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原文 诗词名句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作者: 杜甫朝代: 唐代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原文

其一

心在水精域,衣沾春雨时。

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

到扉开复闭,撞钟斋及兹。

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

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

黄鹂度结构,紫鸽下罘罳。

愚意会所适,花边行自迟。

汤休起我病,微笑索题诗。

其二

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氎巾。

深藏供老宿,取用及吾身。

自顾转无趣,交情何尚新。

道林才不世,惠远德过人。

雨泻暮檐竹,风吹青井芹。

天阴对图画,最觉润龙鳞。

其三

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夜深殿突兀,风动金锒铛。

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

玉绳回断绝,铁凤森翱翔。

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

明朝在沃野,苦见尘沙黄。

其四

童儿汲井华,惯捷瓶上手。

沾洒不濡地,扫除似无帚。

明霞烂复阁,霁雾搴高牖。

侧塞被径花,飘飖委墀柳。

艰难世事迫,隐遁佳期后。

晤语契深心,那能总箝口。

奉辞还杖策,暂别终回首。

泱泱泥污人,听听国多狗。

既未免羁绊,时来憩奔走。

近公如白雪,执热烦何有。

诗词问答

问:大云寺赞公房四首的作者是谁?答:杜甫
问: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

译文

其一

在春雨沾衣的时候,我来到大云经寺,一颗心沉浸在水晶般的清净之地。

迈着徐缓的脚步走遍重重相对的门户,在这幽深寺院里实现那幽雅的约会。

所到之门开而复闭,唉,这动乱岁月连僧人也高度戒备。钟声撞响,此时僧人正在用斋。

噢,原来就是从醍醐中长久地生发出佛性来的啊,赞公给我的饮食已超出了滋补身体的需要。

亲密的会晤已有多日,心情畅快,不说那些感愧的话。

黄鹂在殿宇间自在地飞翔,紫鸽祥和地落在罘罳上。

我的心意与这种闲适的气氛相合,在花丛旁边悠闲地行走。

赞公使我的病苦消除,微笑着向我索取诗篇。

其二

又细又软的青丝鞋,光亮洁净的白氎巾。

这些深藏的物品本供高侩使用,如今赞公把它们赠给了我。

自惭形秽啊,倒觉得受之有槐,赞公在交情上多么器重新知!

您像道林那样具有不世之才,您像惠远那样道德超人。

暮雨浇着屋檐下的竹子,春风吹着天井里的芹菜。

在阴雨中欣赏寺壁上的图画,尤其觉得那龙鳞湿润。

其三

灯光映照着不眠的我,内心清净,殊妙的烟香阵阵飘来。

夜深之时,佛殿显得更加突兀;风儿吹起,檐角的铃铛发出幽美的音响。

天宇漆黑,春院紧闭;地表宁静,暗芳已睡。

玉绳星座断绝于远天,屋脊上的铁凤在肃穆地翱翔。

朗诵佛经的声音不时飘出寺外,稀疏的钟声仍然震动着睡床。

明天一早就要告别寺院走向沃野,又将苦恼地面对那昏黄的尘沙。

其四

小童儿汲取井华水,动作麻利地把水瓶抄在手上。

掸水均匀不弄湿地面,扫地无声似乎手中没有苕帚。

明丽的霞光把重阁照得一片灿烂,高窗上的雾气正在消散。

覆径之花开得拥拥簇簇,拂阶之柳随风摇曳弄姿。

艰难的世事逼迫着我,隐居的佳期已经错过。

与您对面交谈,我感到心气相投,哪能总是钳口结舌?

向您告辞,重又拄起手杖;暂时离别,终究还要回首与您会珸。

啊,泥路泱泱,行走着被泥污染的人;犬声狺狺,京都里竟有这么多的狗!

我既然还未能免除羁绊,会时常来您这里稍作喘息。

靠近您就像靠近白雪一样,使我内心 * 辣的烦躁情绪化为乌有。

注释

①大云寺:即大云经寺,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朱雀街南,怀远坊之东南隅。赞公:僧人,未详其人。诗题下作者自注:武后幸光明寺,沙门宣政进大云经,中有女主之符,因改为大云经寺。

②水精域:不染尘埃的净土,指寺庙。

③洞门:指门都在一条中轴线上,望之如洞。

④果:果然。幽期:心里的期约。

⑤到:一作“倒”。扉:门。一作“屣”,一作“履”。

⑥撞钟:僧家吃饭,撞钟为号。

⑦醍(tí)醐(hú):从酥酪中提出的油。佛教用以比喻能引导教化众生成佛的一乘教义。这里是双关语,可指最美之味。佛经云:“譬如世间从牛出乳,从乳出酪,酪出生酥,从此生酥,出于熟酥,复从熟酥出于醍醐。于是种种牛请味中,醍醐最上,胜妙第一。”(唐玄奘译《大正藏·本事经》)

⑧饮:一作“饭”。过扶衰:指相待礼仪有加。

⑨把臂:握人手臂,表示关系亲密。

⑩开怀:坦露心胸。无愧辞:诚信而没有言不由衷的话。

⑪鹂:一作“莺”。结构:房舍,指赞公房。

⑫罘(fú)罳(sī ):古代设在屋檐或窗上以防鸟雀的金属网或丝网。一作“芳菲”。

⑬愚:一作“芳”。

⑭汤休:南朝刘宋时沙门惠休,本姓汤。善属文,辞采绮艳,与鲍照交往甚密。武帝(刘骏)命之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此借以比赞公。

⑮细软:细致柔软。履:鞋。

⑯白氎(dié)巾:《后汉书》注:《外国传》曰:诸薄国女子,织作白氎花布。王昌龄诗:“手中花氎净。”姜氏曰:白氎子,即棉子也。唐时未入中国,元朝始传其种。

⑰老宿:年老而资深的人。

⑱自顾:自念,自视。

⑲尚新:器重新交。

⑳道林:东晋高僧支遁,字道林,陈留人,聪明秀彻。不世:非一世所能有,罕有。多谓非凡。

㉑惠远:东晋高僧,雁门楼烦人,性度弘伟,风鉴朗拔。

㉒青:一作“春”。

㉓图画:绘画。张彦远《名画记》载:大云寺东浮图有三宝塔。东壁郑 * 画,西壁田僧亮画,外边四壁杨契丹画。

㉔龙鳞:龙的鳞甲。

㉕妙香:佛教谓殊妙的香气。

㉖突兀:高耸貌。

㉗金锒(láng)铛(dāng):指殿角悬铃之声。一说指长锁。

㉘春院:春日的院落。

㉙暗芳:暗香。

㉚玉绳:星名。常泛指群星。

㉛铁凤:古代房脊上的一种装饰物,形似凤,张两翼,下部有枢轴,可以随风转动。

㉜梵(fàn):诵经声。

㉝殷(yǐn):震动。

㉞朝(zhāo):早晨。

㉟井华:《本草》: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

㊱捷:一作“健”。上:一作“在”。

㊲濡:沾湿,沾上。

㊳明:一作“晨”。复阁:重迭的楼阁。

㊴霁雾:正在消散的云雾。牖(yǒu):窗户。

㊵侧塞:积满充塞貌。被:覆盖。

㊶飘飖(yáo):摇动,晃动。墀(chí):台阶。一作“阶”。

㊷隐遁:隐居远避尘世。

㊸晤(wù])语:见面交谈。

㊹箝(qián)口:闭口不言。

㊺杖策:拄杖。

㊻泱(yāng)泱:一作“浃浃”。泥污人:此时贼将张通儒,搜罗唐朝官员,逼受伪职,官员多有被污者,“泥污人”喻此。

㊼听听:同“狺狺”,犬吠声。国多狗:国狗喻叛逆者。《左传》:“国狗之瘿,无不噬也。”

㊽绊:一作“寓”。

㊾憩:休息。

㊿执热:谓苦热。

诗文赏析

整体赏析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这组诗写大云寺中之情事,表达了诗人与当时相知的僧俗友人的情谊,反映了诗人陷贼、困居长安的一个生活侧面。

这四首诗描绘了大云寺的宁静。这里庭院幽胜,别有洞天。春雨时节,黄鹂穿梭于檐柳间,紫鸽上下于殿宇前。风吹井芹,清新可爱;雨泻翠竹,依依可赏。置身此处,宗教的“高卧放任”“忘情为修”的宁静自得也对世人的生活意趣有一定的感染,使他们进入佛寺,置身清凉世界,而暂忘喧扰。在寺中“心清闻妙香”的独特体验,恬淡悠然的喜悦,的确使得杜甫感到幽居的魅力。从他后来在秦州寻置草堂来看,此时所言的“艰难世事迫,隐遁佳期后”也是颇为真诚的。

大云寺的宁静使人陶醉,不仅能欣赏优美宁静的风景,其古迹也很可观。“天阴对图画,最觉润龙鳞”,这些古画乃名家所绘,如此生动新鲜,引起了诗人的浓厚兴趣。大云寺东北方有浮屠,唐时称为七宝塔。《历代名画记》记载塔壁画云:“东壁、北壁郑 * 画,西壁田僧亮画,外边四面杨契丹画《本行经》。塔东叉手下画《辟邪》,双目随人转盻。三阶院窗下《旷野杂兽》似是张孝师,西南净土院《遶殿僧》至妙,失人名。”郑、田、杨画为同时所作。此三人之画为时所重,有一扇千金之说。杜甫深爱绘画,又兼有掌故以助兴,更加深他对于这些绘画的兴趣。加之常往大云寺,杜甫对这些绘画应当较为熟悉。杨契丹在七宝塔上所绘为《本行经》。《佛本行经》为刘宋时释宝云所译,内容记载佛陀出生乃至涅槃的历程,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突出佛陀的伟大与神圣,乃是大乘佛教的产物。可以说,“天阴对图画,最觉润龙鳞”这样的描绘,不仅仅是一般的观看,更是在对力量与生动的观照中,还有着深度的精神交流。

杜甫写作《大云寺赞公房四首》时,不是偶然游寺,而是赴赞公之约,即所谓“深院果幽期”。从“交情何尚新”来看,此时杜甫也是和赞公相识不太久,交情虽新,但这几天杜甫一直在寺内,“把臂有多日”,终能一见如故。后来杜甫当常去大云寺,“既未免羁绊,时来憩奔走”。朱东润说,“有时他去大云寺赞公那里打听消息。这是一位有政治认识的法师,有一些消息,但是也不够具体。”不管是否打听政治消息,至少杜甫到大云寺里既可以获得赞公的招待,解决腹内空乏,又能在寺院中散心,乃至在佛教氛围中暂时忘却烦恼,倒是颇为实际的。

杜甫在大云寺内这几日暂时忘却时事家事之艰难,过得还是相当惬意的。由于二人甚为相得,又都是房琯的朋友,赞公就显得格外热情。平时,赞公是个喜爱清净的人,是门虽设而常关的,“不欲与俗人过从也”,故有“到扉开复闭”之举,给人感到似乎赞公有为杜甫特开青眼的意味。不仅有“把臂有多日”的肢体语言的亲密,更有“开怀无愧辞”的开诚布公的心灵交流,生活上照顾也很周到:“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杜甫在战乱中的长安,常常缺衣少食,有赞公提供佳馔,自然觉得美如醍醐而饱食之了。这里不仅有好吃的东西,连穿的也提供:“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氎巾。深藏供老宿,取用及吾身。”难怪连杜甫也过意不去,“自顾转无趣,交情何尚新”,对赞公充满了真诚的感激之情:“道林才不世,惠远德过人。”

还有更直接的,是赞公的人格力量。赞公风神散朗,有一种闲静脱俗的气质。“近公如白雪,执热烦何有”,这是杜甫明显感觉得到的。杜甫在大云寺这几日,和赞公有过倾心的晤谈。他把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的般般艰难,生老病死的痛苦,殷切地向赞公诉说。赞公则以佛理为他从容解说,助其解脱,使他有所悟,心病也减轻不少。“汤休起我病”,“晤语契深心”,都是这几天心灵历程的记录。“醍醐长发性”,夹在“撞钟”句与“饮食”句之间,前后俱述设斋会食情事,从精美的斋食引出佛性的觉悟,不仅赞美赞公的食物之美,更是赞美赞公的所修所言之法。赞公之法,启发了杜甫的“深心”。经过一番“晤语契深心”之后,杜甫不仅使烦恼获得暂时的安慰,佛学修养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组诗有不少妙句。比如其一首句“心在水精域”,典出江总《 * 严寺碑》“影彻琉璃之道,光遍水精之域”,妙处不仅在于用典恰当,更在于借“水精域”的联想,显示他离乱世红尘而乍一到此净界所生的超脱而圣洁的心理状态。次句“衣沾春雨时”,很有季节感和生活实感。“到扉开复闭”,杨伦认为是“不欲俗人过从也”,若理解为描状了战乱中寺院僧人惊惶不安、唯恐坏人闯入的神态,亦复大佳。“黄鹂度结构”写寺院和平静穆的景象,写得很有气氛。其二“道林才不世,惠远德过人”两句以东晋高僧支道林的才、惠远的德来称誉赞公,用得精当。其三“心清闻妙香”和“地清栖暗芳”两句,“清”看起来重复,但“闻妙香”见“心清”,“栖暗芳”见“地清”,着眼点一在情一在境,情境自别,字复而意不重。其四“明霞烂复阁,霁雾搴高牖。侧塞被径花,飘飖委墀柳”四句,写出了阁映朝霞、窗销宿雾、繁花被径、垂柳拂阶的绮丽景象,都非常生动。

名家点评

其一

明代王嗣奭《杜臆》:公诗人,意适行迟,诗兴动矣。赞会其意,故“微笑索题”,景况殊妙。“起我病”,谓有好诗之癖。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此初过寺中而记其胜概。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斋及兹”,适然初款。“醍醐”“饮食”,特设矣,正述“多日”“开怀”时。仇即指及兹之斋,非是。但“开怀”自有心心相契处。吴论云“开怀享食”,陋甚。“意会”“行迟”,赞公同步,与前“徐步”“幽期”各别。结亦有神,一往幽微,尽入拈花一笑也。钟惺曰:“诗有一片幽润灵妙之气,浮动笔端”。

其二

清代施鸿保《读杜诗说》:上句乃统言所画,下句则言道子画龙,天阴尤觉鳞皆润也。(末二句)

其三

清代黄生《杜诗说》:夜景无月最难写,惟杜写无月之景,往往能入妙。“夜深殿突兀”,摹写逼真,亦在暗中始觉其然耳。此后句句是暗中说话。

其四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此记早晨惜别之情意。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门外倚车辕,颓然就醉昏。栈余羊绝美,压近酒微浑。一洗穷边恨,重招去干魂。客中无晤语,灯烬为谁繁?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开之则新生犊,闭之则入定僧。有时起瞻斗极,有时遥望觚棱。
  • 作者: 杨邦弼,朝代: 宋代
    伊洛亲闻道,渊微赖发扬。东吴贤望重,西观旧书藏。吾傥将安放,斯文岂遂亡。堂堂宁复见,门士恸新冈。
  • 作者: 史浩,朝代: 宋代
    十载江湖,一朝簪组,宠荣曷称衰容。圣恩不许,归卧旧庐中。慨念东山伴侣,烟霞外、久阔仙踪。今何幸,相逢故里,谈笑一尊同。吾州,真幸会,湖边贺监,海上黄公。胜渭川遗老,绛县仙翁。纵饮何辞烂醉,脸霞转、一笑生红。从今后,婆娑化国,千岁乐皇风。
  • 作者: 戴复古,朝代: 宋代
    桂子吹香风露深,老夫吟了听蝉吟。秋来賸有行山兴,病后全无涉世心。诗苦积成双白发,酒豪轻用万黄金。平生意气今如许,独抱传家一破琴。
  • 作者: 许敬宗,朝代: 唐代
    中天表云榭,载极耸昆楼。圣作规玄造,轩阿复聿修。高门符令节,形胜总神州。企翼抟禽萃,飞甍燕雀游。缀星罗百拱,缘汉转三休。旦云生玉舄,初月上银钩。妙管含秦凤,仙姿丽斗牛。形言防处逸,粹藻发嘉猷。荷生无以谢,尽瘁竟何酬。
  • 作者: 张辑,朝代: 宋代

    小楼春浅。记钩帘看雪,袖沾芳片。似不似、柳絮因风,更细与品题,屡呵冰砚。宛转吟情,纵真草、凤笺都遍。到灯前笑谑,酒祓峭寒,移尽更箭。
    而今柳阴满院。知花空雪似,人隔春远。叹万事、流水斜阳,谩赢得前诗,醉污团扇。脉脉重来,算惟有、画阑曾见。把千种旧愁,付与杏梁语燕。

  • 作者: 洪适,朝代: 宋代
    风搅花间,雨悭柳下,人人懒拂愁眉。年荒省事,投辖井中稀。架上舞衣尘积,弦索断、筝雁差池。南柯梦,转头陈迹,饥鼠穴空彝。新年,官事少,秋蛇春蚓,重叠乌丝。更出奇花判,百病都治。报道行厨办也,乌鹊喜、龟鹤前知。更书近,鵷行浸远,长对去思碑。
  • 作者: 余靖,朝代: 宋代
    三径荆榛尽力开,千株桃李手新栽。殷勤莫怪寻嘉树,又喜春风过岭来。
  • 作者: 李云程,朝代: 明代

    欹枕罗衣薄,蛩声院落哀。

    落花风不扫,闭户月频来。

    弱质閒将槁,雄心尚未灰。

    起犹歌伏枥,顾影自徘徊。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