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知识>> 伤寒舌鉴_伤寒舌鉴介绍_伤寒舌鉴历史知识_伤寒舌鉴历史词典

伤寒舌鉴

历史知识

伤寒舌鉴怎么写好看:

伤寒舌鉴怎么写好看

伤寒舌鉴历史词典解释

书名。清登撰。成书于康熙六年(1667)。分为九节,阐述白、、黑、灰、红、紫、霉酱、蓝八种舌苔及妊娠伤寒舌苔。载一百二十图,前有总叙,后有说明,为中医舌诊较好的代表作。现有金阊书业堂刊本及其他清刻本。

词语分解:

  • 伤寒的解释1.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自然病程约一个月。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热度在39℃-40℃之间,脉搏缓慢,脾脏肿大,腹部有玫瑰色疹。严重时,可因肠出血,肠穿孔而死亡。又称肠伤寒。2.中医学上泛指一切热性病。又指风寒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症状为头痛,项强,畏寒,发热,骨节痠痛,无汗脉紧等。
  • 鉴的解释鉴 (鑒) jiàn 镜子

历史知识推荐:托忒文

又称卫拉特文。清顺治五年1648,厄鲁特蒙古喇嘛咱雅班第达据回鹘式蒙古文创制而成。行于厄鲁特蒙古。有十五字头,每一字头有七音,共一百零五音。以木笔书写,直下,右行。与通用蒙古文相比,元音字母及辅音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伤寒舌鉴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伤寒舌鉴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