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_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解释_一之谓甚,其可再乎来历出处_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历史典故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历史典故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历史词典解释

    亦作“一之为甚,其可再乎!”比喻犯了一次错误,已经不象话了,哪能重复再犯错误呢!公元前655年,晋国借道于虞去攻打国。虞国大夫宫之奇谏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随之也要亡国。晋国的贪心是不可以引诱的,同敌人打交道非同儿戏。僖公二年(前658年)时,我们曾借路于晋,结果使虢失去下阳之地。一次错误已经够严重的了,难道可以再犯同样的错误吗?”

【出典】:

    《左传·僖公五年》:“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例句】:

    《太平广记》卷二八二《生》引《纂异记》:“酒至白面少年,复请歌。张妻曰:‘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宋·王偁《东都事略·唐恪传》:“及钦宗复幸虏营,恪曰:‘一之为甚,其可再乎!’恸哭不食者累日。”

历史典故推荐:金华牧羊

源见“叱石为羊”。谓入山学道或得道成仙。宋 陈师道徐仙书诗之三:“金华牧羊小家子,西真攘桃何代儿?”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