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中都国子监_中都国子监介绍_中都国子监历史知识_中都国子监历史词典

中都国子监

历史知识

中都国子监历史词典解释

学校名。明洪武二年(1369)以临濠(今安徽凤阳)为中都,八年置中都国子学,命京师(南京)国子学分官之。十五年改学为监,依京师国子监例置祭酒、司业、监丞、博士等官,二十六年罢。

词语分解:

  • 中都的解释 1.京都。史记·平准书:“漕转 山东 粟,以给中都官。” 司马贞 索隐:“中都,犹都内也。”宋书·索虏传:“使中都有鸣鸞之响,荒餘怀来苏之德。”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2.指一般城市。 五代 陈陶 泉州刺桐花咏之三:“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 国子监的解释 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历史知识推荐:锡林郭勒盟

清内蒙古诸盟之一。以会盟地在阿巴噶左翼、阿巴哈纳尔左翼两旗界内的锡林郭勒地方,故名。隶理藩院。辖乌珠穆沁、阿巴哈纳尔、浩济特、阿巴噶、苏尼特五部十旗。东界昭乌达盟,西界乌兰察布盟,南界察哈尔,北界瀚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中都国子监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中都国子监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