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知识>> 天地之性_天地之性介绍_天地之性历史知识_天地之性历史词典

天地之性

历史知识

天地之性怎么写好看:

天地之性怎么写好看

天地之性历史词典解释

亦称天命之性义理之性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相对。宋理学家表达人性论之用语。张载《正蒙·诚明》:“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认为“气质之性”是恶的根源,只有去除“气质之性”的蒙蔽,才能恢复真正的人性。程朱提出“性即是理”(《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和“性是太极浑然之体”(《晦庵先生文集》卷五十八)之命题,把仁、义、礼、智视为人之本性和“太极”之体现。认为“天地之性”“专指理言”(《朱子语类》卷四),“理”(太极)为至善,故天赋予人之“义理之性”至纯至善。然“天地之性”须寓于“气质之性”中,人之气质有昏明清浊之异,故有智愚、贤不肖、尊卑贵贱之分,由此提倡“存天理、去人欲”之说。

词语分解:

  • 天地的解释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天地之大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天地百法乎。—&md
  • 性的解释性 xìng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性质

历史知识推荐:刘宝楠

1791—1855 清江苏宝应人,字楚桢,号念楼。道光进士。曾任直隶文安知县。幼从叔父刘台拱学,与刘文淇齐名,有“扬州二刘”之称。长于经学,初治毛诗、郑礼。后专治论语,以何晏论语集解为主,搜集汉儒旧说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天地之性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天地之性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