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通邑大都_通邑大都解释_通邑大都来历出处_通邑大都历史典故

通邑大都

历史典故

通邑大都怎么写好看:

通邑大都历史词典解释

同“通都大邑”。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自通邑大都至于荒陬海聚,无变容动色之虑。”


偏正 都,都市。邑,城。泛指四通八达的大都市。明·袁宏道《瓶史·一花目》:“是故通邑大都之间,时流所共标共目,而指为隽士者,吾亦欲友之。”△多用于都市方面。也作“通都大埠”、“通衢大邑”、“通都巨邑”、“通都大邑”。

词语分解:

  • 通邑的解释 交通便利的城市。 唐 温庭筠 登卢氏台诗:“胜地当通邑,前山有故居。”
  • 大都的解释 中国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营建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历史典故推荐:常山蛇势

孙子.九地:“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常山蛇势”是古代用兵的一种演阵之法,首尾呼应如常山之蛇。晋书.桓温传:“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通邑大都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通邑大都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