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发扬蹈厉_发扬蹈厉解释_发扬蹈厉来历出处_发扬蹈厉历史典故

发扬蹈厉

历史典故

发扬蹈厉怎么写好看:

发扬蹈厉历史词典解释

指周初《武》乐舞蹈动作的威武,表现太公望佐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气势。比喻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史记.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唐.权德舆《唐检校司徒中书令咸宁郡王浑瑊神道碑》:“凡王师之所以克获都邑,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梁启超《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思想界发扬蹈厉了几百年,有点疲倦了,自然移到休息时代。”亦作“发扬踔厉”。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一群是发扬踔厉,一群是慷慨悲歌,写写固然无妨,但倘若真要这样,却未免太不懂得‘民族主义文学’的精义了,然而,却也尽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


并列 发扬,奋发。蹈,顿足蹋地。厉,猛烈。原指周初《武》乐舞蹈动作的威武,表现太公望佐武王伐纣时意气风发的气势。比喻精神振奋,奋发昂扬。语出《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梁启超《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思想界发扬蹈厉了几百年,有点疲倦了,自然移到休息时代。”也作“发扬踔厉”、“发扬蹈励”。

词语分解:

  • 发扬的解释 发展和提倡 发扬正气
  • 蹈厉的解释 形容舞时动作的威武。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礼记·乐记:“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 孔颖达 疏:“初舞之时,手足发扬,蹈地而猛厉。”史记·乐书引此文, 张守节 正义:“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 宋 曾巩 祭宋龙图文:“蚤蹈厉於儒官,晚委蛇於从臣。”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一:“不但整千整百的男青年奋发蹈厉地参加抗战工作,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历史典故推荐:异书

袁山松汉书:“王充作论衡,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王朗为会稽守,又得其书,及还许下,时人称其才进,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东汉蔡邕对论衡评价甚高秘藏之,后有人称之为“异书”。后以“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发扬蹈厉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发扬蹈厉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