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名过其实_名过其实解释_名过其实来历出处_名过其实历史典故

名过其实

历史典故

名过其实怎么写好看:

名过其实历史词典解释

名声大于实际。《韩诗外传》卷一:“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晋书.齐献王攸传》:“齐王名过其实,而天下归之。今自薨陨,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过!”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臣向者名过其实,食浮于人,兄弟并窃于贤科,衣冠或以为盛事。”


主谓 过,超过。名声超过了本身的实际。指虚有其名而无实际。《晋书·寿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髠,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贬义。多用于对人的评价方面。→名不副实 徒有虚名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词语分解:

  • 名的解释 名 míng 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
  • 其实的解释 1 ∶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画家其实并非不懂世故2 ∶确实;的确其实不是她说的那个意思

历史典故推荐:元凯碑

源见“杜预沉碑”。指杜预记功碑。杜预,字元凯,故称。清 赵翼顾晴沙选梁溪诗成瘗其旧稿于惠山之麓立碑亭其上诗:“元凯碑付江波沉,思肖函从井底坠。”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名过其实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名过其实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