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同条共贯_同条共贯解释_同条共贯来历出处_同条共贯历史典故

同条共贯

历史典故

同条共贯怎么写好看:

同条共贯历史词典解释

事理相通,脉络连贯。《汉书董仲舒传》:“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


并列 条,枝条;贯,串钱的绳子。比喻事理相通,有时也比喻行事相似。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唐·李白《大猎赋》:“登封于太山,篆德于社首,岂与乎七十二帝同条而共贯哉?”章炳麟《文学说例》:“同条共贯,无取于辛相忌也。”△多用于事理方面 。→一脉相通 ↔大相径庭

词语分解:

  • 同的解释 同 tóng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
  • 共贯的解释 贯通;连贯。汉书·董仲舒传:“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斯则当 尧 之世,小人君子比肩齐列,善恶无分,贤愚共贯。” 郭沫若 论古代文学:“北方文化系 殷 民族奠定的,南方文化系 殷 民族传播的,故南北共贯。”

历史典故推荐:居停主人

寄寓处所的主人。宋史.丁谓传:“周怀政事败,议再贬准。帝意欲谪准江淮间,谓退,除道州司马,同列不敢言,独王曾以帝语质之。谓顾曰:‘居停主人勿复言。’盖指曾以第舍假准也。”准:寇准。寇曾向王借过寓舍,所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同条共贯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同条共贯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