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送王万里赴阙原文 诗词名句

送王万里赴阙

作者:洪咨夔 朝代:宋代

送王万里赴阙原文

安西老元戎,再出护全蜀。
槃槃大幕府,宾从如立竹。
狷者多调娱,狂者间枨触。
谁与得中行,有美万里独。
正大一根气,义利两孰复。
信人乐正子,君了蘧伯玉。
春风半萧艾。
秋雨几薋菉。
划然心眼明,见此霜晓菊。
何人诵子虚,燕说得举烛。
平沙起孤鸿,太液下黄鹄。
云深阊阖启,天近觚棱矗。
牖明易纳约,井渫终受福。
杨柳细吹絮,海棠豔成屋。
买酒鏖东风,嘉陵江水绿。

诗词问答

问:送王万里赴阙的作者是谁?答:洪咨夔
问:送王万里赴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洪咨夔的名句有哪些?答:洪咨夔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西老

西王母 。 隋 薛道衡 《奉和临渭源应诏》:“ 西老 陪游宴,南风起咏歌。”参见“ 西王母 ”。

元戎

主将

元戎十乘,以先启行。——《诗·小雅·六月》

不是元戎令,谁敢乱爬蹅。——《西游记》

槃槃

大貌。多指才能出众。《世说新语·赏誉下》“后来出人 郗嘉宾 ”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大才槃槃 谢 家 安 , 江 东独步 王文度 ,盛德日新 郗嘉宾 。” 宋 陈履常 《东山谒外大父墓》诗:“土山宛转屈苍龙,下有槃槃盖世翁。” 清 龚自珍 《题王子梅盗诗图》诗:“君才何槃槃,体制偏臚列。”《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再加以令岳大人的声望罩在那里,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幕府

(1) 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后也泛指衙署

(2) 日本明治以前执掌全国政权的军阀

宾从

(1) 服从,归顺

(2) 宾客和仆从

调娱

调和使两情欢悦。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其所设张举措,必本於宽大。以几教化,多所助与。维匡调娱,不失其正。” 宋 陆游 《小憩》诗:“徐行散腰膂,小憩嗇精神。休养观书眼,调娱宴坐身。”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寿王 感 吴后 之意,调娱父子之欢,倍四十万緡以献。”

狂者

(1).志向高远,勇于进取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邢昺 疏:“狂者进取於善道,知进而不知退。” 隋 王通 《中说·事君》:“ 吴筠 、 孔珪 ,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圣人教人不是箇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

(2).狂悖之人。《吕氏春秋·大乐》:“狂者非不武也。” 高诱 注:“狂悖之人,虽武不足畏。”

(3).指精神病患者。《淮南子·说林训》:“狂者伤人,莫之怨也。”

枨触

(1).触犯,触动。《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庐墓左,鹿犯所植松柏, 无量 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塋树邪?’自是羣鹿驯扰,不復棖触。” 金 李纯甫 《虞舜卿送橙酒》诗:“何物督邮风味恶,棖触闲愁无处着。” 茅盾 《子夜》五:“这在从前不过觉得可笑而已,但现在却因枨触着 吴荪甫 的心绪而觉得可恨了。”

(2).感触。 唐 李商隐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君时卧棖触,劝客白玉杯。”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看折柳,听吹笳,离肠棖触断无些。” 清 赵翼 《青山庄歌》:“我闻此语心棖触,信有兴衰如转轂。”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倚装待发,枨触万端。”

得中

(1) 科举时代指考试被录取

到了第三天,凡是得中的人,都得到主考官家里拜老师。——《相声传统作品选·连升 * 》

(2) 买奖券中奖

得中头奖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大一

古代道家用语。谓大到极点而囊括一切。《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成玄英 疏:“囊括无外,谓之大也;入於无间,谓之小也;虽復大小异名,理归无二,故曰一也。”

(1).天地未分前混沌之元气。《礼记·礼运》:“是故夫礼,必本於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 孔颖达 疏:“必本於大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

(2).指原始朴素状态。《荀子·礼论》:“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復情以归大一也。” 杨倞 注:“虽无文饰,但復情以归素质,是亦礼也。”

(3).指太古时代。《荀子·礼论》:“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大一,夫是之谓大隆。” 杨倞 注:“大一谓太古时也。”

(4).指天。《庄子·徐无鬼》:“大一通之,大阴解之。” 成玄英 疏:“一是阳数。大一,天也,能通生万物,故曰通。”

根气

(1).犹根基。指禀赋、气质。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梁惠王上》:“劈头初见,便拦截他,也只为根气劣耳。”《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 明悟禪师 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2).底气。《天雨花》第八回:“太夫人脉息,本是虚弱,去年还有根气,不意一坏至此。”

孰复

周密;详尽。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復之。” 颜师古 注:“復,反復重言之也。”《新唐书·陆贽传》:“从狩 奉天 ,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詔日数百, 贄 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復,人人可晓。”《新唐书·韦述传》:“ 述 入其室观书,不知寝食, 行冲 异之,试与语前世事,孰復详諦,如指掌然。”

信人

(1).诚实的人。《孟子·尽心下》:“ 浩生不害 问曰:‘ 乐正子 何人也?’ 孟子 曰:‘善人也,信人也。’” 唐 房千里 《杨娼传》:“妻曰:‘中贵人,信人也。果然,於吾无苦耳。可促召婢来。’”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七:“看来他们五个人都是信人君子,说得到、做得到的。”

(2).使者,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鲍永传》:“乃收繫 大伯 ,封所持节於 晋阳 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 长安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给使仰视树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头。给使以为信人也,张弩射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帝乃赐 德明 詔諭意,且告以信人未至,故未遣使弔问也。”

(3).指信奉宗教的人,信徒。《西游记》第九一回:“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鐘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等,送灯来献佛。”

乐正

(1) 官名。周代乐官之长

乐正夔一足。——《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

舜以为乐正。

蘧伯玉

春秋 时 卫国 人,名 瑗 。相传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一个求进甚急并善于改过的贤大夫。见《淮南子·原道训》。《论语·宪问》:“ 蘧伯玉 使人於 孔子 。 孔子 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孔子家语·弟子行》:“外宽而内正,自极於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於仁,以善自终,盖 蘧伯玉 之行也。”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萧艾

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唐 杜甫 《种莴苣》诗:“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 清 方文 《即事》诗之二:“多少崇兰化萧艾,幽香毕竟在吾徒。”

秋雨

1、秋雨(autumna rain)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2、秋雨是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同名作品有长篇小说《秋雨》、电影《秋雨》、文学印象秋雨、散文《秋雨》以及文人名字余秋雨。

划然

(1).象声形容词。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至一大门……门有数人俯伏而候。门人示金印、读玉简,划然开门。”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无何, 竹青 出,命众手为缓结,觉羽毛划然尽脱。”

(2).忽然;突然。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诗:“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叶圣陶 《城中·病夫》:“站长嘴里的叫笛蘧……一响,繁杂的喧声便划然而息,整个车站让异样的沉默笼罩着。”

(3).界限分明貌。 清 王夫之 《尚书引义·说命中》:“ 宋 诸先儒欲拆 陆 、 杨 ‘知行合一’、‘知不先,行不后’之説,而曰‘知先行后’,立一划然之次序。” 姚华 《论文后编》:“由此以言,则纪必务其大,记不厌其细,二者之界,划然可识。”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 春秋 和 战国 是划然不同的两个时代。”

(4).犹豁然。开朗貌。 明 王思任 《徐霞客传》:“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3).方言。羡慕。 韩起祥 《刘巧团圆》:“她不满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霜晓

霜晨。有霜的早晨。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霜晓起来无问处,伴僧弹指遶荷塘。” 宋 苏轼 《登州海市》诗:“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清 高愿 《南浦·秋水》词:“白露湿蒹葭,溯中央,忽听乌啼霜晓。”

子虚

汉司马相如所著《子虚赋》中的虚构代言人之一,他与另两位代言人乌有和亡是公以问答形式叙述全书内容。后来以此形容虚无或毫无根据的事

子虚乌有。——《汉书·叙传下》

说得

(1).说;可以说。《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蒋兴哥 道:‘小壻不好説得,但问令爱便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至于这也和其他的文艺一样,要有好的内容和技术,那是不消说得的。”如:这句话说得。

(2).说到。《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只是纔説得儿子回心,清浄了这几日,老娘心里好不喜欢。”

平沙

(1).指广阔的沙原。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张仲素 《塞下曲》:“朔雪飘飘开 雁门 ,平沙歷乱转蓬根。”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

(2).含沙量一般的沙地。对“轻沙”、“重沙”而言。《清史稿·食货志一》:“ 河南 沙荒地三万三千餘顷。可垦者分三等:曰轻沙,曰平沙,曰重沙。”

孤鸿

孤单的鸿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縹緲孤鸿影。”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看天外孤鸿 北海 回,要写封音书去。” 明 周岐 《塞下曲》:“横角夜吹闻四野,长戈朝试解重围。关山多少征人泪,不及孤鸿天外归。”

太液

(1).古池名。 汉 太液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莱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参阅《三辅黄图》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 。 清 称 太液池 。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 ,桥南称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黄鹄

(1).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鵠之飞,一举千里。”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鵠而关弓,不知背后。”

(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 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

(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鵠》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

(4). 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鵠兮归故乡。’”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寧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鵠》,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鵠”指离乡的游子。 明 高启 《甪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鵠何时还?”

(5).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陶婴 少寡, 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 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啣黄鵠哀。泪空垂,冷落鸳幃日易西。” 清 陈维崧 《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鵠》,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鬢如银。”

(6).山名。参见“ 黄鵠山 ”。

阊阖

(1) 传说中的天门

阊,天门也。楚人名门曰阊阖。——《说文》

排阊阖而入帝宫。——《史记·司马相如传》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屈原《楚辞·离骚》

(2) 宫门的正门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觚棱

亦作“ 觚棱 ”。1.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文选·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 吕向 注:“觚稜,闕角也。”《后汉书·班固传上》作“柧棱”。 宋 王观国 《学林·觚角》:“所谓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迁 岐 説果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 郁达夫 《偶成》诗:“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復梦 长安 。”参见“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观 《赴杭倅至汴上作》诗:“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国。 梁启超 《游箱 * 温泉作》诗:“忽起觚棱思,乡心到 玉关 。”

(4).棱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时河冰方结,觚稜如锋刃。”

(5).比喻言行方正刚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一:“时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见“ 觚稜 ”。

井渫

谓井已浚治。比喻洁身自持。 晋 陆机 《与赵王伦笺荐戴渊》:“﹝ 戴渊 ﹞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宋书·刘义庆传》:“处士 南郡 师觉 ,才学明敏,操介清修,业均井渫,志固冰霜。”参见“ 井渫不食 ”。

受福

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易·困》:“利用祭祀,受福也。”《汉书·礼乐志》:“下民安乐,受福无疆。”《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所以世人惟这等人为得天独厚,也惟这等人为受福无穷。”

杨柳细

腰的歇后语。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我骑上那驴子,忽然的叫了一声丢了箇撅子,把我直跌下来,伤了我这杨柳细,好不疼哩!”

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嘉陵江

长江上游支流。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在重庆市注入长江,全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

水绿

很浅的绿色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袁说友,朝代:宋代
    江行了不按春光,江路欣看得海棠。浅蘸深红丛蓓蕾,细开浓白巧梳妆。蜀花但鬭胭脂湿,荆种新傅腻粉香。行客绿纷正寥落,为渠着语快飞觞。
  • 作者:艾性夫,朝代:宋代
    死生最怕堕危机,乱世全身正自稀。满地干戈殊不定,盖棺丘陇未为非。鹿门不共庞公隐,凤褐谁缝杜老衣。愁绝梧楸烟雨地,藁砧百岁拟同归。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晓行复微雨,细点略冥濛。

    如濯陌杨绿,渐迷村杏红。

    旅人虞泞路,农者喜田功。

    不尽情难一,吾惟付大公。

  • 作者:郑巢,朝代:唐代
    忆过僧禅处,遥山抱竹门。古房关藓色,秋径扫潮痕。石净闻泉落,沙寒见鹤翻。终当从此望,更与道人言。
  • 作者:郑刚中,朝代:宋代
    意象轩轩势入云,为谁出手若经纶。夜扶星斗朝擎日,气力何知几万钧。
  • 作者:释慧空,朝代:宋代
    雪峰五月五日,不假神符妙术。只有顶门一锥,铁佛也须汗出。
  • 作者:姚勉,朝代:宋代
    圣主天姿本室仁,岂容重籴久伤民。耸传丹凤衔来诏,愧杀苍鹰枉做人。方峻符移哗叫突,忽收箠楚罢吟呻。欢声和气乾坤满,争祝皇龄万万春。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保阳兹省会,是日过巡旌。

    一骑市廛阅,万民爱戴情。

    徒观斯富邑,更缱彼穷氓。

    按辔因程近,微惭髀肉生。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白发书生不自珍,天涯又作宦游身。溪桥烟淡偏宜晚,野寺花迟未觉春。日暖登山思谢屐,病余漉酒负陶巾。茹芝却粒平生事,回首岩扉一怆神。
  • 作者:周紫芝,朝代:宋代

    语人曰:相马失之肥,相士失之瘦,世亦岂可以是论人物乎!戏作此词,为花衢狭客一笑
    嫦娥天上人谁识。家在蓬山烟水隔。不应著意眼前人,便是登瀛当日客。
    双眸炯炯秋波滴。也解人间青与白。檀郎未摘月边枝,枉是不教花爱惜。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