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
历史知识
五岳怎么写好看:
五岳历史词典解释
岳一作嶽。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传说为群神所居,历代帝王多往祭祀。《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唐中宗封西岳为金天王,其后唐玄宗、宋真宗曾封五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尊五岳为神。《尔雅·释山》对五岳有两种说法:篇首云:“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下文又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后世对此有不同解释。五岳制度实始于汉武帝,谓尧、舜时即已有之,乃汉代经学家的附会。汉宣帝时确定以今河南嵩山为中岳,山东泰山为东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陕西华山为西岳,河北恒山(今曲阳县西北)为北岳。其后又改今湖南衡山为南岳。隋文帝后遂成定制。明弘治中于今山西浑源县恒山建北岳庙。清顺治中移祀北岳于此。
词语分解:
- 五岳的解释 中国的五大名山,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 五的字典解释 五 w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
- 岳的字典解释 岳 yuè 高大的山:五岳(中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历史知识推荐:司马伦
?—301 晋宗室。字子彝。司马懿第九子。仕魏为谏议大夫,封安乐亭侯。入晋,初封琅邪郡王,咸宁中,改封赵王,进安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元康初,迁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关中。因刑赏失中,氐羌反叛。入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五岳历史


精彩推荐:
鼎湖龙飞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立运仪
附于简仪上的地平仪器装置。共有两个有刻度的环,一为地平环,另一为与地平环中心相垂神水峡
在今陕西铜川市北七十里金锁关。方舆纪要卷同官县神水峡石崖峻削,道从石峡中行,至为袁粲
生卒晋陈郡扶乐人,字仪祖。袁涣侄孙。文学博识,累为儒官。入晋,仕至尚书。怀帝永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见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鲁迅南腔北调集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这自山囚
源见赋囚山。用称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元王恽杂言寄中隐奉别后一粲诗故园风物信如旧鲍出
字文才,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人。为人侠孝,母曾被人所劫,他奋力杀劫者十余人,终于使太傅
官名。西周置,为三公之一,位次太师,在太保上。周成王以毕公为太傅。书周官立太师太莹角
借指装饰的牛角。南朝梁刘孝威青牛画赞狡力难京,肆怒横行。朗陵莹角,介葛瞻声。借指青村场
南宋改青墩场为青村场。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奉城镇。明洪武二十年置青村守御千户所。清足高气扬
同趾高气扬。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若初进者足高气扬,凌轹前辈。见趾高气扬。东周列国志鹿堂山
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三十里。隋书地理志绵竹县有鹿堂山。寰宇记卷绵竹县鹿堂山,李膺益才雄七步
同才高七步。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学富三余,才雄七步。道正司
官署名。管理道教事务之机构。元代始设于各州,掌理道人词讼。凡遇道士与百姓发生词讼移州
唐析悦州羁縻州置,属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后废。老上单于
生卒前名稽粥,冒顿子。前年继其父为匈奴单于,号老上单于。初立,文帝遣宗室女称公主斡鲁欢河
即斡耳罕河。张万选
清山东济南人,字举之。顺治间官太平府推官。有太平三书。仇湖镇
在江苏省海安县西北部串场河两岸。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仇湖庄,人口。六齐
古代冶炼青铜的六种铜锡配比。考工记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其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