆论·鸟兽草木》:“乃知天地生物,递更递换,不可以一律拘也。” 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序》:“事变递更,诗人旨趣因之歧贸。”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mao22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等。《明史·文苑传一·徐一夔》:“幸而 天歷 间 虞集 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不坠

(1).不辱。《国语·晋语二》:“知礼可使,敬不坠命。”

(2).犹不失。《北齐书·李浑传》:“﹝ 梁武帝 ﹞谓之曰:‘ 伯阳 之后,久而弥盛, 赵 李 人物,今实居多。常侍曾经将领,今復充使,文武不坠,良属斯人。’”

华风

(1).指 汉 族或中原的风俗。《宋书·鲁爽传》:“﹝ 鲁爽 ﹞幼染殊俗,无復华风。” 宋 苏辙 《移岳州谢状》:“臣见具舟前往,自尔稍近华风,遂脱瘴死。” 清 赵翼 《经临途次杂纪以诗》之三:“华风濡染变狉獉,光气将开色色新。”

(2).浮华的文风。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寻 宇文 初习华风,事由 苏绰 。至於军国词令,皆準《尚书》。”

(3).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 唐 李贺 《高轩过》诗:“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对联推荐

诗词推荐

对联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