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典故>> 鹿死不择音_鹿死不择音解释_鹿死不择音来历出处_鹿死不择音历史典故

鹿死不择音

历史典故

鹿死不择音历史词典解释

《左传.文公十六年》:“古人有言:‘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铤而走险,急何能择!”音:通“荫”,荫之处。孔颖达疏:“鹿死不择庇荫之处,喻已不择所从之国。”

后因以“鹿死不择音”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或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臣虽污秽,廉洁无闻,今见覆没,耻痛实深。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主谓 鹿到快死时,无暇选择庇荫的地方。比喻情势所迫,无从多加选择或考虑。语出《左传·文公十七年》:“又曰:‘鹿死不择音’”。《后汉书·皇甫规传》:“臣虽污秽,廉絜无闻,今见覆没,耻痛实深。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用于写危急时的行为。→饥不择食 ↔挑肥拣瘦 挑三拣四。也作“鹿死不择荫”。

词语分解:

  • 择音的解释选择善音。一说谓选择荫庇之处。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 杨伯峻 注:“音,古有二解。 孔 (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云:‘鹿得美草,呦呦相呼;至於困迫将死,不暇復择善音,急之至也。’此读音如字。 杜 ( 杜预 )注:‘音,所茠荫之处。古字声同,皆相假借。’此读音为荫。庄子·人间世篇云:‘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则 先秦 人实解音为声音。后汉书·皇甫规传载其上疏自讼云:‘臣虽污秽,廉洁无闻

历史典故推荐: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沉潜:指性格沉深柔弱的入。刚:强硬。克:胜。高明:指性格亢爽刚强的人。 对于柔弱的人要用强硬的办法去制服他;对于刚强的人要用软化的办法去制服他。 旧指古代帝王的治民之术。语出书.洪范:“沉潜刚克,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鹿死不择音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鹿死不择音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