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典故>> 补阙拾遗_补阙拾遗解释_补阙拾遗来历出处_补阙拾遗历史典故

补阙拾遗

历史典故

补阙拾遗怎么写好看:

补阙拾遗历史词典解释

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晋书.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明史.磐传》:“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阙拾遗。”参见“拾遗补阙”。

词语分解:

  • 补阙的解释1.匡补君王的缺失。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闕,礼之大者也。” 杜预 注:“闕,犹过也。”后汉书·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闕之益。”明史·孙磐传:“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闕拾遗。”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且使外廷共见共闻,则怀忠抱义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补闕拾遗,随时论
  • 拾遗的解释1 ∶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夜不闭户,道不拾遗2 ∶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拾遗补阙

历史典故推荐:金瓯藏名

源见“名动金瓯”。形容名高才大将受重用。明 汤式南吕一枝花.赠人曲:“金瓯应已藏名讳,麟阁终当绘像仪。”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补阙拾遗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补阙拾遗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