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雩祭斋居原文 诗词名句

雩祭斋居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雩祭斋居原文

勤民重农功,稽典肇雩祭。

圣训必躬亲,频年谨从事。

北方春旱多,率似成常例。

龙见未届期,祈请先小祀。

南郊步祷时,忸怩责躬备。

去岁蚤邀眷,首夏甘霖赐。

麦无禾则有,已是叨明惠。

今年乃更幸,膏泽春常暨。

孟夏月之朔,优渥远尔逮。

抚时举常雩,斋居切虔致。

受宠宜若惊,此理无巨细。

广殿引薰风,罘罳晃新霁。

慰惧两相萦,要矣终年计。

诗词问答

问:雩祭斋居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雩祭斋居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四十

2. 雩祭向未举行乾隆八年始议岁一举行逮今凡五年矣

参考注释

勤民

(1).劳苦百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秦 违 蹇叔 ,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左传·昭公十五年》:“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於德而无勤民於远。” 韦昭 注:“勤,劳也。”

(2).尽心尽力于民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杜预 注:“尽心尽力,无所爱惜为勤。” 汉 班固 《典引》:“奕世勤民,以方伯统牧。”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犹以玩物为戒,特申勤民之旨,以垂训焉。”

重农

重视农业。 中国 历史上以农业为国家根本大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明 张居正 《再乞酌议大阅典礼以明治体疏》:“又自皇上御极以来,如耕耤以示重农之意,视学以彰崇儒之美,一二大典礼皆已次第举行。” 章炳麟 《訄书·明农》:“租税出於穀,穀出於力耕,力耕出於重农,是为知本。” 胡寄窗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第九章一:“ 李悝 首先提出重农思想,也是 春秋 后期商农并重向 战国 后期农本商末思想过渡的代表思想。”

雩祭

古代求雨的祭祀。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大旱雩祭而请雨,大水鸣鼓而攻社。” 汉 王充 《论衡·龙虚》:“龙与云相招,虎与风相致,故 董仲舒 雩祭之法,设土龙以为感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 图 必造之。”《清史稿·高宗纪一》:“癸酉,定雩祭典礼,御製乐章。”

圣训

(1) 旧指圣人的训诫告谕或皇帝的诏令等

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中国 * 教徒指 * 教奠基者 * 的思想和行为记录

躬亲

亲自动手做

事必躬亲

频年

连续几年

频年灾旱

从事

(1) 干某项事业

他已经从事贸易工作多年

(2) 处理;处置

而行之既久,是又以军法从事。——苏轼《教战守》

慎重从事

(3) 办事;办理事务

朝夕从事

(4) 官职名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北方

(1) 向北的方向;地球北极的方向

(2) 特指中国黄河以北的地区

北方有侮臣者。——《墨子·公输》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春旱

春天出现的旱情

罕见的春旱

常例

(1).常规;惯例。《晋书·贾充传》:“至於 周 之 公旦 , 汉 之 萧何 ,或豫建元子,或封爵元妃,盖尊显勋庸,不同常例。”《北齐书·樊逊传》:“才高不依常例。”《水浒传》第三八回:“往常时,但是发来的配军,常例送银五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端肃案》:“惟以国计民生为念,岂能拘守常例。”

(2).“常例钱”的略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若或洩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旧规但是老爹们来,只在省城住下,写个諭帖,知会我们开本花名册来,秀才廪银中,扣出一个常例,一同送到。”《说岳全传》第七回:“他们可有常例送来么?”参见“ 常例钱 ”。

龙见

(1).《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高亨 注:“龙出现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人见之则有利。”后因以“龙见”指王者能有治绩。《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成玄英 疏:“圣人寂同死尸寂泊,动类飞龙在天。”

(2).喻羽化而登仙。《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李善 注:“进谓求仙也,退谓处俗也。”

(3).《易·乾》:“云从龙,风从虎。”“龙”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 晋 陆机 《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郭绍虞 等注:“‘龙见’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

(4).苍龙七宿出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啟蛰而郊,龙见而雩。” 杜预 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穀祈膏雨也。”《北齐书·恩倖传·高阿那肱》:“ 源师 尝諮 肱 云:‘龙见,当雩。’”

届期

到预定的日期

届期不另通知

祈请

(1).向神祷告请求。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曰祈请者,诚以接神自然应也。”《后汉书·顺帝纪》:“分祷祈请,靡神不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谓之 北君祠 ,诸欲升山者,至此皆祈请焉。”

(2).泛指请求。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守从之,饮次,从容祈请。”

小祀

古代对司中、司命、风伯、雨师、诸星、山林、川泽等的祭祀,也叫群祀。《周礼·春官·肆师》:“立小祀用牲。”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小祀司命已下。 玄 谓:小祀又有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百物。”《旧唐书·礼仪志一》:“司中、司命、风伯、雨师、诸星、山林、川泽之属为小祀。”

南郊

(1).都邑南面的地区。《书·甘誓》:“ 启 与 有扈 战于 甘 之野。” 孔颖达 疏引 汉 马融 云:“ 甘 , 有扈 南郊地名。” 唐 李庾 《西都赋》:“ 隋苑 广袤,罝笼 南山 ,占地万顷,不为人间, 齐门 失耕,禽游兽闲,代谢物移,繚垣不完。此南郊之事也。”

(2).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穀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緇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於南郊。”《明史·英宗后记》:“五年春正月庚戌,大祀天地於南郊。”

(3).特指帝王祭天的大礼。《南史·宋少帝纪》:“秋九月丁未,有司奏 武皇帝 配南郊, 武敬皇后 配北郊。”《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今因南郊,宜推旷恩,以示绥怀之意。”

步祷

谓进行 禹 步祷告。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崇禎 辛未年五月初一日,今上因旱,诣圜丘步祷。”《清史稿·仁宗纪》:“丙午,上步祷祈雨。”

忸怩

形容羞愧或不大方的样子

责躬

反躬自责。《后汉书·郭太传》:“ 蘧瑗 、 颜回 尚不能无过,况其餘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 唐 常建 《赠三侍御》诗:“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宋宫十八朝演义》第二七回:“﹝ 宋太宗 ﹞念兹失德,是务责躬,永鉴前非,庶无二过。”

去岁

去年

首夏

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吴沛霖 《春尽日寄林三金陵》诗:“倘许一缄重报我,但言首夏莫言春。”

甘霖

久旱后下的雨;及时雨

甘霖三尺透,病体十分轻。——元· 方回《次韵金汉臣喜雨》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元· 关汉卿《窦娥冤》

明惠

(1).大的恩惠。《商君书·徕民》:“今王发明惠,诸侯之士来归义者,今使復之三世,无知军事。” 蒋礼鸿 锥指:“此明犹盛也,大也。”《宋书·符瑞志中》:“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

(2).聪明,聪慧。惠,通“ 慧 ”。 汉 祢衡 《鹦鹉赋》序:“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惠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何晏 七岁,明惠若神。”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二:“ 沉 诊其臂曰:‘男也,甚明惠,有非常之才。’”

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膏泽

(1) 滋润土壤的雨水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曹植《赠徐干》

(2) 比喻恩惠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夏月

夏天。《书·君牙》“夏暑雨” 孔 传:“夏月暑雨,天之常道。”《汉书·严助传》:“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晋书·车胤传》:“ 胤 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又西曰 清风楼 酒店,都人夏月多乘凉於此。”

优渥

(1).雨水充足。语本《诗·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霢霖,既优既渥。”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恒》:“白鹤衔珠,夜食为明,膏润优渥,国岁年丰。” 明 张居正 《贺灵雨表六》:“臣等叨依禁从,快睹嘉禎,愧无涓滴之酬,喜有优渥之霈。”

(2).优裕,丰厚。 汉 班彪 《北征赋》:“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孙权 数与 芝 相闻,餽遗优渥。”《陈书·沉众传》:“ 高祖 以 众 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赏赐优渥,超于时辈。” 叶圣陶 《一个青年》:“一要感谢这样优渥的赠与,二要赞美这样超妙的书法。”

(3).优厚。指待遇好。 晋 李密 《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宋 范仲淹 《奏致仕分司官乞与折支全俸状》:“今后每遇郊禋,各与进秩,耆耄盖寡,优渥何伤。”《明史·李成梁传》:“恩泽优渥,震耀当世。” 江波 《爆竹声声》:“受到的待遇,比前又更加优渥。”

(4).指优厚的待遇。 宋 王安石 《谢执政启》:“特蒙优渥,猥被方州,自惟闕然,何以称此?”

(5).优美浑厚。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

斋居

(1).斋戒别居。《明史·左懋第传》:“三月,大风霾。帝布袍斋居,祷之不止。”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芙蓉阁》:“时 世宗 斋居西宫,建设醮坛,勅大臣製青词一联,悬于坛门。”

(2).家居;闲居。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坐镇均劳逸,斋居养智恬。”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纷纷宾从厌粱肉,公也斋居饱饘粥。”

(3).家居的房舍;书房。 清 吴嘉宾 《得一斋记》:“吾宗继之,以 颜氏 子得一之义,名其斋居。”

宜若

表拟测或推断之词。犹言似乎;好象。《孟子·尽心上》:“ 公孙丑 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战国策·齐策六》:“且夫救 赵 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燋釜。”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题五道》:“一人之为咏歌,欢乐悲瘁,宜若所繫者未为重矣。”《明史·食货志一》:“ 明 初,沿 元 之旧,钱法不通而用钞,又禁民间以银交易,宜若不便于民。”

巨细

大小(事情)

政无巨细,皆断于相。——《史记·田儋传》

薰风

(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东阳 《天津八景》诗之四:“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 陈毅 《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解放 寧 沪 吾道东,大军整肃胜薰风。”

(2).相传 舜 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句,见《孔子家语·辩乐》。后因以“薰风”指《南风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有虞 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於元后,‘烂云’歌於列臣。” 宋 苏轼 《东阳水乐亭》诗:“鏗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罘罳

①古代的一种屏风,设在门外。 ②设在屋檐下防鸟雀来筑巢的金属网。‖也作罦罳。

新霁

雨雪后初晴。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霽兮,观百谷之俱集。” 宋 苏轼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寒更报新霽,皎月悬半破。” 郁达夫 《薄奠》下:“起床后第三天的午后,我看看久雨新霁,天气很好,就拿了一根手杖,踏出门去。”

终年

(1) 全年;整年

积雪终年不化

(2) 人死亡时的年龄

他终年90岁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曹彦约,朝代:宋代
    忆昔都城会,论交戊午班。故书虽绝迹,晚景自贪闲。契阔形骸外,参差出处间。重来风作恶,黯淡宝莲山。
  • 作者:释子益,朝代:宋代
    狗子佛性无,铁船水上浮。顺风帆未挂,已过洞庭湖。
  • 作者:韩元吉,朝代:宋代
    甲第湖山美,人知小隐名。天方开乐土,地忽起佳城。秘殿疏殊渥,珍台锡异荣。勋劳才右府,曾未陟魁衡。
  • 作者:李洪,朝代:宋代
    轩台铸鼎已飞升,留与仙祠万古名。羽驾霓旌锁深翠,无因暂听步虚声。
  • 作者:刘敏中,朝代:元代
    世事恒河水内沙。乾忙谁遣强离家。如今老也不矜夸。检得闲书能引睡,暖来薄酒胜煎茶。一江风月四时花。
  • 作者:许浑,朝代:唐代
    三川歌颂彻咸秦,十二楼前侍从臣。休闭玉笼留鸑鷟,早开金埒纵麒麟。花深稚榻迎何客,月在膺舟醉几人。自笑东风过寒食,茂陵寥落未知春。半年三度转蓬居,锦帐心阑羡隼旟。老去自惊秦塞雁,病来先忆楚江鱼。长闻季氏千金诺,更望刘公一纸书。春雪未晴春酒贵,莫教愁杀马相如。
  • 作者:李彭,朝代:宋代

    西京执戟郎,老嗜杯中物。

    观其所著书,涩读由蹇吃。

    剧秦见平生,何心窥彷佛。

    唯有四愁赋,至今犹炳蔚。

  • 作者:仇远,朝代:宋代
    豪气年来渐埽除,箪瓢自乐守臞儒。江头尽醉唐朝士,泽畔行吟楚大夫。万里鹍鹏何必羡,一官蟣虱不如无。葛巾草履从人笑,莫问青衫似叶枯。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昨日之昨不可追,今日之今去若驰。

    去岁望今年,犹觉稍伫延。

    今年视去岁,不啻俄顷事。

    以此例彼三万六千日,驹隙之壁诚非失。

    佛氏刹那不住学未遑,且学惜阴凛无逸。

  • 作者:李寅仲,朝代:宋代
    古洞闳深势崛盘,云连十丈地平宽。水帘纷若排珠琲,石阙依然耸翠峦。绿树成阴期勿剪,清溪当暑不胜寒。数椽偿遂谐幽隐,应有高人咏钓盘。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