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雨中花/夜行船原文 诗词名句

雨中花/夜行船

作者: 高观国朝代: 宋代

雨中花/夜行船原文

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
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
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
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
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
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诗词问答

问:雨中花/夜行船的作者是谁?答:高观国
问:雨中花/夜行船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雨中花/夜行船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高观国的名句有哪些?答:高观国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星汉

(1).天河;银河。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灰色的短夜,星汉徐移。”

(2).形容璀灿,有文采。 清 查慎行 《送陈乾斋予假省亲》诗之二:“星汉文章 唐 许国 ,臚云名第 宋 安阳 。”

行参

谓行参见问候之礼。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鲁 有恭士,名曰 机汜 ,行年七十,其恭益甚,冬日行阴,夏日行阳,市次不敢不行参。”《红楼梦》第十八回:“又有 贾政 至帘外问安行参等事。”

玉节

(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 齐 陈乞 遣 阳生 ﹞与之玉节而走之。” 何休 注:“节,信也。析玉与阳 生 ,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

(2).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宋 杨万里 《送吉州赵山父移广东提刑》诗:“ 岭 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 清 唐孙华 《送赵二闻之官济宁》诗:“玉节幨帷 济水 东,少年练达许谁同。”

(3).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注:“《汉书音义》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节,竹约也,以玉为之,故云玉节矣。”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洪崖领玉节,坐使虚音生。”

(4).手杖的美称。 唐 胡曾 《咏史·高阳池》:“何事 山公 持玉节,等閒深入醉乡来。”

(5).笋的美称。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竹根乍烧玉节快,酒面新泼金膏寒。” 明 杨慎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冉冉孤生竹,迟此方苞月。玉节本璘珣,孚尹亦旁达。”

(6).藕的美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藕》:“ 陶弼 诗:‘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

(7).形容高尚的节操。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重九》词:“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8).形容声音如鸣佩玉,铿锵而有节奏。 唐 张说 《皇帝行太和之乐一章》:“玉节四夏,金鏘五钟。” 唐 陆龟蒙 《寒夜联句》:“高唱戞金奏,朗咏鏗玉节。”

征鞍

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唐 杜审言 《经行岚州》诗:“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宋 谢薖 《蝶恋花》词:“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间岂有无愁处。”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王孙何处解征鞍,灵妃怨,瑶瑟与谁弹?” 刘国钧 《饯春词》之一:“若个多情解相忆,征鞍还带落花飞。”

缓带轻裘

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 张彦 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

盛世

安定兴盛的时代

太平盛世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塞关

边境上的关隘。《左传·昭公五年》:“ 孟仲 之子杀诸塞关之外,投其首於 寧风 之棘上。” 杜预 注:“ 齐 鲁 界上关。”

离宫

古代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宫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禾黍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故垒

古代的堡垒;旧堡垒。《晋书·李矩传》:“ 刘聪 遣从弟 畅 步骑三万讨 矩 ,屯於 韩王 故垒。”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清 方文 《赠马嘉甫》诗:“故垒那能巢玉燕,明珠犹自握灵蛇。”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过渡时代之中国》:“其一老朽者流,死守故垒,为过渡之大敌。”

烟尘

(1) 烟灰

(2) 烟雾和尘埃

(3) 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旧时指战火

汉家烟尘在东北。——唐· 高适《燕歌行》

九重城阙烟尘生。——唐· 白居易《长恨歌》

(4) 旧时指人烟稠密的地方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杜甫《为农》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俊伟

形容出类拔萃的人才,有过人的才干,俊美伟大的人品

俊伟的人物

颖露

(1).比喻才华显露。《三国志·魏志·董昭传》:“明公忠节颖露,天威在颜, 耿弇 牀下之言, 朱英 无妄之论,不得过耳。” 明 张时彻 《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 西蜀 赵天泽 亦以为 诸葛孔明 之儔。盖虽未试於用,亦已颖露囊中矣。”参见“ 颖脱而出 ”。

(2).突出、崭露。 清 魏源 《黄山诗》之二:“絶巔峙峭石,生成非一状。要知颖露奇,只在蟠根广。”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呼韩

(1). 汉 时 匈奴 单于 呼韩邪 的省称。《文选·张衡<东京赋>》:“ 宣 重威以抚和戎狄, 呼韩 来享。” 薛综 注:“《汉书·宣(帝)纪》曰:‘ 呼韩邪 单于欵 五原塞 ,愿奉国珍。’” 清 赵翼 《古来吟明妃杨妃者多失其平》诗:“远嫁 呼韩 岂素期?请行似怨不同时。”

(2).古代亦借指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自我皇 宋 之承天命也……岂徒世无穷人,民获休息,朝 呼韩 ,罢酤铁而已哉?” 宋 辛弃疾 《水龙吟·再和以寿南涧》词:“甚年年却有, 呼韩 塞上,人争问, * 否?” 清 杜诏 《隋堤曲》:“将兵西域再征 辽 , 呼韩 稽顙诸蕃朝。”

平戎

原谓与 戎 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左传·僖公十二年》:“ 齐侯 使 管夷吾 平 戎 于王,使 隰朋 平戎于 晋 。” 杜预 注:“平,和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赋乐贤诗应制》:“将非富民宠,信以平戎故。”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 清 孙枝蔚 《记梦》诗:“开筵为赏平戎策,下马先成露布文。”

手段

(1) 为某种目的采取的方法、措施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医院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手段

(2) 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

欺骗手段

(3) 本领;能耐

他办事很有手段

小试

(1).小加试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负曝闲谈》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听了心痒难熬,想出去小试其技。”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为,经纶权小试。”

(2).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 宋 陈亮 《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发其狂论於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谓繆种流传,今日时文之弊,殆类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试为然,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又有甚焉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 邹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屡困小试。”参见“ 小考 ”。

情寄

信任和倚托。《隋书·苏威传》:“公德行高人,情寄殊重,大孝之道,盖同俯就,必须抑割,为国惜身。”

梅香

丫头,旧时婢子的别称

两个梅香,一日伏侍到晚,精神困倦,亦皆睡了。——《水浒传》

霜寒

寒光闪闪貌。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一折:“这剑呵,冰刃霜寒,玉华光灿。”

立勋

建立功勋。 三国 魏 曹丕 《赐张既子翁归为关内侯诏》:“ 荀桓子 立勋 翟 土, 晋侯 赏以千室之邑。”《晋书·齐王攸传》:“佐命立勋,劬劳王室。”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依旧

依然像从前一样

书房的陈设依旧未变

酒社

犹酒会。 宋 苏轼 《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 元 乔吉 《行香子·题情》套曲:“酒社诗坛,不茶不饭,夜雨愁肠,东风泪眼。”

诗坛

诗歌界

诗坛盛会

诗文赏析


此词无题序。据词中“行参玉节征鞍”、“吟倦西湖风月,去年北塞关山”及“归来依旧,酒社诗坛”等语来推测,词是在杭州为送别诗社友人使金而写的。而史达祖有“陪节欲行留别社友”的《龙吟曲》,《绝妙好词笺》注云:“按梅溪曾陪使臣至金,故有此词。”两词合参,知其间必有关系。高词中尚有《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和《八归·重阳前二日怀梅溪》两篇,正作于史达祖出使期间。(史词题有“中秋宿真定驿”、“九月七日定兴道中 ”等。)则史达祖出行前有词留别包括高观国在内的诗社朋友,高亦作词相送,正是在情理之中。全词通过词人送友人史达祖出使和想象出使后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天下大事的关心,对友人的期望,词中流露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写作手法采用虚虚实实 ,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以写实为主,下片以写虚为主。他在叙事抒情,写景议论时基本上采用直笔,以真情实感贯穿首尾,家国之情,挚友之谊均溶入其中,所以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关于史达祖此行背景,《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九谓“ 必李壁使金之时,(韩)侂胄遣之随行觇国”,那就是宁宗开禧元年(1205 )六月“遣李壁贺金主生辰 ”(《宋史·宁宗纪》)那一次。金章宗完颜璟生辰名“ 天寿节”,在九月一日。南宋六月遣使,七月出发。词首云“旆拂西风”,正是此时。次句“客应星汉”,“星汉”即天河、银河。客到天河有一段传说。张华《博物志》说:有个居住海边的人,年年八月见海上有浮槎(木筏)去来,从不失期,他便乘槎而去,到达天河 ,与河边牵牛人问答,又如期而归。后严君平以为这是“ 客星犯牵牛宿”。又《荆楚岁时记》说此事,亦引《 博物志》,作张骞奉汉武帝命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乘槎经月,至天河。两说在人到天河之后的细节大同小异,而开头的人物与事由不同,却称同出于一书,“盖古书传本多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荆楚岁时记”条说)。杜甫《秋兴八首》“ 奉使虚随八月槎 ”诗句把两者统一起来了,既采一说的“ 八月槎 ”,又采另一说的张骞“奉使”(杜《秋日夔府咏怀 》“查上似张骞”句同此典故)。高观国词此句也是巧妙地利用这一传说,既点明史达祖的“奉使”,也暗以“八月槎 ”切合宋金每年定期互派使节作经月之行,向对方祝贺皇帝生辰,按时去、按时归的事,写得典雅有情致 。“ 行参玉节征鞍”。“玉节”,信物之一种,见《周礼·地官·掌节》。古代使臣持节以行。这句是说行将参加使节团启行。一“参 ”字体现史达祖的“陪节”身分。“行”字是副词,表将发未发之时。开头三句把友人参加出使即将出发的时间、事由点出,与史词题中“陪节欲行”四字相合。以下就进一步展开关于友人此行的平铺直叙。“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先写仪表服饰。“缓带轻裘 ”,见得风度儒雅,也暗示其未着官服,不是有官职的正式使者身分。“盛世衣冠 ”,显示上国威仪;南宋虽属偏安之局,立国也近百年,维持东南的繁荣,在作者看来,宜可称为“盛世”。“争看”二字,说的不仅是出发时路上行人,连进入金镜以后汉族百姓思宋的心情也包摄在内了。“ 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国关山 ”,再体会友人此行心理。上句切此前同社觞咏事 ,下句切当下陪节使金事。所谓“吟倦”,是暂时放下在西湖吟风弄月的词笔,去看北国关山。下句承上“吟”字的余波,在“看”之中当包括有所见、有所感而亦有所咏;字面上省略掉了,这意思还是可以摸得着的。“ 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三句,也约略透露了有“吟”字的一脉贯通。此行所历关山中,有北宋旧日的大片领土,包括故都汴京(也是友人史达祖的故乡 ),还有早割于契丹而为金所承袭的燕云故地,出使所经 ,知当有感而出涕。《诗·王风·黍离 》序云:“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黍离 》之诗表达了南宋人的共同心声,也是这三句词的出典。其中“彼黍离离 ,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又是史达祖《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词中“休吟稷穗”句所本。高、史两词说到一块儿去了,这也是两词唱和关系之一证。上片由友人之出使,预想其一路上的见闻感慨,场景过度自然,笔调跌宕起伏,感情反差甚大,南方与北国的鲜明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结又似住未住,有力地联结了上片,又巧妙地引发了下片。
下片继续设想友人出使金国后的种种情景,突出其才略的表现。“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这是外露的 。史达祖有雄才大略,能文章,只因未中进士,不能由正途入仕,屈身僚吏,这是作者所熟知的。此番陪节使金,也算是囊锥出头(用《史记·平原君列传》所记毛遂语 )。西汉时匈奴有呼韩邪单于,此借指金主。中朝杰出人物其声名为异国所知的,如《新唐书·李揆传》所载,揆为入蕃会盟使,至蕃,酋长曰:“ 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这是以政事见知的 。苏辙《 奉使契丹寄子瞻 》诗云:“谁将家集过幽都,每被行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 。”这是以文章见知的。高观国词中亦寓此意,因为是酬赠之作,故不免有很大的夸张成分,这样的恭维旧时是不以为怪的。下面“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这是内藏的。李壁一行,名为“贺金主生辰 ”,实则是去深入金国摸底。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载 :开禧初,韩侂胄欲兴兵伐金,遣张嗣古觇敌(张出使在嘉泰四年即公元1204 年,亦贺天寿节 );张还报,大不合韩的要求,再于此年遣李壁。派他的亲信史达祖同行,用意是很显然的。韩侂胄的北伐意图 ,在南宋都城内部都是公开的秘密,其遣李壁,和史之陪节同行,高观国恐怕也是知底细的,所以用到了“平戎手段,小试何难”的语言。了解了出使的背景,对于这两句词的真切合义就更有所体会。这也是作者对于友人此行的鼓励。如果说,上面这五句是骏马飞驰,激情迸发,那么下面的“情寄”两句则是按辔徐行,含情脉脉。分别后人虽两地,情结一心,愿借书信往还,以互诉相思。寄梅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诣长安与范晔事,梦雁本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诗末韵“ 相思不得反 ,且寄别书归”。梅与雁,既刻画南北物态特点,又形容两地路途遥隔,音信难通。这里作者以慢节奏抒情对应前面的急旋律言志,形成抑扬顿挫之妙笔 ,结构上显得张弛疾徐,跌宕多姿,并与开头的送行呼应。最后三句,针对史达祖词末韵“ 看归来 ,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而殷切寄语,祝愿友人出使成功,归来后与从前一样,诗酒共聚,将上片之“吟倦西湖风月”意思再作兜转,用笔不懈。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标签:狮子林

    淑冶春光渐阑谢,清和节候始循还。

    迩来盼捷心焦切,清淑片时憩取间。

  • 作者: 释文准,朝代: 宋代
    寒来暑往古今同,万别十差不碍空。昨夜铁牛头角露,满庭松柏撼秋风。
  • 作者: 毛滂,朝代: 宋代
    城月。冷罗袜。郎睡不知鸾帐揭。香凄翠被灯明灭。花困钗横时节。河桥杨柳催行色。愁黛有人描得。
  • 作者: 谌祜,朝代: 宋代
    梨园曲谱韶音秘,响入马嵬花委地。开元不再宫不花,天街草绿西风起。
  • 作者: 李处权,朝代: 宋代
    攘攘谁逃死,黄泉不独君。官书载考,五举擅多文。异日辽东鹤,当年冀北群。承家知有子,翮就看摩云。
  • 作者: 刘禹锡,朝代: 唐代
    见学胡琴见艺成,今朝追想几伤情。撚弦花下呈新曲。放拨灯前谢改名。但是好花皆易落,从来尤物不长生。鸾台夜直衣衾冷,云雨无因入禁城。
  • 作者: 葛绍体,朝代: 宋代
    岸西城郭岸南村,杨柳排空竹驻云。不必青山映门巷,芦花一带水平分。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曾无十里水田过,旱种原来北地多。

    也喜土膏含湿润,麦针簇簇发新科。

  • 作者: 王士祯,朝代: 清代
    标签:寒山寺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 作者: 陈傅良,朝代: 宋代
    向来诸老独岿然,赢不胜衣万事便。灯下细书批敕字,雪边先着趁朝鞭。岂应无故令身健,却止功名与世传。遗奏定留卦禅藁,凭谁吹送九重天。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