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赋得洞庭张乐(得和字七言六韵)原文 诗词名句

赋得洞庭张乐(得和字七言六韵)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忆昔轩皇临楚泽,因传广乐按云和。

宫商之外有神解,律吕以来无是过。

湘渚竹如赓节奏,君山树欲舞婆娑。

伶伦何幸裁清管,正则非时问汨罗。

鸾凤不教栖玉圃,鱼龙宛尔出烟波。

太和终古咸池会,还胜峰青想舜娥。

诗词问答

问:《赋得洞庭张乐(得和字七言六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排律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

2. 得和字七言六韵

参考注释

轩皇

即 黄帝 轩辕氏 。 汉 张衡 《同声歌》:“众夫所希见,天老教 轩皇 。” 唐 张说 《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 ,而今表圣,土德以昌。” 清 魏源 《观往吟》之一:“君不见, 轩皇 画井始 辽东 。”参见“ 轩辕 ”。

楚泽

古 楚 地有 云梦 等七泽。后以“楚泽”泛指 楚 地或 楚 地的湖泽。 唐 刘长卿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诗:“龙驤校猎 邵陵 东,野火初烧楚泽空。” 唐 许裳 《登凌歊台》诗:“江截 吴 山断,天临 楚 泽遥。” 宋 张孝祥 《望江南·赠谈献可》词:“未试玉堂挥翰手,只今 楚 泽钓鱼翁。万事举杯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妾系本 吴 门,家侨 楚 泽。”

广乐

(1).阐发音乐的义蕴。《礼记·乐记》:“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 孔颖达 疏:“宽广乐之义理,以成就其政教之事也。”

(2).盛大之乐。多指仙乐。《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乃奏广乐。”《史记·赵世家》:“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王文治 《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梦裡似曾闻广乐,归来但觉任樵风。”

(3).称美雅乐。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於桑间,钧龙章於卉服,悠悠皆然,可叹可慨者也。”

云和

(1).山名。古取所产之材以制作琴瑟。《周礼·春官·大司乐》:“ 孤竹 之管, 云和 之琴瑟。” 郑玄 注:“ 云和 、 空桑 、 龙门 ,皆山名。”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不悟乾罗广收,圆明兼览,雕瓠饰笙,备 云和 之品。”

(2).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文选·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李周翰 注:“云和,瑟也。” 唐 李白 《寄远》诗之一:“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元 倪瓒 《昼寄王云浦》诗:“邀我江亭醉三日,凤笙鸞吹拂云和。” 明 薛素素 《临江仙》词:“自抱云和弹一曲,曲终还拟 湘灵 。风前泪眼几时晴。”

(3). 元 代官署名。属教坊司。掌乐。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二五:“特勅云和罢絃管,君王有意听 尧 纲。”

宫商

(1).五音中的宫音与商音。《毛诗序》“声成文” 汉 郑玄 笺:“声成文者,宫商上下相应。”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下:“我情与君,亦犹形影宫商之不离也。”《老残游记》第十回:“你们所弹的皆是一人之曲,如两人同弹此曲,则彼此宫商皆合而为一。”

(2).泛指音乐、乐曲。《韩诗外传》卷五:“人有六情,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孟浩然 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 清 龚自珍 《秋夜听俞秋圃弹琵琶赋诗书诸老辈赠诗册子尾》诗:“曲终却是琵琶声,一代宫商创生面。”

(3).泛指音律。《敦煌曲子词·内家娇》:“善别宫商,能调丝竹,歌令尖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词曲 元 人称独步,到今户叶宫商。”

(4).可借指诗律中的平仄和声韵中的四声。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昔 曹 刘 殆文章之圣, 陆 谢 为体贰之才,鋭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

神解

(1).悟性过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荀勗 善解音声,时论谓之闇解…… 阮咸 妙赏,时谓神解。”《南史·张融传》:“ 融 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高谈鲜能抗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 金纤纤 女子诗才既佳,而神解尤超。”

(2).谓不赖言传而能意会。《晋书·刘伶传》:“﹝ 伶 ﹞与 阮籍 、 嵇康 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竹林。”

律吕

(1).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共十二管,管径相等,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做“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做“吕”,合称“律吕”。后亦用以指乐律或音律。《国语·周语下》:“律吕不易,无姦物也。” 汉 马融 《长笛赋》:“律吕既和,哀声五降。” 唐 翁洮 《和方干题李频庄》诗:“犹凭律吕传心曲,岂虑星霜到鬢根。” 郭沫若 《创造十年》五:“风声和 博多湾 的海涛,十里松原的松涛,一阵一阵的卷来……那正是一起一伏的律吕。”

(2).比喻准则、标准。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至於臣者,自知最为浅陋,顾贪恩待,趋以就事,丛杂乖戾,律吕失次。”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今之所编,颇又律吕乖次。惜矣,旧规之不能存也。” 黄中黄 《孙逸仙》:“其人诚 亚 东之珍宝,其言诚革命之律吕哉。”

以来

表示从过去某时与现在之间的这段时间

受命以来。——诸葛亮《出师表》

自唐显庆以来。—— 清· 姚鼐《登泰山记》

节奏

(1) 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2) 比喻规律、步骤

工作要有节奏地进行

君山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日落 君山 云气,春到 沅 湘 草木,远思渺难收。”

婆娑

(1)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2) 枝叶纷披的样子

伶伦

(1).传说为 黄帝 时的乐官。古以为乐律的创始者。《吕氏春秋·古乐》:“昔 黄帝 令 伶伦 作为律。”《汉书·古今人表》作“ 泠沦氏 ”,又《律历志上》作“ 泠纶 ”。 清 陈梦雷 《题友人墨竹》诗:“ 伶伦 已往 嶰谷 空,对此令人空嘆息。”

(2).乐人或戏曲演员的代称。 唐 沉既济 《任氏传》:“某, 秦 人也,生长 秦城 ,家本伶伦。”《旧唐书·德宗纪论》:“解鹰犬而放伶伦,止榷酤而絶贡奉。”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因此处有个伶伦,姓 许 名 坚 ,乐名 蓝采和 。”

何幸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幸运。 郭沫若 《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诗:“何幸驱车来 文水 ?虔诚扫墓更升堂。”

清管

声音清越的管乐器。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 南朝 梁简文帝 《<临安公主集>序》:“凤桐遐远,清管辽亮。” 唐 张祜 《杂曲歌辞·少年乐》:“緑鬟深小院,清管下高楼。”

正则

具有全等正多边形各面的以及多面体的所有角均相等的

非时

(1).不是时候。不在正常、适当或规定的时间内。《晏子春秋·杂上十二》:“﹝ 晏子 ﹞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羣臣可用者皆前繫,今无足与举事者。王以非时发,恐无功,臣愿会逮。”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农事餘暇,委头目常切提举閲习武艺,务令精熟齐整,如无盗贼,非时不得勾集。”

(2).不是时候。不合时令。《北齐书·幼主纪》:“﹝ 高纬 ﹞特爱非时之物,取求火急。” 唐 王建 《薛二十池亭》诗:“异花多是非时有,好竹皆当要处生。”

(3).犹乱世。《礼记·儒行》:“﹝儒﹞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 孔颖达 疏:“非时,谓非明时。” 宋 梅尧臣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之二:“麒麟出非时,未免西狩获。”

(4).不时,时常。 唐 杜甫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出入独非时,礼异见羣臣。” 仇兆鳌 注:“非时,即常常而见之意。” 宋 范成大 《刺濆淖》诗:“人言盘涡耳,夷险顾有间,仍於非时作,未可一理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阁部形迹》:“二人(指 刘华容 、 戴浮梁 )俱为上所重,而眷 刘 尤深,因得非时召见。”

汨罗

(1).江名。 湘江 支流。在 湖南省 东北部。上游 汨水 有东西两源:东源出 江西省 修水县 境,西源出 湖南省 平江县 东北境 龙璋山 。两源在 平江县 城西汇合后称 汨罗江 ,西流到 湘阴县 北注入 洞庭湖 。 战国 时 楚 诗人 屈原 忧愤国事,投此江而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於是怀石遂自投 汨罗 以死。” 汉 刘向 《九叹·离世》:“惜 师延 之浮渚兮,赴 汨罗 之长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 原 在 湘 沅 之间九年,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作《离骚》。终怀石自投 汨罗 以死,时盖 顷襄王 十四五年(前二八五或六)也。”

(2).借指 屈原 。 清 姚康 《<嵞山集>序》:“谓诗文必穷而后工者,大约取证 汨罗 、 杜陵 诸君子。”

鸾凤

(1).鸾鸟与凤凰。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驾鸞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鷦明。”《西京杂记》卷一:“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虽啸旨沦亡,不闻鸞凤之响,而琴引未沫,如听水仙之吟。”

(2).比喻贤俊之士。《楚辞·贾谊<惜誓>》:“独不见夫鸞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 注:“以言贤者亦宜处山泽之中,周流观望,见高明之君,乃当仕也。”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劝君善饮食,鸞凤本高翔。” 陈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诗:“凄迷鸞凤同罹网,浩荡沧瀛阻远游。”

(3).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良以安国部,金(今)喜迴鸞凤。”《旧唐书·马周传》:“ 太宗 尝以神笔赐 周 飞白书曰:‘鸞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4).比喻美人。 唐 卢储 《催妆》诗:“今日幸为 秦 晋 会,早教鸞凤下妆楼。”

(5).比喻夫妇。《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鸞凤之配,虽有佳期;狐兔之悲,岂无同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岂有百岁不拆之鸞凤耶!”参见“ 鸞凤和鸣 ”。

鱼龙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宛尔

明显貌。真切貌。 元 耶律楚材 《又索六经》诗:“简策灿然新制度,文章宛尔旧仪刑。” 明 李贽 《观音问》:“抑诸相宛尔在前,而我心自不见之耶,抑我眼不见之也?”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七言絶句……到 刘梦得 ,而后宏放出於天然,於以扬扢性情,馺娑景物,无不宛尔成章,诚小诗之圣证矣。”

烟波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太和

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终古

(1).久远。《楚辞·离骚》:“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朱熹 集注:“终古者,古之所终,谓来日之无穷也。”《汉书·沟洫志》:“民歌之曰:‘ 鄴 有贤令兮为 史公 ,决 漳水 兮灌 鄴 旁,终古舄卤兮生稻粱。’” 清 顾炎武 《精卫》诗:“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鲁迅 《集外集·<哀范君>诗之三》:“此别成终古,从兹絶绪言。”

(2).往昔,自古以来。《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终古虽远,旷焉如面。” 唐 李白 《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诗:“惟君固 房陵 ,诚节贯终古。”

(3).经常。《周礼·考工记·轮人》:“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轮已庳,则於马终古登阤也。” 郑玄 注:“ 齐 人之言终古,犹言常也。”《庄子·大宗师》:“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

(4).复姓。相传为 夏桀 内史 终古 之后。见《通志·氏族四》。

咸池

(1).古乐曲名。相传为 尧 乐。一说为 黄帝 之乐, 尧 增修沿用。《礼记·乐记》:“《咸池》,备矣。” 郑玄 注:“ 黄帝 所作乐名也, 尧 增脩而用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法曲》:“ 舜 持干羽 苗 革心, 尧 用《咸池》凤巢阁。” 清 姚鼐 《雨登岳阳楼》诗:“《咸池》行復奏,倚待与谁聆。”

(2).神话中谓日浴之处。《楚辞·离骚》:“饮余马於 咸池 兮,揔余轡乎 扶桑 。” 王逸 注:“ 咸池 ,日浴处也。”《淮南子·天文训》:“日出於 暘谷 ,浴於 咸池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咸池 昇日庆, 铜雀 分香悲。”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某远在 岭海 ,乃闻阁下奋发忠义,纠合师旅,取日 虞渊 ,洗光 咸池 ,回六龙以中天,然后知阁下真一世之奇材。”

(3).天神名。《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 咸池 。” 王逸 注:“ 咸池 ,天神也。”一说为水鱼之囿。 洪兴祖 补注:“《淮南》云: 咸池 者,水鱼之囿也。注云:水鱼,天神。”

(4).星名。《史记·天官书》:“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 张守节 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潢南,鱼鸟之所託也。”

贮盐卤的水池。 唐 樊绰 《蛮书·云南管内物产》:“蕃中不解煮法,以咸池水沃柴上,以火焚柴成炭,即於炭上掠取盐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滕岑,朝代: 宋代
    十日江头一向风,差差寒浪白吹空。渔舠轾小不如叶,信意低昂风浪中。
  • 作者: 余靖,朝代: 宋代
    芝函新命直仙蓬,又见岷山叱驭忠。玉佩晓班辞日下,水牛秋粟转褒中。花时井邑蚕丛富,徼外人家栈道通。奇技刺文频诏约,此行应更变民风。
  • 作者: 王庭珪,朝代: 宋代
    画鼓轰天。暗尘随宝马,人似神仙。天恁不教昼短,明月长圆。天应未知道,天天。须肯放、三夜如年。流酥拥上香軿。为个甚、晚妆特地鲜妍。花下清阴乍合,曲水桥边。高人到此也乘兴,任横街,一一须穿。莫言无国艳,有朱门、锁婵娟。
  • 作者: 王安石,朝代: 宋代
    相看不忍发,惨澹暮潮平。语罢更携手,月明州渚生。
  • 作者: 吕温,朝代: 唐代
    尽日看花君不来,江城半夜与君开。楼中共指南园火,红烬随花落碧苔。
  • 作者: 晃逈,朝代: 宋代
    夙驾都门晓,凉风苑树秋。
  • 作者: 陈岩,朝代: 宋代
    朝暮相依五老仙,鸟啼花落几何年。尘劳不到山深处,窗外日高人尚眠。
  • 作者: 释心月,朝代: 宋代
    大地犹如一粒粟,而今此语付何人。时时撮向掌中看,吴蜀江山一样新。
  • 作者: 赵公豫,朝代: 宋代

    大业繁华地,荒凉一梵宫。

    烟云犹夙昔,粉黛已成空。

    今古兴亡事,循环宇宙中。

    知人与论世,端属在儒衷。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老人牵犗笠和蓑,终亩明传礼不磨。

    缘遴伛偻任助力,问年吾却长于他。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