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地名 >>鄂尔多斯市_鄂尔多斯市在哪里_鄂尔多斯市介绍_鄂尔多斯市历史地名

鄂尔多斯市

历史地名

鄂尔多斯市历史词典解释

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东、北、西三面被黄河环绕。面积8.7万平方千米(市辖区2200平方千米)。人口135.9万(市辖区21.9万),有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朝鲜等14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占12%。辖准格尔、乌审、伊金霍洛、鄂托克、鄂托克前、杭锦、达拉特7旗,东胜1区。市人民政府驻东胜区。据穆《蒙古游牧记》:“鄂尔多斯,盟名伊克盟。蒙古谓大曰伊克,庙为昭,伊克昭之名,为因青吉斯汗圆寝得名。”明为蒙古族鄂尔多斯部游牧地。15世纪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置鄂尔多斯万户。境为统辖右翼三万户济农驻所。清顺治六年(1649年)封达延后裔额璘臣为多罗郡王,鄂尔多斯部自成一盟,下辖鄂尔多斯左、右翼前中后等六旗。会盟于伊克昭,治王旗衙。直属理藩院。后盟长由各旗扎萨克轮任,治所随迁。乾隆元年(1736年)析乌审旗东边地增置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俗称扎萨克旗。七旗外,还有随成吉思汗陵寝500户达尔部落,直接受济农(后改盟长)节制。疆域北至黄河故道(今乌加河),南抵明长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至乾隆年后始放长城北沿界牌地,至清末大部成垦区。河两岸垦区归包头设立乌伊盟垦务局(后称西盟垦务局)管辖,南边分别属晋、陕边境县,中部垦区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增置东胜理事通判厅,属山西归绥道。民国初年蒙古旗从清制,改属蒙藏委员会。1914年设绥远特别行政区,东胜厅改设治局,后改县。1925年将黄河故道大部划给临河设治局。1928年绥远改省。1933年由绥境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管辖。1937年蒙政会由百灵庙移治境内新街。1939年在东胜城置绥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废除旧制,成立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隶绥远省。初治新街,1950年春移治东胜城。同年伊克昭盟政务委员会改为伊克昭盟自治政府。1952年两直属区划入扎萨克旗。1954年撤销绥远省,设伊克昭盟,属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增置海勃湾市,郡王旗与扎萨克旗合并置伊金霍洛旗。1976年海勃湾市并入乌海市。1980年析鄂托克旗南部分置鄂托克前旗。1983年东胜县改为市。2001年伊克昭盟和县级东胜市撤销,改设地级鄂尔多斯市;县级东胜市改置东胜区;原伊克昭盟所属行政区域划入。处内蒙古高原西南部,境内有库其布沙漠和毛乌素沙漠。黄河从西、北、东三面流过。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西部四旗为牧业旗,产牛、马、绵羊、山羊、骆驼。东四旗市为林牧区,兼种粮豆。农产小麦、糜黍、高粱、玉米、荞麦、豆类、油料作物等。矿产有煤、石膏、石英、硫黄、石灰石、天然气等。准格尔、东胜煤田已开采。工业有煤炭、化工、电力、毛纺、机械、建材、造纸等厂。包神、丰准铁路,109、210国道,呼大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成吉思汗陵、准格尔召、大夏国都统万城胜州榆林郡城、秦明长城、秦直道遗迹、大沟湾河套人文化遗址和响沙湾。纪念地有东胜烈士纪念塔、锡尼喇嘛纪念塔等。

历史地名推荐:石佛堂

宋名艾峪,后改石佛堂。即今山东临朐县西南石佛乡。有宋代石刻佛像近百尊。明嘉靖临朐县志:石佛堂集“在县西南五十里”。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鄂尔多斯市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地名 鄂尔多斯市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