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泽兰堂原文 诗词名句

泽兰堂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泽兰堂原文

书堂何有有藏书,取便披观总起予。

题额宁同国风咏,会心如与善人居。

水流山峙常无尽,秋夕春朝每相于。

最爱北山横一坐,云烟变幻罨冰疏。

诗词问答

问:泽兰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泽兰堂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泽兰堂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

2. 入声

参考注释

书堂

(1).学堂。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就经黌舍,略见书当;习武兵栏,偏知剑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达生 辞了母亲,又到书堂中去了。”

(2).书房。 唐 赵嘏 《送权先辈归觐信安》诗:“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宋 陆游 《戏咏闲适》:“暮秋风雨暗江津,不下书堂已过旬。”

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藏书

收藏的图书

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很多

取便

(1).取其方便。 汉 刘向 《杖铭》:“杖必取便,不必用味;士必任贤,何必取贵。”

(2).犹随便,无拘束。《红楼梦》第六二回:“大家也有坐的,也有立的,也有在外观花的,也有倚栏看鱼的,各自取便,説笑不一。”《红楼梦》第五五回:“﹝老婆子们﹞白日里睡觉,夜里鬭牌,我们都知道的。 凤丫头 在外头,他们还有个怕惧,如今他们又该取便了。”

(3).犹乘便。如:出发时带着书,取便学习。

起予

(1).《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后因用为启发自己之意。 唐 韩愈 《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诗:“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我时年尚幼,作赋慕 相如 。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论学书》:“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启发他人。《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周 征 殷 而年丰, 卫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应,甚於影响,未可以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谨书起予。” 吕向 注:“恐其不致至诚,不知善否之应,故以书起发其章。”

题额

(1).题写门楣或匾额。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智永 ﹞住 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笔头十瓮,每瓮皆数万。人来觅书兼请题额者如市。”一本作“ 题头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高江村》:“又上登 金山 ,欲题额,濡毫久之。 江村 乃拟‘江天一览’四字於掌中。”

(2).指匾额上的题字。 清 袁枚 《新齐谐·长鬼被缚》:“﹝ 沉厚餘 ﹞入门悄然,将升堂,见堂上先有一长人端坐,仰面视堂上题额。 沉 疑非人,戏解腰带潜缚其两腿。”

国风

(1).《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 周 初至 春秋 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

(2).国家的风俗。《史记·殷本纪》:“帝 武丁 即位,思復兴 殷 ,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 唐 宋中 《送韦参军》诗:“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会心

领悟于心

会心的微笑

善人

(1) 指普通百姓

(2) 有道德的人;对人关怀、肯行善的人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水浒》

水流

(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罗棋布,水流纵横交错

(2) 水的流动

(3) 流动着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畅通

无尽

无穷尽的

无尽的水源

春朝

谓帝王春季接受诸侯、臣子朝见或诸侯、臣子春季朝见帝王。 宋 苏轼 《春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

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 汉 贾谊 《新书·保傅》:“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诗:“独倚破帘闲悵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宋 刘子翚 《和李巽伯春怀》:“山寒古寺清,断续春朝雨。”

相于

相厚;相亲近。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巽》:“患解忧除,皇母相於,与喜俱来,使我安居。”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夫 尧 舜 之相於,人也,非戈与伐也。” 汪继培 笺:“相於,亦相厚之意矣。” 五代 齐己 《酬王秀才》诗:“相於分倍亲,静论到吟真。” 清 黄景仁 《余伯扶少云昆仲施大雪帆消寒夜集分赋》诗:“即此足相於,那觉在尘堁。”

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从。” 杜预 注:“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

(3).山名。即 钟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吕向 题解:“ 钟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 海盐县 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 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 管 ,无才却荐 嵇 。 北山 休誚让, 东观 岂攀躋。”

一坐

(1).犹今一跪。古人“坐”如今跪,惟不直伸。《礼记·王制》:“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 孔颖达 疏:“其受君命之时,理须再拜,不堪为劳,一坐於地,而首再至於地。”

(2).指全部在座的人。《史记·孝武本纪》:“ 少君 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尝从 武安侯 饮,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 少君 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行,识其处,一坐尽惊。”《新唐书·杨师道传》:“帝曰:‘闻公每酣赏,捉笔赋诗,如宿构者,试为朕为之。’ 师道 再拜,少选輒成,无所窜定,一坐嗟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寇莱公 在中书,与同列戏云:‘水底月为天上月’,未有对。而会 杨大年 适来白事,因请其对。 大年 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的对。”

(3).一个座位。《晋书·礼志上》:“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坐。五郊改五精之号,皆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坐而已。”《宋史·礼志二》:“帝坐止三,紫微、太微者已列第二等,唯天市一坐在第三等。”

云烟

烟气和云雾,形容虚无飘远的东西或事物

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出没于云烟。——明· 顾炎武《复庵记》

变幻

常常发生没有规律地改变

阿尔卑斯山上阳光的变幻状态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曹勋,朝代: 宋代
    会面殊稀各一方,真成笑语隔炎凉。不知九月露华白,但见一庭花蕊黄。客路倦怀常落莫,故园归梦几微茫。何时到得嬉堂上,胜看黄山烟水乡。
  • 作者: 王朝佐,朝代: 宋代
    古汴寒灰不可温,荧荧孤屿火犹存。一抔未问长陵土,两字先劳万乘尊。卓笔有锋兵自弱,投戈无志艺何论。清辉堂外重回首,谩说旋乾与转坤。
  • 作者: 邵雍,朝代: 宋代
    为爱消梅胜早梅,数枝先发日徘徊。若教岭表腊前尽,安有洛阳正后开。香逐暖风初出谷,艳随芳酒正浮醅。佳宾会取东君意,莫负乘春此际来。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万顷波光入牖披,春和风惠雅相宜。

    陡然忆得右军序,辛未曾临禊节时。

  • 作者: 张耒,朝代: 宋代
    山民岁时事莽卤,犹知拜扫一百五。平明士女出城闉,黄土冈前列尊俎。箬包粉饵蒸野蔬,富家烹羊贫荐鱼。日暮肩舆踏风雨,江乡人家无犊车。插花饮酒山边市,醉后歌声动邻里。南人闻歌笑相寻,北人闻歌泪满襟。
  • 作者: 陶渊明,朝代: 魏晋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 作者: 晁说之,朝代: 宋代
    野寺钟声报晓寒,征人方梦到长安。茫然涂路知难易,两避胡尘一岁残。
  • 作者: 曾丰,朝代: 宋代
    经史旧家风,薰陶磊块胸。书堪干乙夜,学未辍三冬。豹略得无用,虎头能不封。汉勋留我颂,相许细形容。
  • 作者:萧德祥,朝代: 元代
    第一出(末上白)【满庭芳】白发相催,青春不再,劝君莫羡精神。赏心乐事,乘兴莫因循。浮世落花流水,镇长是会少离频。须知道,转头吉梦,谁是百年人?雍容弦诵罢,试追搜占传,往事闲凭。想像梨园格范。编撰出乐府新声。喧哗静。伫看欢笑,和气蔼阳春。后行子弟,不知敷演甚传奇?(众应)《遭盆吊没兴小孙屠》(末再白)【满庭芳】昔日孙家,双名必达。花朝行乐春风。琼梅李氏,卖酒亭上幸相逢。从此娉为夫妇。兄弟谋苦不相从。因往外,琼梅水性,再续旧情浓。暗去梅香首级,潜奔它处,夫主劳笼。陷兄弟必贵,盆吊死郊中。幸得天教再活,逢嫂妇说破狂踪。三见鬼,一齐擒住,迢断在开封。(末下)第二出(生上唱)【粉蝶儿】生长开封,诗书尽皆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一岭横拖处,平分东与西。

    无端试升降,便觉别高低。

    大士相常净,栴檀林昔题。

    由来有为法,不出六如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