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吐刚茹柔_吐刚茹柔解释_吐刚茹柔来历出处_吐刚茹柔历史典故

吐刚茹柔

历史典故

吐刚茹柔怎么写好看:

吐刚茹柔历史词典解释

源见“不吐不茹”。谓吐出硬的,吞下软的。比喻欺弱怕强。《汉书.薛宣传》:“〔宣〕前为御史中丞,执宪毂下,不吐刚茹茅,举错时当。”


并列 茹,吃。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欺软怕硬。语本《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唐·知几《史通·惑经》:“斯则危行言逊,吐刚茹柔,推避以求全,依违以免祸。”△多用于性格、品德方面。→欺软怕硬 ↔不畏强6*

词语分解:

  • 吐刚的解释 比喻畏惧强6*暴。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夫贤者之为人臣……不堕公以听私,不挠法以吐刚。” 宋 王禹偁 送王旦序:“昔我 郑 邦,厥守不良,厥佐吐刚。吾相疾之,吾君窜之,我民用康。”参见“ 吐刚茹柔 ”。
  • 柔的解释 柔 róu 植物初生而嫩:柔荑(初生嫩芽,喻女子白6*嫩的手)

历史典故推荐:推贤下士

犹“礼贤下士”。梁书.徐勉传:“当应推贤下士,先物后身,然后可以报恩明主,克保元吉。”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吐刚茹柔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吐刚茹柔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