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古镜词原文 诗词名句

古镜词

作者: 艾性夫朝代: 宋代

古镜词原文

人生两瞳子,烂烂岩下电。
见尽天下人,不见自己面。
古哉容成侯,作我眼外眼。
我老得君照,君老还我见。
藓花绕背字痕青,仿佛阳冰八分篆。
神光一点未埋没,尤物千年几流转。
君不见扬子江心水如练,年年铸入凝阴殿。
后来血染江水浑,至今端午人闭门。

诗词问答

问:古镜词的作者是谁?答:艾性夫
问:古镜词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古镜词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艾性夫的名句有哪些?答:艾性夫名句大全

艾性夫古镜词书法欣赏

艾性夫古镜词书法作品欣赏
古镜词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瞳子

瞳孔

烂烂

(1).光亮貌;光芒闪耀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皆玉石符采映曜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 夏桀 之时, 费昌 之 河 上,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沉沉将灭。”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 康有为 《顺德二直歌》:“巖电烂烂夜腾霜,抗疏斩奸剑吐鋩。”

(2).色彩鲜艳貌。 唐 白居易 《牡丹芳》诗:“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絳艳灯煌煌。” 明 宋濂 《故龙泉汤师尹甫墓碣铭》:“晚年嗜种鞠,购得嘉种踰百,当秋高气清,黄白红紫盛开,烂烂然如张锦绣。” 明 方孝孺 《感橙树有作》诗:“纍纍枝间实,烂烂半青黄。” 郁达夫 《题画》诗之三:“烂烂犹餘丹灶气,晚风吹作满林霞。”

岩下电

比喻人目光炯炯有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令公 目 王安丰 ‘眼烂烂如巖下电。’” 刘孝标 注:“ 王戎 形状短小,而目甚清炤,视日不眩。”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

下人

(1).百姓;人民。《墨子·尚同中》:“天之降罸也,将以罸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后汉书·朱晖传》:“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皇武》:“ 度 拜稽首,皇祐下人。”

(2).婢仆。《宋书·二凶传·刘劭》:“ 临贺公主 南第先有一下人欲嫁,又闻此下人养他人奴为儿,而汝用为队主,抽拔何乃速。”《红楼梦》第八八回:“下人在背地里便生出许多议论来。” 曹禺 《雷雨》第二幕:“哼,让大家说吧, 周 家大少爷看上他家里面的女下人,怕什么,我喜欢她。”

(3).指下属。 明 于谦 《宣府军务疏》:“其参将 扬能 説称,尚书比时挑选军士,止是出于己见,不令询问下人,一时挑选不精。”

(4).才能庸劣或行为卑下的人。《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曾孙体近,下人,乃关内侯,可妻也。” 颜师古 注:“言曾孙之身於帝为近亲,纵其人材下劣,尚作关内侯。”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凡此诸行,了无一然,而不躋善人之迹者,下人也。” 明 王世贞 《凤洲杂编·书与太师也先》:“比先朝廷与太师处皆因下人之言,彼此都动军马。”

居于人之后;对人谦让。《易·繫辞上》:“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孔颖达 疏:“能以有功卑下於人者也。”《汉书·司马迁传》:“僕观其为人……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四句诗,奉劝世人虚己下人,勿得自满。” 黄远庸 《外交总长宅中之茶会》:“ 陆君 恂恂下人,出言有章,盖一绝好欧西绅士风度。”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自己

(1) 自身;本身

一个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发现别人与自己有多大的不同

(2) 属于某人自身的或某物本身的

我自己的父亲

容成

(1).相传为 黄帝 大臣,发明历法。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沉雄内断,不劳谋於 力牧 ;天策勇决,无待问於 容成 。”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萝山》之十四:“ 空同 未出人间世,更听 容成 説大丹。”

(2).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得君

谓得到君主的信任重用。《孟子·公孙丑上》:“ 管仲 得君,如彼其专也。” 赵岐 注:“ 管仲 得遇 桓公 ,使之专国政如彼。”《新唐书·虞世南传》:“ 世基 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 世南 躬贫约,一不改。” 宋 岳珂 《桯史·杨艮议命》:“时 韩平原 得君,权震天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八年》:“一时朝士见 惠卿 得君,谓可倾 安石 以媚 惠卿 ,遂更朋附之。”

我见

我自己的看法

没有丝毫我见

仿佛

好像;似乎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陈涉之称 项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阳冰

结于水面之冰。《晏子春秋·杂上十七》:“ * 厥,阳冰厚五寸。” 王念孙 《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二》:“阴冰者,不见日之冰也;阳冰者,见日之冰也。言不见日之冰皆凝,见日之冰则但厚五寸也。” 吴则虞 集释引 黄以周 曰:“按 王 读是也,而义又未尽。阴冰者,阴寒之冰,冻于地下者也;阳冰者,阳烜之冰,结於水上者也。” 晋 木华 《海赋》:“阳冰不冶,阴火潜然。” 唐 林滋 《阳冰赋》:“考庶物於朱垠,得阳冰於碧海。”

八分

汉字的一种字体,跟“隶书”相近。这种字体,一般认为左右分背,势有波磔,故称“八分”

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鲁迅回忆录》一集《一面》

神光

(1).神异的灵光。《楚辞·王逸<九思·哀岁>》:“神光兮熲熲,鬼火兮荧荧。”原注:“神光,山川之精能为光者也。”《汉书·郊祀志下》:“ 西河 筑 世宗庙 ,神光兴於殿旁,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 宋 苏轼 《谷庵铭》:“谷庵之中空无物,非独无应亦无答,洞然神光照毫髮。”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刘大白 《爱》诗:“如其你愿长住在我底爱里,我用我满心的爱底神光,笼罩着你。”

(2).精神;神采。《素问·本病论》:“神既失守,神光不聚。”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徙倚傍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张国相 ﹞年八十餘,犹演《宗泽缴印》,神光不衰。”

(3). 汉 代宫名。《文选·扬雄<羽猎赋>》:“啾啾蹌蹌,入西园切 神光 。”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神光 ,宫名也。”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埋没

(1) 埋在地下

生男埋没随百草。——唐· 杜甫《兵车行》

棺材被土埋没了

(2) 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

埋没人材

尤物

(1) 珍贵的物品

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左传·昭二八年》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特别漂亮的女人

投甘言而引尤物,贵丽色而作生涯。——《包公案》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流转

流通周转

加快资金流转

扬子江

长江古时又称扬子江,此处指长江入海处一段

出北海,然后渡 扬子江,入 苏州洋。——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心水

(1).佛教语。谓能如实反映事物之心。《华严经·入法界品》:“菩萨心水现其影。”《大日经》卷三:“心水湛盈满,洁白如雪乳。”

(2).中医名词。指一种水肿病。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水气病》:“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郑观应 《盛世危言·医道》:“治脾胃者先平肝火尅金,治肺者先泻心水尅火。”

凝阴

(1).指阴云。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视曾云之崔巍,聆悲飊之掩屑。弥昼夜以滞淫,怨凝阴之方结。望新晴於落日,起明光於躋月。” 唐 张说 《入海》诗之一:“乘桴入南海,海旷不可临。茫茫失方面,混混如凝阴。” 宋 苏辙 《贺雪御筵谢状》之二:“伏以近自频年,每愆时雪。圣心勤念,虽渊默以无言;天意密符,变凝阴而有作,飞花先自於宫闕,布润俄遍於寰瀛。”

(2).阴凉之气。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之二:“室广致凝阴,臺高来积阳。” 唐 许敬宗 《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诗:“高殿凝阴满,雕窗艳曲流。”

(3).凝聚的阴气。 清 戴名世 《<儿易>序》:“君子读 崇禎 之事,以为当此之时,凝阴感召,连类并进,於卦为《否》之初六,其祸方形而未有止也。”

后来

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江水

即 长江 。《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诱 注:“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谓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导也。”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 盆城 去 鄂渚 ,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 江水 。”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端午

(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李端,朝代: 唐代
    野菊有黄花,送君千里还。鸿来燕又去,离别惜容颜。流水通归梦,行云失故关。江风正摇落,宋玉莫登山。
  • 作者: 胡寅,朝代: 宋代
    林壑苍茫渺一涯,辱化词藻借光华。大声岂直金投地,清梦悬知笔有花。不似罢兵初度岭,应同奏疏早名家。曳裾未惬平生志,常恐追锋侍绛纱。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潮退江平细波敛,顺帆高挂乐徜徉。

    陆龟蒙语还堪忆,风浪莫誇好不妨。

  • 作者: 佚名,朝代: 唐代

    去日既逢梅蕊绽,来时应见杏花开。

  • 作者: 程公许,朝代: 宋代
    驱车木皮口,地接嘉陵市。山种郁盘纡,草木惨憔悴。昔在岁辛卯,大将何憨子。行营与贼遇,力战遂死此。道逢田舍翁,款曲问所以。卫目亲见闻,朴忠今无比。沉鸷老不衰,甘苦同战士。以此得士心,急难不相弃。阃制力主和,岂虞敌情诡。幣篚方交驰,羽书俄狎至。初冬二十五,坌人我内地。或渡河而也,或截路以伺。俄然干腹来,陡若自天坠。诸军抽摘余,精锐能有几。千兵仅乌合,转斗殊未已。可忍负将军,同生亦同死。落日尘土昏,鼓寒声不起。至今堆阜间,白骨犹纷委。语罢声悽哽,相顾同洒泪。念昔佐戎轩,世屯未云弭。主公极仁明,惨恻念此事。露章求恤典,爵子严庙祀。意将劝忠臣,为国当尽瘁。儒守陈西和,武将田与李。后先被褒录,名姓编国史。
  • 作者:方仁渊,朝代: 清代
    标签:上巳

    诸子自修禊,怜予独远行。

    只因身世贱,转觉别离轻。

    碧树故乡色,白云游子情。

    那堪烟雨里,啼尽子规声。

  • 作者: 刘过,朝代: 宋代
    未有还家策,故乡吾太和。龙洲沙石健,快阁水云多。场屋科名累,江湖岁月磨。茅柴一杯酒,相对奈愁何。
  • 作者: 孙逖,朝代: 唐代

    禁园纡睿览,仙棹叶时游。洛北风花树,江南彩画舟。
    芳生兰蕙草,春入凤凰楼。兴尽离宫暮,烟光起夕流。

  • 作者: 傅察,朝代: 宋代
    翰林诗百篇,发兴自斗酒。同游八仙中,七者颜已厚。迩来数百年,斯人那复有。风流城东晁,四涨蔚称首。之子乃其豪,异代得密友。满腹贮诗书,妙意寓醪酎。正使誉日新,位卑未为丑。亭亭涧底松,不如园中柳。芝菌冠众芳,其出木枯朽。叫阍问大钧,得致君侧否。
  • 作者: 苏颂,朝代: 宋代
    上尊百倍胜新丰,御茗珍兼大小龙。颁赉并蒙中使降,捧持犹见守臣封。露芽轻嫩研香馥,云朵纤浓印迹重。拜赐频繁何以报,惟坚名节比寒松。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