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典故>> 麻木不仁_麻木不仁解释_麻木不仁来历出处_麻木不仁历史典故

麻木不仁

历史典故

麻木不仁怎么写好看:

麻木不仁历史词典解释

不仁:丧失感觉。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明.薛己《薛氏医案.疠疡机要》:“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针刺不痛。”因用以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儿女英雄传》二七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亦作“麻痹不仁”。明.李贽《焚书.寄答留都》:“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我为麻痹不仁之人矣。”


并列 不仁,失去感觉。本指肢体麻痹,丧失感觉。今常比喻对事物反映迟钝或毫不关心。语出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针刺不痛。”史生荣《教授不教书》:“对女儿的终身大事,当父亲的麻木不仁,田英很是不满,转而数落万中合。”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如果他对周围的事物缺乏敏感,麻木不仁,敷敷衍衍,得过且过,就不是一个好干部。”△贬义。多用于指对事物的反映或态度。→冷若冰霜漠不关心熟视无睹 无动于衷 ↔满腔热忱 热肠古道 开心见诚。也作“麻痹不仁”。

词语分解:

  • 麻木的解释1 ∶失去知觉感官全都麻木了2 3 麻木的感觉。又称麻痹感觉麻木4 比喻思想不敏锐,反应迟钝使一个民族衰弱、压抑、麻木
  • 不仁的解释1 ∶不讲仁德不仁不义2 ∶活动不灵,感觉丧失肢体不仁老的不行了,脑子都不仁了

历史典故推荐:鳌戴

列子.汤问:“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传说中人面鸟身的北海之神)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麻木不仁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麻木不仁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