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沁园春(次韵刘改之)原文 诗词名句

沁园春(次韵刘改之)

作者: 陈著朝代: 宋代

沁园春(次韵刘改之)原文

人生功名,在醉梦中,早须掉头。
自南宫一券,尘泥偶脱,前程双毂,日月如流。
蕙帐真盟,菜羹馀味,江上归舟谁得留。
谁知道,有邵平瓜圃,何日封侯。
天天又不人由。
奈危世山林也有忧。
况青岗不助,晋家风鹤,黑云直卷,吴分星牛。
分寸残生,万千魔障,他事如今都罢休。
关心处,是离离禾黍,故国宗周。

诗词问答

问:沁园春(次韵刘改之)的作者是谁?答:陈著
问:沁园春(次韵刘改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沁园春(次韵刘改之)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陈著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著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梦中

(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沉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 * ;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掉头

回头,泛指转成相反方向

船能在自身长度范围内掉头

南宫

复姓

尘泥

(1).犹尘土。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三:“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

(2).喻卑下。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昔时名价满天下,此日塞默趋尘泥。”

前程

(1) 前面的路程

前程艰难

(2) 比喻未来在功业上的成就

锦绣前程

前程远大

(3) 特指婚姻

(4) 旧时指读书人或官员的功名、官职等

日月如流

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明 无名氏 《三化邯郸》第二折:“日月如流不可招,富贵荣华不能保。”《东周列国志》第三四回:“﹝公子﹞今留 齐 七载,偷安惰志,日月如流,吾等十日不能一见,安能成其大事哉?”

蕙帐

帐的美称。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鵠怨,山人去兮晓猨惊。” 唐 卢鸿一 《洞元室》诗:“蕙帐萝筵兮洞元室,秘而幽兮真可吉。” 宋 王安石 《题定林壁怀李叔时》诗:“燎炉无伏火,蕙帐冷空山。” 明 王敬夫 《傍妆台·四时怨》曲:“别来蕙帐餘清夜,银缸花落几番红。”

菜羹

肴,带浓汁的菜

肴止于脯、醢、菜羹。——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江上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归舟

返航归回的船只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顒望:招头凝望。)——宋·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知道

(1) 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2) 认识道路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干宝《搜神记》

(3) 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邵平瓜

即 东陵 瓜。 邵平 , 秦 故 东陵侯 , 秦 亡后,为布衣,种瓜 长安 城东 青门 外,瓜味甜美,时人谓之“东陵瓜”。见《三辅黄图》卷一。后世因以“邵平瓜”美称退官之人的瓜田。 唐 杨炯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诗:“亭逢 李广骑 ,门接 邵平 瓜。” 宋 陆游 《贫病戏书》诗之三:“尽日溪边艇子斜,治生不种 邵平 瓜。” 明 刘基 《绝句漫兴》之二:“寒暑又随风日转, 东陵 谁种 邵平 瓜。” 林学衡 《白下晤梓琴喜赠兼示觉生瑞星》诗:“新进争陈 娄敬 策,故侯漫种 邵平 瓜。”亦省称“ 邵瓜 ”。 清 黄立世 《粉蝶儿·自述》套曲:“一泓秋水泛蒹葭,最赏心安枣 邵 瓜。”

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封侯

(1).封拜侯爵。《战国策·赵策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史记·卫将军列传》:“人奴之生,得毋笞駡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后汉书·班超传》:“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2).泛指显赫功名。 唐 王昌龄 《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宋 陈师道 《九月九日魏衍见过》诗:“一经从白首,万里有封侯。”

天天

(1) 平常或老一套

(2) 每天

他天天去上学

有的报纸天天出版

他天天如此,除了工作以外就不干别的

不人

(1).谓视人若己,不分人我。《庄子·庚桑楚》:“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 郭象 注:“不人者,视人若己。视人若己则不相辞谢,斯乃礼之至也。”

(2).同“ 不仁 ”。指肌体麻木失去知觉。 唐 李翱 《平赋书》:“鰥寡孤独,有不人疾者,公与之粟帛。”

(3).指不道德、不名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九:“只怪我平日待你们太好了,你就瞒上瞒下的背地里作起不人之事来了。”

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黑云

(1).黑色的云。《汉书·天文志》:“日出时有黑云,状如焱风乱鬊。” 宋 苏轼 《望湖楼醉书》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舩。”

(2).比喻乌发。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3).比喻反动势力。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五章:“就在这黑云翻滚的日子里, 秦柏生 正在由 陕北 回 山西省 的路上。”《天安门诗抄·今日举剑斩魔妖》:“黑云翻墨欲吞天,妖怪张牙舞戏欢。”

(4).形容脸色阴沉。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章:“他是满脸黑云,拂袖而去。”

吴分

吴 之分野。指 吴 地。 宋 张先 《定风波令·霅溪席上》词:“尽道贤人聚 吴 分,试问,也应旁有老人星。”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分野》:“南斗在云汉下流,殷 淮 海 之间,为 吴 分。” 元 陈孚 《登北固楼》诗:“星斗占 吴 分,江河见 禹 功。”

分寸

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

没分寸

不讲分寸

残生

(1) 晚年;余生

(2) 幸存的生命

万千

(1) 形容事物所显现的方面多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尚有万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形容数量多

思绪万千

魔障

佛教用语,恶魔所设的障碍,也泛指波折

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罢休

(1) 停止;了结;作罢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 休息

收拾了罢休

关心

(1) 留意,注意

他的身体渐渐不好了。他仍然关心气候的变化。——《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2) 关怀,挂念

关心群众生活

妈妈最关心我的身体

离离

(1).盛多貌。《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毛 传:“离离,垂也。” 郑玄 笺:“其实离离,喻其荐俎礼物多於诸侯也。” 孔颖达 疏:“言二树当秋成之时,其子实离离然垂而蕃多,以兴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时,其荐俎众多。”《文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薛综 注:“离离,实垂之貌。” 前蜀 贯休 《经弟妹坟》诗:“泪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塚离离。” 宋 叶适 《哀巩仲至》诗:“君文蚤贵重, 蜀 锦载胡车,离离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2).浓密貌。 三国 魏 曹操 《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唐 陈昌言 《白日丽江皋》诗:“鬱鬱长堤土,离离浅渚毛。” 明 高启 《与杜进士寅登白莲阁对雨》诗:“远愁高树共离离,风逆潮声上浦迟。” 清 陈梦雷 《青青河畔草》诗:“离离万丈松,青青河畔草。” 李瑛 《战斗的城》诗:“如今,我看见当年签约的楼阁,早埋进离离的荒草。”

(3).井然有序貌。《尚书大传》卷三:“《书》之论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皎皎白间,离离列钱。” 隋 虞世基 《讲武赋》:“始轩轩而鹤举,遂离离以雁行。” 宋 苏轼 《寄蕲簟与蒲传正》诗:“ 兰溪 美箭不成笛,离离玉筯排霜脊。”

(4).旷远貌;空貌。 宋 苏轼 《郭熙画秋山平远》诗:“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疎林寄秋晚。”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 * 窥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龙伏天上之形。”

(5).明亮貌;光鲜貌。 五代 齐己 《还人卷》诗:“金梭札札文离离, 吴 姬 越 女羞上机。” 明 唐寅 《七夕赠织女》诗:“神云矫矫月离离,帝子飃颻即故期。” 孙世伟 《克庵寄示莅闽以来诗稿哀时感物忧谗畏讥赋此以志同声之感并呈朴庵》:“西维星象离离变,南海秋潮暗暗沉。”

(6).引申为光彩、光荣。 清 曾国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铭》:“离离令问,匪邇伊遥。”

(7).清晰貌;分明貌。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王琦 注:“即水清石见之意。” 明 李东阳 《赤壁图歌》:“姦雄僭窃何足数,青史离离后人看。”

(8).隐约貌。 唐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乱萤光熠熠,行树影离离。” 唐 李贺 《长歌续短歌》:“夜峯何离离,月明落石底。” 明 张居正 《人日对雪赠朱镇山》诗:“九逵密如绣,双闕影离离。”

(9).若断若续貌;相连貌。 隋 卢思道 《孤鸿赋》:“行离离而高逝,响噰噰而相续。”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囀而一一皆圆。” 宋 苏轼 《文与可飞白赞》:“离离乎其远而相属,缩缩乎其近而不隘也。” 元 杨谦 《不碍云山楼歌》:“海之山兮离离,障我流兮东之。”

(10).懒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劳苦事业之中,则儢儢然,离离然。” 杨倞 注:“离离,不亲事之貌。”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儢儢离离,谓不耐烦苦劳顿,嬾散疏脱之容也。”

(11).飘动貌;摇荡貌。《文选·张衡<思玄赋>》:“拽云旗之离离兮,鸣玉鸞之譻譻。” 张铣 注:“离离,飞貌。” 唐 白居易 《杂兴》诗之一:“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明 方孝孺 《游石镜山》诗:“离离莫云合,矫矫孤鴈鸣。” 清 洪亮吉 《游幕府山十二洞及泛舟江口记》:“随波离离,影界水陆,下拂鱼尾,上憇鸟足者,名曰葑田。”

(12).轻细貌。 唐 谢偃 《乐府新歌应教》诗:“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詎障尘。”

(13).悲痛貌;忧伤貌。《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曾哀悽欷,心离离兮。” 王逸 注:“离离,剥裂貌。”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离离掛空悲,慼慼抱虚警。” 清 孙枝蔚 《寄怀方尔止》诗:“离离怕见花枝动,蔼蔼长教酒盏亲。”

(14).独特貌;孤独貌。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愍兹珍木,离离幽独。”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诗:“离离一寒骑,嫋嫋驰白天。” 清 刘火炤 《泗州道上》诗:“极目离离土一丘, 汉 皇陵庙此山头。”

(15).象声词。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公神道碑铭》:“落槭槭之霜叶,叫离离之晚鸿。” 唐 温庭筠 《罩鱼歌》:“风颸颸,雨离离,菱茭刺,鸂鶒飞。” 清 金人瑞 《境智二童子》诗:“满口离离含黑墨,杏花坛上读书回。”

禾黍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故国

(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宗周

(1).指 周 王朝。因 周 为所封诸侯国之宗主国,故称。《诗·小雅·正月》:“赫赫 宗周 , 褒姒 烕之。”《后汉书·东夷传序》:“后 徐夷 僭号,乃率九夷以伐 宗周 。”《旧唐书·代宗纪》:“ 唐 虞 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至于 宗周 ,六卿分职,以倡九牧。”

(2). 周 代王都所在,如 丰 、 镐 、 洛邑 亦称为 宗周 。《书·周官》:“惟 周王 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服羣辟,罔不承德。归于 宗周 ,董正治官。” 孔 传:“言协服还归於 丰 ,督正治理职司之百官。” 孔颖达 疏:“自灭 淮夷 ,而归於 宗周 丰邑 ,乃督正治理职司之百官。”《礼记·祭统》:“ 成公 乃命 庄叔 ,随难于 汉阳 ,即官于 宗周 ,奔走无射。” 郑玄 注:“ 周 既去 镐京 ,犹名王城为 宗周 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清晖含得一轩中,四季虽同致不同。

    幸是逢年心略慰,依然盼捷意犹忡。

    满窗暖爱赵衰日,三面雄辞宋玉风。

    旧咏新题一瞬目,三年惭愧迅无穷。

  •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叹息归来晚,园林亦自都。疏篁新茁笋,乳燕倍添雏。喜雨诗成轴,梅卤渍栀花。臧获修时事,分衣缺布纱。
  • 作者: 释重顯,朝代: 宋代
    去却一,拈得七,上下四维无等匹。徐行踏断流水声,纵观寫出飞禽迹。草茸茸,烟羃羃,空生岩畔花狼藉。弹指堪悲舜苦多,莫动著,动著三十棒。
  • 作者: 曹邺,朝代: 唐代
    别家鬓未生,到城鬓似发。朝朝临川望,灞水不入越。
  • 作者: 朱槔,朝代: 宋代
    柳态随时秀,花容近酒轻。绿窗京洛语,尽抹早莺声。
  • 作者: 苏辙,朝代: 宋代
    腊中平地雪盈尺,嵩隗山田麦尚乾。不管上元灯火夜,飞花处处作春寒。
  • 作者: 李曾伯,朝代: 宋代
    双湖真泽国,千载相公祠。中有钓鱼者,问之俱不知。
  • 作者: 朱永年,朝代: 明代

    南邻竞歌钟,北里吹笙竽。

    我独甘寂寞,守此贫贱庐。

    蓬户不掩荜,箪瓢常晏如。

    负郭住穷巷,门无长者舆。

    弹琴发雅操,诵咏诗与书。

    安神在闺房,憺泊思玄虚。

    至人求髣髴,荣名非所须。

  • 作者: 佚名,朝代: 先秦
    标签: 古文观止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
  • 作者: 张籍,朝代: 唐代
    羡君东去见残梅,惟有王孙独未回。吴苑夕阳明古堞,越宫春草上高台。波生野水雁初下,风满驿楼潮欲来。试问渔舟看雪浪,几多江燕荇花开。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