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寓宿黄观复书堂晨至海棠花下走笔呈苏召叟原文 诗词名句

寓宿黄观复书堂晨至海棠花下走笔呈苏召叟

作者: 周弼朝代: 宋代

原文

春风忽来花满树,海棠最多绕栏吐。
客愁才动不复安,两脚春泥踏春雨。
高枝背面辞晓喧,低枝湿透挥未乾。
胭脂深重粉亦殷,颜色滑腻脂肉寒。
五云忽卷晨妆毕,晓来姿态俱已矣。
悔不敲门请君出,喫酒忍饥看半日。
疾呼杯酌倾已迟,但惊野雪扫还飞。
可能就赐醉眠者,烂嚼落花听鸟啼。

诗词问答

问:《寓宿黄观复书堂晨至海棠花下走笔呈苏召叟》的作者是谁?答:周弼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弼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最多

表示在数量上排名第一的事物。

例句: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客愁

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 戴复古 《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 郑庄 父子重相留,似为良辰散客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这种作品,文人化的程度虽然已经很高,颗材可还是民间的,如人生不常,及时行乐,离别,相思,客愁,等等。”

春雨

(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高枝

(1).高树枝。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2).比喻高的地位或地位高的人。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二:“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絳霄。”《红楼梦》第二七回:“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

面辞

当面告辞。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面辞之日,特许升殿。”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祖宗之法,边帅当上殿面辞。”《红楼梦》第九一回:“ 薛蝌 见了这些人,远远的躲避,又不敢面辞,恐怕激出意外之变,只好藏在家中听候转详。”《老残游记》第十二回:“又恐住的地方, 柏树峪 难走,觅不着,所以迎候在此面辞。”

湿透

被液体浸透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胭脂

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

胭脂膏子

深重

(1) 程度深

灾难深重

这场罪恶的叛乱给牧民带来多么深重的灾难呀!——《夜明星》

(2) (感情)深厚

有不少老同志感情深重地说:自从上了井岗山, 毛主席就没有离开过我们一步…如今,却要亲自去 重庆和 * 谈判!——《挥手之间》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滑腻

光滑细腻

碱水有一种滑腻感

五云

(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云笈七籤》卷四一:“五云交荫,六炁扇尘。”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丽日五云浮,开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 清 陈梦雷 《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诗:“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治黄白。”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五云之法……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参阅 杨明照 《<抱朴子内篇校释>补正》。

(5).见“ 五云体 ”。

晨妆

亦作“晨粧”。清晨的妆饰。亦谓清晨梳妆。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川原晓服鲜,桃李晨糚靚。”糚,一本作“ 妆 ”。 前蜀 韦庄 《上春词》:“金楼美人花屏开,晨妆未罢车声催。”《红楼梦》第五九回:“ 黛玉 也正晨妆。”《花月痕》第四一回:“昨宵珍重登车去,知汝晨妆懒上头。”

晓来

天亮时。 唐 杜甫 《偪侧行赠毕四曜》:“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不闻鐘鼓传。” 宋 王安国 《清平乐》词:“ 小怜 初上琵琶,晓来思遶天涯。” 明 王守仁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诗之一:“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捲茆屋。”

姿态

(1) 容貌神态

姿态出众

(2) 物体呈现的样子

高高矮矮的树木,姿态不一

(3) 风格;气度

高姿态

已矣

(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敲门

(1).叩门。 宋 苏轼 《浣溪沙》词:“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水浒传》第三七回:“ 宋江 和两个公人来到庄院敲门。” 巴金 《利娜》上篇:“一群一群的男女修士挨家挨门地敲门。”

(2).古代婚仪中的纳采。《宋史·礼志十八》:“诸王纳妃。 宋 朝之制,诸王聘礼,赐女家白金万两,敲门用羊二十口、酒二十壶、綵四十匹。”原注:“即古之纳采。”

半日

(1) 一天之半

(2)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颇久

疾呼

表示强烈或突发感情的呼喊

愤怒和痛苦的疾呼

杯酌

亦作“桮酌”。1.一杯所盛,喻少量。《南史·何敬容传》:“暴鳃之鱼,不念杯酌之水。”

(2).酒杯。借指酒或酒肴。 唐 戴叔伦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诗:“莫怪沙边倒,偏霑杯酌餘。” 宋 杨万里 《秋夕雨馀》诗:“老眼那能舒简编,只要玉虫伴杯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予观官府之救护者,既蚀而后往,一拜而退,桮酌相命,俟其復也,復一拜而讫事。”

可能

可能性

不相信有发生惨剧的可能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秋风昨夜来,声满梧桐树。故人渺天末,此夕谁与度?
  • 作者: 范成大,朝代: 宋代
    酒冷花寒无好怀,柴荆终日为谁开?三分春色三分雨,疋似东风本不来。
  • 作者: 石介,朝代: 宋代
    李生长七尺,栖栖长自吊。一饮酒一石,常怀酒瓮小。一食午一腔,平生未曾饱。负剑出门去,满眼荒榛道。行行何所适,泪下沾襟袍。李生且收涕,不足苦悲悼。非无咸池音,夔旷世所少。不识伯乐氏,飞黄遍牛皁。我闻张侯者,其人非草草。六经探精微,九流得指要。荀况或言兵,杜牧曾深考。纵横文武术,难以寻常较。磊磊公侯器,可以镇浮躁。子将丈二矛,试向伊前掉。见子伊心喜,扶子出泥淖。王济牛心炙,李生应得咬。
  • 作者: 胡仲弓,朝代: 宋代
    虚心陪燕寝,不受虢秦封。惟有冰霜节,全无云雨踪。李娥书旧恨,湘女敛愁容。却是专房宠,无人妒阿侬。
  • 作者: 张适,朝代: 元代

    萝磴松岩百摺斜,清溪窈窕有人家。

    树深风送还山鹤,石上泉流出洞花。

    就竹编篱防早笋,当窗出火焙新茶。

    门前过涧崎岖路,安得能来长者车。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华之所谓西,回之所谓南。

    厄鲁所谓北,一方名已三。

    所知即如此,定向终谁覃。

    想其不知方,屈指数弗堪。

    此之所谓是,勒彼从弗甘。

    达观者莞笑,史策多斯谈。

  • 作者: 晁公溯,朝代: 宋代
    郡县纷纷数代更,循良少似汉西京。未闻子产能宽服,谁见翁归有急名。所望家无空杼柚,常令天下害粢盛。打门不怕催科吏,愿与君王竭地征。
  • 作者: 释心月,朝代: 宋代
    老丰干心未歇,骑个无齿大虫,只管见人饶舌。呵呵呵,南北东西,一团生铁。
  • 作者: 李孙宸,朝代: 明代

    任说官无累,何如解去时。

    随缘事莫试,独往兴何疑。

    罗浮已驰檄,云水岂无期。

    各自寻生活,难容念别离。

  • 作者: 胡仲弓,朝代: 宋代
    多谢东君为主张,十分霜雪十分香。开时已办和羹料,肯作风流时世装。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