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典故>> 拔帜易帜_拔帜易帜解释_拔帜易帜来历出处_拔帜易帜历史典故

拔帜易帜

历史典故

拔帜易帜怎么写好看:

拔帜易帜历史词典解释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列传》载:元前二〇四年,汉韩信军数万攻打赵国。赵王歇及主将余,聚兵二十万在井陉口迎战。离井口三十里处,韩信“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偏僻小)革(音bì,依靠山的掩蔽)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败逃,这里是佯败),必空壁逐我,若(指二千军)疾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韩信命万人背水列阵,与赵军决战,赵军击不能取胜,“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候赵空壁逐利,则驱入赵壁,皆拔赵帜,立汉赤帜二千。”

因常以“拔帜易帜”比喻取而代之,用“拔帜”比喻战胜。

柳亚子《二十世大舞发刊词》:“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


连动 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萆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描写取代之语。也作“拔旗易帜”、“拔赵帜,树汉帜”、“拔赵帜,易汉帜”、“拔赵易汉”、“拔赵帜立赤帜”、“拔帜立帜”、“拔帜树帜”。

词语分解:

  • 拔帜的解释.见“ 拔赵帜易汉帜 ”。.犹言另树一帜。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 樊榭 词拔帜於 陈 朱 之外,窈曲幽深,自是高境。”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谓 白石 拔帜於 周 秦
  • 易帜的解释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子,指改变政治方向、宗旨或投向对方

历史典故推荐:小鹿触心头

清·翟灏《通俗编?兽畜》:“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拔帜易帜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拔帜易帜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