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典故>> 不失黍絫_不失黍絫解释_不失黍絫来历出处_不失黍絫历史典故

不失黍絫

历史典故

不失黍絫历史词典解释

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不失黍絫。”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铢。”亦作“不爽累黍”。清王韬《淞隐漫录.姚云纤》:“女凿壁偷听,得其指授,无人时转喉学唱,音韵抑扬,不爽累黍。”


述宾 絫、黍,微小的重量。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铢。一丁点儿也不差。《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不失黍絫。”△多用于差别方面。也作“不爽累黍”。

词语分解:

  • 不失的解释1.不偏离;不失误。易·随:“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孔颖达 疏:“以所随之处不失正道,故出门即有功也。”论衡·量知:“御史之遇文书,不失分銖。” 刘盼遂 集解:“不失分銖,不出一点差错。”2.不遗漏;不丧失。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魏源 本义:“恢恢疎阔而自无漏网之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3.还算得上;不愧。 明 胡应麟 诗薮·
  • 黍絫的解释亦作“ 黍累 ”。1.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通常以十黍当一絫。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者,不失黍絫。”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銖。”文选·陆倕<新漏刻铭>:“测表候阴,不谬圭撮,无乖黍累。” 吕延济 注:“六粟曰圭,十抄曰撮,十黍曰累。” 唐 刘禹锡 平权衡赋:“黍累无差,毫釐必究。”2.比喻极其细微之处。 唐 白居易 省试性习相远近赋:“积艺业於黍累,慎言行於毫釐。”

历史典故推荐:数米祝鸡

源见“祝鸡翁”。指闲中逗鸡取乐。明 陈衎答李明六书:“数米祝鸡,静中乐事。”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不失黍絫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不失黍絫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