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范子庚见示长书原文 诗词名句

范子庚见示长书

作者: 晁公溯朝代: 宋代

范子庚见示长书原文

百川各分流,至海皆同源。
傥于中道画,潢污无本根。
子今始滥觞,如河发崑崙。
勿作涧溪止,当规溟海尊。
谁谓水至弱,盖有刚者存。
批岩仍抉石,万里争东奔。
朝来示我书,此意固已原。
可鄙枨也欲,奚为丘之门。
愿子更践履,岂云但知言。

诗词问答

问:范子庚见示长书的作者是谁?答:晁公溯
问:范子庚见示长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公溯的名句有哪些?答:晁公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百川

江河湖泽的总称。《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晋 成公绥 《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 黄河 。” 唐 李白 《公无渡河》诗:“ 大禹 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四瀆尊於百川,谓其发源而东,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河名 大清 ,百川朝宗,美瑞也。”

分流

(1) 分开流动;分散流动

上海市区的马路无论纵向或横向,条线多,间距小,完全有条件实行人车分流…

(2) 洪汛期将一部分水流注入另一河流或海洋

同源

(1)

(2) 指水流同一源头

(3) 指事物的来源相同

同字未必同源。——王力《同源字论》

中道

(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若中道而归。——《后汉书·列女传》

(2) 中庸之道

(3) 指一种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据认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于趋向自满和自苦的两个极端而从速彻悟

潢污

(1).聚积不流之水。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潢污流藻,充金鼎之实。” 唐 钱起 《酬刘员外雨中见寄》诗:“潢污三逕絶,砧杵四邻稀。” 唐 刘禹锡 《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怀见示》诗:“扫开云雾呈光景,流尽潢污见路岐。” 明 何景明 《石矶赋》:“彼执笱繫竹,操绳逝梁,较获易捕,乃潢污之陋渔。”

(2).《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意谓只要诚信,即使潢污中的水也可以用来祭祀鬼神。后因以“潢污”谓诚信。 前蜀 杜光庭 《醮名山灵化词》:“爰择良日,仰报威灵,远中昭告之诚,輒罄潢污之荐。” 明 李东阳 《与潘南屏纳徵启》:“詎云筐篚之多仪,少效潢污之可荐。”

本根

(1).草木的根干。《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宋 李纲 《论用兵》:“以多胜敌者,必将以殄灭为期,而不再举,其机在多。譬犹拔大木之本根,非众其力则不可。” 清 邵曾训 《蚕妇吟》:“种桑亦爱枝叶多,空抱本根奈尔何。”

(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庄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 成玄英 疏:“亭毒羣生,畜养万物,而玄功潜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 宋 司马光 《赠邵兴宗》诗:“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 明 李东阳 《祁阳县学重修记》:“其弊也,则修节目而弃本根。”

(3).根基,基础。《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4).指基地。 宋 陆游 《山南行》:“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 关中 作本根。”《宣和遗事》后集:“神京者, 太祖 、 太宗 一统之本根。”

(5).本原,初始。《北齐书·杜弼传》:“窃惟《道》《德》二经,阐明幽极,旨冥动寂……实众流之江海,乃羣艺之本根。”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原其本根,皆是国家百姓,进退皆死,诚可閔伤。” 宋 陈亮 《普明寺长生谷记》:“及至后世,於民之中又有为释老之徒者,坏形恶服,不耕不蚕,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识其所谓心性之本根者。”

(6).指最初的。 汉 王充 《论衡·正说》:“説《论语》者,但知以剥解之问,以纤维之难,不知存问本根篇数章目。”

(7).根由,根源。《汉书·张耳陈馀传》:“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状。”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治乱之故事。” 章炳麟 《四惑论》:“法律本浮栖之物,无可索其本根,类如是矣。”

(8).喻指帝室。《汉书·诸侯王表序》:“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将谓主上薄于本根,非亲亲盛节。”

(9).喻指家乡,故土。 明 刘基 《题解于伯机杜工部诗后》诗:“我今亦飘泊,不得归本根。”

滥觞

浮起酒杯。喻事情的开始

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孔子家语·三恕》

涧溪

山涧溪流。 宋 王安石 《芝阁记》:“以上至不测之高,下至涧溪壑谷,分崩裂絶,幽穷隐伏,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元史·地理志六》:“自发源至 汉 地,南北涧溪,细流傍贯,莫知纪极。”

溟海

(1).神话传说中的海名。《列子·汤问》:“终北之北有 溟海 者,天池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登 玄圃 者,悟丘阜之卑;浮 溟海 者,识池沼之褊。”

(2).大海。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 越王 句践 稽首再拜曰:‘昔者,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与 吴 人战,军败身辱,遗先人耻,遯逃出走,上栖 会稽山 ,下守溟海,唯鱼鱉是见。’” 唐 高适 《同群公出猎海上》诗:“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 清 顾炎武 《天津》诗:“内以辅神京,外彻溟海际。”

(3).指沙漠。 唐 崔湜 《塞垣行》:“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可鄙

让人看不起

投降是可鄙的

更践

任职。 唐 李华 《含元殿赋》:“又有银璫珥貂,寺人巷伯,奉宣出纳之令,更践宫中之役。”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之先,自两 汉 至 隋氏 ,郡守、列侯、駙马、御史、郡丞、将军、刺史、著作郎,数百年冠冕不絶代,若公之出入更践,位与寿极,其上无如也。”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歌咏》:“ 王文正公 曾 、 李文定公 迪 , 咸平 , 景德 閒相继状元及第,其后更践政府,乃罢相镇 青 ,又为交承,故 文正 《送文定移镇兗海诗》有‘锦标夺得曾相继,金鼎调时亦践更’之句。”

知言

(1).有见识的话。《左传·襄公十四年》:“ 秦伯 问於 士鞅 曰:‘ 晋 大夫其谁先亡?’对曰:‘其 欒氏 乎?’ 秦伯 曰:‘以其汰乎?’对曰:‘然, 欒黶 汰虐已甚,犹可以免,其在 盈 乎。’…… 秦伯 以为知言。”《新唐书·朱敬则传》:“ 敬则 以为 秦 汉 世礼义陵迟,不可復用 周 制封诸侯,著论明之,儒者以为知言。” 聂绀弩 《从陶潜说到蔡邕》:“离开 陶潜 , 曹先生 的话,也不算完全的知言。”

(2).谓善于辨析他人之言辞。《论语·尧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何谓知言?’曰:‘詖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唐 韩愈 《送杨支使序》:“夫乐道人之善以劝其归者,乃吾之心也。谓我为邑长於斯而媚夫人云者,不知言者也。”

(3).知音。《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昔称吾於 潁川 ,吾常谓之知言。” 李善 注:“愜其素志,故谓知言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八三:“千古知言 汉武帝 ,人难再得始为佳。”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陈宓,朝代: 宋代
    此是辞家第几程,道由剑岭出峥嵘。上穿密霭闻天语,下领浮云作雨行。千仞直从人面起,一尘不向马蹄生。虽惭仁智粗知乐,憩听疏松夹水声。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帛诗或者假前题,学术忠诚孰可齐。

    设使子卿逢地下,著书差胜娶胡妻。

  • 作者: 欧阳修,朝代: 宋代
    一别相逢十七春,颓颜衰发互相询。江湖我再为迁客,道路君犹困旅人。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山城寂寞难为礼,浊酒无辞举爵频。
  • 作者: 赵文,朝代: 宋代

    结庐胜境,似旧日曾游,玉连佳处。万花织组。爱回廊宛转,楚腰束素。度密穿青,上有燕支万树。探梅去。正竹外一枝,春意如许。
    奇绝盘谷序。更碧皱沿堤,绮霏承宇。柳桥花坞。问何人解有,玉兰能赋。老子婆娑,长与春风作主。彩衣舞。看人间、落花飞絮。

  • 作者: 黄庭坚,朝代: 宋代
    万水千山来此土。本提心印传梁武。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江头暗折长芦渡。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二士平生极好修,箪瓢之外尚何求。暮年更傍谁门户,故国宁无某水丘。华箦殊非爱曾子,短衾自可覆黔娄。小车处士差安稳,十二行窝取次游。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三日连阴雨,既渥虞过多。

    麦届登场时,踊虑回青科。

    卜丰胜去岁,实颖塍间罗。

    将得失更惜,展转愁怀加。

    巡檐眄天际,翘首远山螺。

    今朝乃快霁,腻云徂无何。

    九夏喜朱曦,宜旸暴南讹。

    愁深慰亦深,物色胥含和。

    益励祈农心,宁云劳者歌。

  • 作者: 陈宓,朝代: 宋代
    喧枕浪浪直到明,驱车欲谢却成晴。天人契合岂无意,草木□途俱有情。賸作寰中三日施,依前岩畔一泓清。愿言嗣此长沾足,得暇还来听午鲸。
  • 作者: 王之道,朝代: 宋代
    我生事幽诗刊,尘埃良独难。朅来舒蕲游,登临每长叹。如何胜绝境,佛屋多所安。大哉慈悲力,神功助劖刓。住处未易言,小道亦可观。五祖古名刹,楼台倚巑屼。崎岖六七里,萦纡三百盘。悬崖擢青士,夹道罗苍官。飞泉响环玦,幽芳馥沉檀。我来及新霁,千峰碧玉攒。忽闻杞犬吠,旋觉壶天宽。水声濯午暑,岚气生晚寒。心目快开豁,腰脚嗟蹒跚。看云更搘筇,披风少凭栏。欲营五亩宫,它年寄衰残。试烦问祖师,莫作非意干。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戊戌夏初旱,命祷蒙神赐。

    因命鼎新祠,己亥亲诣寺。

    今春觉阙泽,亦差请雨吏。

    漠然竟无应,后乃四寸暨。

    旬馀复三寸,究未优渥遂。

    诚通或弗通,再三渎匪谊。

    近更炎暵增,渴望澍霖继。

    兹当过灵境,瓣香仍遣致。

    百神代天工,职在敷民惠。

    庶几霈甘膏,调幕惟滋愧。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