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乱臣贼子_乱臣贼子解释_乱臣贼子来历出处_乱臣贼子历史典故

乱臣贼子

历史典故

乱臣贼子怎么写好看:

乱臣贼子历史词典解释

历代统治者把统治阶级内部反对朝廷的人叫做“乱臣贼子”。也用来诬蔑反抗或起义的人民。《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后汉书.董卓传》:“李傕谓左右曰:‘尚可活不?’俊骂之曰:‘汝等凶逆,逼迫天子,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催使杀之。”


并列 古称犯上作乱的人。后也泛称坏人。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缀白裘·连环记·议剑》:“赤手难将捋虎鬚,劳心思日踌蹰。乱臣贼子春秋例,记得人人尽可诛。”△贬义。 多用于叛臣。↔忠臣义士 忠臣烈士 忠臣子。也作“乱臣逆子”、“逆臣贼子”、“逆子贼臣”。

词语分解:

  • 乱臣的解释 1 ∶善于治理政务的大臣予有乱臣十人。——书·泰誓中2 ∶制造祸乱的大臣乱臣当道,天下何以能得安宁
  • 贼子的解释 1.即贼人。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隋 李德林 天命论:“贼子逆臣,所以为乱,皆由不识天道,不悟人谋。”明史·潘旦传:“ 黎氏 鱼肉国君,在 陈氏 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陈毅 赣南游击词:“贼子引狼输 禹 鼎,大军抗 日 渡 金沙 。”参见“ 贼人 ”。2.詈词。犹坏蛋。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不想 傅彬 贼子,怀挟前讎,指家父三千贯赃。”儿女

历史典故推荐:矛盾相向

主谓 矛和盾相对着,比喻针锋相对。宋·钱易南部新书乙:“贞元十二年,天子降诞日,诏儒官与缁黄讲论。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三殿谈经,自此始也。”楯,同“盾”;缁黄,和尚和道士。△多用于政治生活方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乱臣贼子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乱臣贼子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