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知识>>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_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介绍_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历史知识_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历史词典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历史知识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历史词典解释

名。简称南台。元御史台的分遣机构,秩从一品。设大夫一人,中丞二人,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二人。下辖察院,设监察御史二十八员。监察江浙、湖广江西等江南三省。至元十四年(1277)置行御史台于扬州,二十一年移置杭州。次年,移于江州(今江西九江)。二十三年,迁至建康(今南京)。二十六年,再移于扬州。二十九年,还治建康。大德元年(1297),定名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行台设官、品秩并同御史台。初置行台时,立江北淮东道(治淮安,后移扬州)、淮西江北道(治庐州,今合肥)、山南湖北道(治荆南,今荆州)、浙东海右道(治绍兴,后移婺州,今金华)、江南浙西道(治杭州)、江东建康道(治建康,后移宁国,今宣城)、江西湖东道(治隆兴,今南昌)、岭北湖南道(治潭州,今长沙)等八道提刑按察司,隶之。十五年,增置江南湖北道(治武昌,今武汉)、岭南广西道(治静江,今桂林)、福建广东道(治福州)三道。二十年,析置海北广东道(治广州)、福建海道。二十三年,以淮东、淮西、山南三道改隶御史台(内台),南台所辖计十道。二十八年,改提刑按察为肃政廉访司。行台职责为纠弹行省、宣慰司及其所属诸司官吏违法及检刷案牍诸事,路府州县并委廉访司纠察。凡贪赃枉法、刑名违错、赋役不均、户口流亡、仓廪减耗、稽误政令,以及镇戍军官约束不严致令将卒侵扰百姓,官豪之家侵夺民田民宅等等,皆在纠察之列;各处官员治理有方者,由行台保举。凡官吏罪至断罢停职及有应兴利除害必当改革诸事,咨御史台呈中书省闻奏。至正十六年(1356),建康为朱元璋攻取,南台移于绍兴。二十五年,又置分台于福建。

词语分解:

  • 江南的解释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2 ∶泛指长江以南江南出
  • 御史台的解释中国古代监察官署名称,又名“宪台”

历史知识推荐:盘龙城遗址

商代中期二里冈期遗址。位于湖北黄陂县盘龙湖西侧,1954年发现,1974年发掘。主要遗迹有城址、宫殿基址和墓葬等。二里冈期上层城址一座,南北约290米、东西约260米。城垣夯层厚度8—10厘米,以水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