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挽张百熙联原文 诗词名句

挽张百熙联

作者: 方荃朝代: 清代

挽张百熙联原文

天甫倚公,车同轨,书同文,从兹信使告成,亿万年中,纪患政发皇伊始;

我来自楚,南望衡,北望斗,忽报哲人萎去,五千里外,动长风广莫之悲。

诗词问答

问:挽张百熙联的作者是谁?答:方荃
问:挽张百熙联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挽张百熙联是什么体裁?答:对联

译文和注释

注释

1. 对联 出处:长沙张文达公荣哀录

参考注释

车同轨

各种车辆的车轨大小相同。亦用于形容统一。《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同文

(1).同用一种文字。《礼记·中庸》:“书同文。”《汉书·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闕。”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四隩同文,五方异色。”

(2).犹言国人。因其所用文字同,故称。《陈书·吴明彻传》:“风威慴於异俗,功效著於同文。” 夏衍 《乐水》:“所以他们的作品也变成了只供‘同文’欣赏的‘技艺’,而失却了领导民众精神生活的作用。”

(3).通译文字。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内之有同文、方言之馆舍,外之有出洋学习之生徒,行之数十年,而国家不获人才之用,盖有由也。”参见“ 同文馆 ”。

从兹

犹从此。 唐 杜甫 《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自从 盘古 破鸿濛,开闢从兹清浊辨。” 清 孙枝蔚 《张孝子诗》:“乞棺殮主长哀号,从兹孝烈闻 通城 。”

信使

(1).使臣,使者。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南史·徐文盛传》:“ 文盛 深德 景 ,遂密通信使,都无战心,众咸愤怨。” 孙中山 《统一中国非北伐不为功》:“信使往返,不絶於道。”

(2).外交信使的简称。指由一国政府派遣而持有特别护照的递送外交邮袋或外交文件的人员。

告成

事情宣告完成,报告上级

经营四方,告成于王。——《诗·大雅·江汉》

大功告成

亿万

极言其数之多

亿万人民

发皇

(1).使开朗,显豁。《文选·枚乘<七发>》:“分决狐疑,发皇耳目。” 李善 注:“《謚法》曰,明者曰皇也。《风赋》曰,发明耳目。”

(2).犹宣扬。 唐 杜甫 《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盖所以教本古训,发皇妇道。”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发皇祖德,扬詡神功。”

(3).奋发;焕发。《明史·李应昇传》:“陛下不先振竦精神,发皇志气,羣臣孰肯任怨,以破情面之世界者?” 清 金人瑞 《<水浒传>序》:“学者诚能澄怀格物,发皇文章,岂非一代文物之林。”

(4).犹阐明。 清 戴名世 《丁丑房书序》:“彼之所谓以题还题者,不过循题位置寻讨声口,兢兢不敢失尺寸,言之既无文,而於理道曾不能有毫髮之发皇。”

(5).发达兴盛。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拟整理古籍计划草案》:“吾辈幸生于二十世纪之今日,各种专门之学,日见发皇,时时有专门学者讨论涉及古经。”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 唐 文学比起文学史上著名的 建安 、 太康 、 齐 、 梁 诸时期来,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发皇时期。” 夏衍 《长途》:“进步与退化,发皇与没落,振奋与悲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吗?”

(6).发展提高。 茅盾 《追求》四:“他的才气也更加发皇,他又想得了许多改革新闻的新计划。”

(7).甲虫的一种。《周礼·考工记·梓人》“以翼鸣者……谓之小虫之属” 汉 郑玄 注:“翼鸣,发皇属。” 贾公彦 疏:“按:《尔雅》:‘蛂,蟥蛢。’ 郭 云:‘甲虫也,大如虎豆,緑色,今 江 东呼为黄蛢。’即此发皇也。”

伊始

开端;开始。伊,助词,无实义

时国家草创,百度伊始。——《隋书·辛彦之传》

粒食伊始,农之所先。——《唐书·音乐志》

下车伊始

来自

表示来源,但通常不带有肇始之意,而指从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过赋与、移转、演绎、模仿或再生而发生

主要收入来自开采煤矿

望衡

形容住处接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甲与乙,望衡而居,皆宦裔也。”参见“ 望衡对宇 ”。

哲人萎

见“ 哲人其萎 ”。

里外

(1) 内里和外表

营房里外都种了树

(2) 左右,大概

不用看秤,里外差不了二两

长风

(1).远风。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翫 灵胥 。” 刘逵 注:“长风,远风也。” 唐 杜甫 《龙门阁》诗:“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 明 高启 《梦游仙》诗:“长风八万里,夜入通明天。”

(2).暴风;大风。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一引《兼明苑》:“风暴疾而起者谓之长风。”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十:“长风烈烈,难行折舵之舟。”

广莫

亦作“ 广漠 ”。1.辽阔空旷。《左传·庄公二十八年》:“狄之广莫,於 晋 为都。”《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魏书·崔玄伯传》:“国家虽统广漠之土,逮于陛下,应运龙飞。”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以 喀木 粮富而 青海 广莫,故令子孙游牧 青海 而 喀木 纳其赋。” 冯至 《在赣江上》:“面前是个广漠的、原始般的世界。”

(2).即广莫风。 晋 木华 《海赋》:“颺凯风而南逝,广莫至而北征。” 明 刘基 《述志赋》:“驾广漠而南征兮,呌 重华 于 九疑 。”参见“ 广莫风 ”。

(3).犹广博。 宋 叶适 《<徐斯远文集>序》:“以夫汗漫广莫,徒枵然从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鸣吻决,出豪芒之奇,可以运转而无极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玄虚广莫,好事偏攻,而亦洽闻所眤也。”

(4).指冗长空泛。 黄远庸 《中国银行之归部辖》:“但此广漠之文章,究有何种精确之意义。”

(5).指广漠之野。假想的空旷地区。语出《庄子·逍遥游》:“广莫之野。” 唐 陆龟蒙 《和酒中十咏·酒乡》:“广莫是邻封, 华胥 为附丽。”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杨大全,朝代: 宋代
    前溪六时水,上界数声钟。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烝徒无声颇自诩,便已高称如禁旅。

    尔时禁旅正恬熙,宿将曹高久莫睹。

    可勒贺兰岂易言,直是颠翁作颠语。

  • 作者: 杜范,朝代: 宋代
    少昊行秋正疾驱,洒然凉色已侵肤。翠空碧水涵高下,淡霭苍烟半有无。风露已经生惨戚,菰蒲且欲慰斯须。谁将霜竹横云外,似有悲声与恨俱。
  •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青荷叶伞茜裙红,随母归宁省外翁。莫笑梳装未京样,兵余犹见太平风。
  • 作者: 叶兰,朝代: 元代

    饮酒莫尽醉,尽醉无馀欢。

    送客莫作别,作别多惨颜。

    分离胡足惜,惟恐会时难。

    丈夫贵相知,怀此长恨端。

    赠以金络索,报之玉连环。

    悬佩各在腰,行远欲盘桓。

    娟娟千里心,毋为忘岁寒。

  • 作者: 蔡沈,朝代: 宋代
    日日门前路,春风与物期。早梅纷白雪,垂柳散青丝。把酒怀情久,吟诗遣兴迟。闲来复闲往,携策谩逶迤。
  • 作者: 释正觉,朝代: 宋代
    百般千样,会归一相。一相无相识也无,廓与虚空等其量。河淡秋清,夜寒月亮。提携出也来人间,明明历历诸缘上。
  • 作者: 张耒,朝代: 宋代
    学省归来门巷秋,伴眠书史满床头。低云漠漠梧桐晚,屏上江山亦解愁。
  • 作者: 李峤,朝代: 唐代
    不分荆山抵,甘从石印飞。危巢畏风急,绕树觉星稀。喜逐行人至,愁随织女归。倘游明镜里,朝夕动光辉。
  • 作者: 李彭,朝代: 宋代

    璧公释门老,室有芝兰薰。

    昔为一逢掖,直谅颇多闻。

    枯禅百无染,静拥襄汉云。

    不随儿女曹,搴旗树功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