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典故>> 逆鳞_逆鳞解释_逆鳞来历出处_逆鳞历史典故

逆鳞

历史典故

逆鳞怎么写好看:

逆鳞历史词典解释

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柔狎即驯熟的意思;柔,《史记》作扰,驯;狎,习)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同撄,逆触)之者,则必杀6*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几,表示数量少,指能做到谏说君王而不触犯的人是很少的。一说,几,近,谓近于善谏,较牵强)。”

古人以龙为人君的象征,韩非以龙之逆鳞不可撄为喻,说明要劝谏君主而不忤其意犯其威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触逆鳞也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故后以忤逆皇帝之旨,触犯人主之威,叫做“婴逆鳞”。

苏轼《谢中书舍人启》:“出而从仕,有狂狷婴鳞之愚。”

徐陵《徐穆全集》卷二“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情礼(或作理)之诉,将同逆鳞;忠孝之言,皆应齚舌(《史记.其武安列传》:“如此,上必多君有让,不废君。魏其必内愧,门齚舌自6*杀。”又《英雄记》:曹操自齚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词语分解:

  • 逆鳞的解释1.倒生的鳞片。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6*人。人主亦有逆鳞,説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古人以龙比喻君主,因以触“逆鳞”、批“逆鳞”等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战国策·燕策三:“﹝ 燕 太子丹 ﹞谓其太傅 鞫武 曰:‘ 燕 秦 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武 对曰:‘ 秦 地遍天下……柰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旧唐书·苏世长韦云起等传
  • 逆的字典解释逆 nì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流
  • 鳞的字典解释鳞 (鱗) lín 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鳞

历史典故推荐:鲁阳回日

见“鲁阳挥戈”。文选·左思〈吴都赋〉“鲁阳挥戈而高麾”,刘逵注:“故追述~之意,而将转西日于中盛之时,以适己之盛观也。”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逆鳞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逆鳞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