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送张郎中赴阙原文 诗词名句

送张郎中赴阙

作者: 张方平朝代: 宋代

送张郎中赴阙原文

明公才气本雄杰,晚戴儒冠腰拖绅。

讲剑妙传色践术,工书兼得伯英筋。

外台共叹郎潜久,中检行膺帝命新。

司列不烦询治状,几州栾社有遗仁。

诗词问答

问:送张郎中赴阙的作者是谁?答:张方平
问:送张郎中赴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送张郎中赴阙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张方平的名句有哪些?答:张方平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参考注释

明公

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东观汉记·邓禹传》:“明公虽建蕃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唐 元稹 《酬李十六》诗:“明公将有问,林下是灵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得明公提携,万千之幸!”

才气

才华、才情

这个业务上很有才气的女专家

雄杰

(1) 才能出众

雄杰之士

(2) 非常杰出的人物

一代雄杰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拖绅

亦作“拕绅”。1.引大带于朝服之上。《论语·乡党》:“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拖, 唐 石经本作“扦”。 朱熹 集注:“病卧不能著衣束带,又不可以褻服见君,故加朝衣於身,又引大带於上也。”《汉书·龚胜传》:“ 胜 称病篤,为牀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拕绅。”

(2).借指大臣生病。 唐 柳宗元 《祭李中丞文》:“拖绅遽闻,卷衣已復。” 唐 刘禹锡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荣耀初题剑,清羸已拖绅。”

(3).指绶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舵牙当执板,茧缆是拖绅,这是荣耀的下梢头。”

讲剑

讲论剑术。泛指讲武。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摛文挥月毫,讲剑淬霜鍔。”

伯英

东汉 书法家 张芝 的字。 南朝 齐 萧子良 《答王僧虔书》:“ 伯英 之笔,穷神尽意。” 唐 钱起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诗:“能翻梵王字,妙尽 伯英 书。”

外台

(1).官名。 后汉 刺史,为州郡的长官,置别驾、治中,诸曹掾属,号为外台。《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 谢夷吾 ﹞爰牧 荆州 ,威行邦国……寻功简能,为外臺之表。”

(2).官名。兰台。《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帝 时大司农 弘 农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兰臺为外臺,秘书为内阁,臺、阁一也。”

(3).官名。 汉 因 秦 制,置谒者为外台。参见“ 三臺 ”。

郎潜

汉 颜驷 自 文帝 时为郎,历 景帝 至 武帝 , 驷 已庞眉皓发,三世不遇,老于郎署。见《汉武故事》。后以“郎潜”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汉 张衡 《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 武 。” 宋 司马光 《和吴仲庶寄吴瑛比部安道之子》:“庞眉尚有郎潜者,狥禄忧生直可嗟。” 清 钱谦益 《祭王二溟方伯文》:“兄为松柏,我若萝蔦。兄在先朝,郎潜已老,我官词垣,载笔搜讨。”

检行

(1).检正行为。 汉 王充 《论衡·答佞》:“在人君位者,皆知九德之可以检行,事效可以知情。”

(2).查验巡行。《后汉书·方术传上·任文公》:“ 哀帝 时,有言 越雟 太守欲反,刺史大惧,遣 文公 等五从事检行郡界,潜伺虚实。”《北史·蛮传》:“ 永平 初, 东荆州 表太守 桓叔兴 前后招慰 大阳蛮 归附者一万七百户,请置郡十六、县五十,詔前镇东府长史 酈道元 检行置之。”《宋书·文帝纪》:“京邑大水,乙卯,遣使检行賑赡。”

(3).操行。《北齐书·皮景和传》:“少子 宿达 , 武平 末太子斋帅,有才藻检行。”

帝命

(1).犹天命。天帝的意志。《诗·大雅·文王》:“有 周 不显,帝命不时。”

(2).天子的命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夔 典乐,和神人; 龙 作纳言,出入帝命。”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惟 有宋 五年月日, 湘州 刺史 吴郡 张邵 恭承帝命,建旟旧 楚 ,访怀沙之渊,得捐珮之浦。” 明 刘基 《官箴上》:“慈匪予爱,帝命溥时;威匪予憎,国有恒规。”

不烦

(1).无须烦劳。《荀子·彊国》:“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南史·宋武帝纪》:“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任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公慨然曰:‘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断不烦诸君曲笔。’后果殉难。”

(2).不急躁。《文选·宋玉<高唐赋>》:“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 李善 注:“不烦,不躁也。”

(3).不烦冗。《淮南子·主术训》:“法省而不烦。” 高诱 注:“烦,多也。” 宋 龚鼎臣 《东原录》:“然 秩 ( 刘秩 )书太略, 白 ( 宋白 )书太烦。不烦不略,最为适中者, 佑 ( 杜佑 )书也。”

治状

施政的成绩。《汉书·王尊传》:“﹝ 郑宽中 ﹞举奏 尊 治状,迁为 东平 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籍没奸党》:“﹝ 李鑑 ﹞为吾邑令,治状不知云何。”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郡吏当用士人》:“故治状之显著者,常必由之。”

栾社

见“ 欒公社 ”。

遗仁

谓因遗漏而未及仁爱。 唐 任华 《西方变画赞》:“泣对灵相,祗感遗仁。”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志遗八》:“天地有遗仁,日月有遗照。”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窗明几净展芸编,祗此相宜馀概蠲。

    却自偶来来便去,几曾于是得穷年。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鹊渚鶱谒天帝孙,支机持走归中原。

    玉局胡乃公案翻,曰此中山有石存。

    置之平几承以盆,作歌七字探天根。

    雷门布鼓予缀言,走笔趁韵赓其元。

  • 作者: 舒坦,朝代: 宋代
    隔水岩花红浅深,花边相对语幽禽。管弦不到山间耳,谁会凭栏此日心。
  • 作者: 邵雍,朝代: 宋代
    凌晨览照见皤然,自喜皤然一叟仙。慷慨敢开天下口,分明高道世间言。虽然天下本无事,不那世间长有贤。自问此身何所用,此身唯称老林泉。
  •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肇新帝藉,率我农人。三推终亩,祗事咸均。陟降也时,粲然有文。受天之祐,多透如云。
  • 作者: 曹唐,朝代: 唐代
    天上人间两渺茫,不知谁识杜兰香。来经玉树三山远,去隔银河一水长。怨入清尘愁锦瑟,酒倾玄露醉瑶觞。遗情更说何珍重,擘破云鬟金凤凰。
  • 作者: 宋伯仁,朝代: 宋代
    尘压征裘满,今朝喜到家。牵衣儿欲泪,满地菊初花。瓦甑添蒸芋,铜铛旋煮茶。安贫儒者事,何必恋天涯。
  • 作者: 李乂,朝代: 唐代
    桂宫明月夜,兰殿起秋风。云汉弥年阻,星筵此夕同。倏来疑有处,旋去已成空。睿作钧天响,魂飞在梦中。
  •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日长饥雀窥铛釜,雨过跳蛙上灶炉。莫笑晒书亡玉轴,荆州还识半人无。
  • 作者: 陈陶,朝代: 唐代
    郏鄏妖兴炎汉衰,先生南国卧明夷。凤凰屡降玄纁礼,琼石终藏烈火诗。禁掖衣冠加宋鹊,湖山耕钓没尧时。千年垄树何人哭,寂寞苍苔内史碑。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