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伏流重源说_伏流重源说介绍_伏流重源说历史知识_伏流重源说历史词典

伏流重源说

历史知识

伏流重源说历史词典解释

古代对黄河源头认识的一种观点。《山海经·北山经》:“敦薨之水(开都河)流入泑泽(罗布泊),出于昆仑东北隅,实惟河源。”认为河源头乃罗布泊,伏流于地下,万三千里后从昆仑山重现于地上。《汉书·西域记》以张骞亲眼所见塔里木河注入昌海(即罗布泊),不再外流,证明黄河的伏流重源说。这一观点一直沿用至明清时代。

词语分解:

  • 伏流的解释 在地面下的洞穴中或岩层裂缝中流动的水,潜伏地下的水流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历史知识推荐:旅苏湘团联合协济会

清末革命团体。由湘籍人士蒋凤棠等发起,宣统三年1911十月在苏州成立,钟鸿钧、傅鑫为临时正副会长,蒋为临时总参议。以“维国保民”为宗旨,拟联合旅沪湘人组织军队参加北伐。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伏流重源说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伏流重源说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