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典故>>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_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解释_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来历出处_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历史典故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历史典故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历史词典解释

求仁而得到了仁,又有什么怨恨呢? 表示要求得到满足,终于如愿以偿。一般用于追求人格、道德范的完善,虽付出沉重代价也不怨悔的场合。语出《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太平广记》卷一六6*四引《李膺家录》:“膺坐党事,与、荀翊同系新汲县狱。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明.李清《三笔记下.弘光》:“左懋第将刑,顾问五人云何,一斌等皆曰:‘愿从死。’懋第曰:‘好,好,但恐有悔。’用极大呼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真人俯思良久,顾罗生笑曰:‘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

历史典故推荐:崇洋媚外

媚:谄媚,巴结奉承。崇拜洋人,巴结外国。秦牧外来词的吸收和消化:“既反对闭关锁国,唯我独尊;也反对崇洋媚外,以为‘月亮也是外国的圆’。” 并列 盲目崇拜外国的一切,谄媚外国人。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