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典故>> 望门投止_望门投止解释_望门投止来历出处_望门投止历史典故

望门投止

历史典故

望门投止怎么写好看:

望门投止历史词典解释

形容人在窘迫之中,来不及选择生存之处,见到人家即要求藏起来。俭(115-198年),字元节,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张俭在任山阳东部督邮时,曾向朝廷揭发宦官览及其家属犯下的罪恶。不久,侯览党羽即告发张俭与同24人共为部党,朝廷即下令逮捕张俭。张俭被迫四处逃亡。所至之处,顾不得问明主人身分,即要求隐藏其家。由于人们敬仰张俭不畏权贵,所以也都愿意为他提供隐身之所,即使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

【出典】:

后汉书》卷67第2210页,《党锢·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例句】: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连动 逃难或出奔时,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暂时存身。形容窘迫中暂求隐匿。语出《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循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朱自清《论气节》:“那时逃亡的党人,家家愿意收留着,所谓‘望门投止’,也可以见出人民的态度,这种党人,大家尊为气节之士。”△多用于描写处境的窘迫。

词语分解:

  • 望的解释望 wàng 看,往远处看:望见
  • 投止的解释投奔托足;投宿。后汉书·党锢传·张俭:“ 俭 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至江:“避兵投止方鞅掌,相怜惜借居左廊,出青衫把真情説向。”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八松墓:“当义士在生之日,开张旅舍,东西南北之人,投止者不知凡几。”

历史典故推荐:狐媚惑主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望门投止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望门投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