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典故>> 日月之食,无损于明_日月之食,无损于明解释_日月之食,无损于明来历出处_日月之食,无损于明历史典故

日月之食,无损于明

历史典故

日月之食,无损于明历史词典解释

比喻不能因一时之过而全盘否定事物本身。公元前597年,晋楚两国大战于邲,晋师失败。主将荀林父请求将自己处死,晋景公打算同意。这时,晋大夫士渥浊劝阻道:“荀林父侍奉君王,在朝任职时想着为国尽忠,免职家居时也不忘纠正个人错误,是一个保卫国家的优人才,为什么要杀掉他呢?他这次打败仗,只不过象日月之蚀一样,是暂时过错,哪里有损他的巨大贡献呢?”晋景公听罢,即刻恢复了荀林父的职务。

【出典】:

《左传·宣公十二年》:“秋,晋师归。桓子请死,晋欲许之。士贞子谏曰:‘……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而补过,社稷之也,若之何杀之?夫其败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损于明?’晋侯使复其位。”

【例句】:

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怀铅

源见“怀铅提椠”。指从事著述。梁书.徐勉传:“淄上、淹中之儒,连踪继轨;负笈怀铅之彦,匪旦伊夕。”亦借指佳作。鲁迅三闲集.头:“脱帽怀铅出,先生盖代才。”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日月之食,无损于明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日月之食,无损于明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