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典故>> 举不失德,赏不失劳_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解释_举不失德,赏不失劳来历出处_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历史典故

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历史典故

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历史词典解释

形容政治廉明公正。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师伐,晋派荀林父率军救郑。待到晋军渡河,始听说郑国已为楚国所败,背晋向楚。在这种情况下,荀林父打算率军返国,待到楚军退回时再去伐郑。晋大夫士会表示赞成。他认为,楚国对外用兵,叛则攻伐,服则赦免。虽然连年用兵,国内人民并不怨恨。经过令尹叔敖整顿内政,政治修明,军事强大,选用人才,不遗有德之人;赏赐官职,凡有功劳者人人有分。年老者予以优待,过路旅客各有施舍。衣冠服饰各有标准,分别尊卑,办事合于时宜,不违背人民意愿,这样的国家是无法敌得过的。只是因为晋军将先縠不服从命令,擅自进兵,才导致了又一次晋楚之战。

【出典】: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之举也,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若之何敌之!”

【例句】:

汉书·公孙弘传》:“有德者进,无德者退。”

历史典故推荐:假慈悲

6*6*东论鲁迅:“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