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言语道断_言语道断解释_言语道断来历出处_言语道断历史典故

言语道断

历史典故

言语道断怎么写好看:

言语道断历史词典解释

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语表达。《维摩经.阿綨佛品》:“不来不去,不出不入,一切言语道断。”后指不能通过交谈或谈来解决问题。


主谓 原指意蕴深奥,不可言说。后指无话可说,形容悲愤到了极点。《璎珞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鲁迅《华盖集续编·“死地”》:“三月十八日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言语道断,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多用于语言表达方面。→夫复何言 ↔骨鲠在喉

词语分解:

  • 言语的解释 说话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市人之言语。——唐· 杜牧阿房宫赋
  • 断的解释 断 (斷) duàn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

历史典故推荐:英雄所见略同

    见:见解。英雄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多用来表示双方意见、想法等相同。庞统事迹见前“负重致远”条初为吴将周瑜功曹,后投刘备,深得信用。一次二人饮酒,刘备问道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言语道断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言语道断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