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一中原文 诗词名句

一中

作者: 丘葵朝代: 宋代

一中原文

莫把三才别立根,此身亦自一中分。
四时环绕天包地,万片掷舒山出云。
道在灵台常泼泼,气归元海自沄沄。
百年保合太和内,老学无成恐有闻。

诗词问答

问:一中的作者是谁?答:丘葵
问:一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丘葵的名句有哪些?答:丘葵名句大全

丘葵一中书法欣赏

丘葵一中书法作品欣赏
一中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三才

(1).天、地、人。《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汉 王符 《潜夫论·本训》:“是故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三才异务,相待而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世以 * 地皇 人皇 为三皇者,列三才开始之序,继以 有巢 燧人 伏羲 神农 者,明人群进化之程,殆皆后人所命,非真号矣。”

(2).三位齐名之才人。(1)指 晋 之 潘滔 、 刘舆 、 裴邈 。《晋书·刘舆传》:“时称 越 府有三才: 潘滔 大才, 刘舆 长才, 裴邈 清才。”(2)指 北齐 之 温子昇 、 邢子才 、 魏收 。《北史·魏收传》:“﹝ 魏收 ﹞与 济阴 温子昇 、 河间 邢子才 齐誉,世号三才。”

(3).三种材料。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三:“轮人以轂、辐、牙为三才,弓人以胶、漆、丝为三才,然其所谓三才者亦眇矣。”

中分

(1).均分。《庄子·德充符》:“ 王駘 ,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 鲁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乃与 汉 约,中分天下。” 唐 白居易 《同梦得酬牛相公初到洛中小饮见赠》诗:“宫城烟月饶全占,关塞风光请中分。”

(2).从中间分开。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 白鷺洲 。”

(3).分裂。 元 赵孟頫 《岳鄂王墓》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清 顾炎武 《羌胡引》:“是以祸成于 道君 ,而天下遂以中分。”

指房屋从梁到地面的部分。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环绕

(1) 沿由路程、行进和旅行所形成的圆圈运动

环绕世界一周

(2) 在四周构成圆环;构成弯曲或圆形边界

林地环绕着村庄

灵台

(1) 指心;心灵

不可内于灵台。——《庄子·庚桑楚》

(2) 放灵柩或死者遗像、骨灰盒的台

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泼泼

(1).象声词。 明 文徵明 《画鹊》诗:“小雨初收风泼泼,乱飞丛竹送欢声。”

(2).旺盛貌。 清 赵翼 《落皮树》诗:“岂知察其颠,生意方泼泼。”

鱼甩尾声。《吕氏春秋·季春》“荐鮪于寝庙” 高诱 注引《诗》:“鱣鮪泼泼。”今本《诗·卫风·硕人》作“发发”。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曰:“鱼著罔,尾发发然。”一说盛貌。 毛 传:“发发,盛貌。”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泼泼晴波,在彼中河。” 陈子范 《买鱼行》:“大船峩峩集江岸,小鱼泼泼数千多。”

归元

(1).归还人头。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先軫 ﹞免胄入 狄 师,死焉。 狄 人归其元,面如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狄 人归元,三军悽愴。” 金 元好问 《哀武子告》诗:“旧説布衣甘絶脰,今传史笔记归元。”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城门免胄经相识,异地归元不忍看。”

(2).佛教语。归真。谓超出生灭界,还归于真寂、本元。《楞严经》:“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3).中医学用语。谓病体康复。《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旅复代赭石汤方”方解引 罗天益 曰:“此胃虚气失升降之法,復用此法理之,则胸中转否为泰。其为归元固下之法。”

沄沄

(1).水流汹涌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山川颂》:“水则源泉混混沄沄,昼夜不竭。” 唐 宋务光 《海上作》诗:“浩浩去无际,沄沄深不测。” 清 刘大櫆 《浮山记》:“至峡之将尽,有巖石理凹凸纤密,如浮沤,如波浪之沄沄。”

(2).形容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宋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之一:“功名落落求难值,日月沄沄去不回。” 清 姚鼐 《诣岳麓书院有述》诗:“回艫天地晚,空悵逝沄沄。”

(3).喻长远流传。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能令大君,声容沄沄。”《宋史·乐志九》:“声容沄沄,被于八荒。”

(4).纷繁;纷乱。 汉 徐干 《中论·谴交》:“飢不暇餐,倦不获已,殷殷沄沄,俾夜作昼。” 宋 文天祥 《贺何尉书》:“别后不图事变沄沄,天下大事几去。”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太和

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老学

年老饱学之士。《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几个老学,看了舍亲的文字,都许他京解之才。”

无成

没有成功;没有成就

一事无成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韩维,朝代: 宋代
    浊酒非陶令,方池似习家。放舡风动柳,着岸水涵花。对景情无极,高歌兴转赊。群鸟思共济,何心问仙槎。
  • 作者: 释善能,朝代: 宋代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不可以一朝风月昧却万古长空,不可以万古长空不明一朝风月。
  • 作者: 赵蕃,朝代: 宋代
    驶雨更冷风,长松十里中。欲吟吟不尽,将语语谁同。赋鵩人安在,骖羸我欲穷。枕流还泊泊,幽梦恐难通。
  • 作者: 于季子,朝代: 唐代
    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随风乱鸟翅,泛水结鱼鳞。布叶疑临夏,开花讵待春。愿得承嘉景,无令掩桂轮。
  •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恼何人怨咽多。暂听遣君犹怅望,长闻教我复如何。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身畔无丝缕。但从前、綀裳练帨,做他家主。甲子一周加二纪,兔走乌飞几度。赛孔子、如来三五。鹤发萧萧无可截,要一杯、留客惭陶母。门外草,欲迷路。朗吟白雪阳春句。待夫君、骊驹不至,鹊声还误。老去聊攀莱子例,倒著斑衣戏舞。记田舍、火炉头语。肘后黄金腰下印,有高堂、未敢将身许。且扇枕,莫倚柱。
  • 作者: 强至,朝代: 宋代
    弱冠相逢今四十,当年壮气虬龙蛰。交情独在酒盏深,人事细论衣袖湿。诗书误身浪自怜,公相满眼谁可揖。苍颜已变长安风,后会更应尤戢戢。
  • 作者: 卢挚,朝代: 元代
    窗间月,檐外铁,这凄凉对谁分说。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把灯吹灭。
  • 作者: 苏泂,朝代: 宋代
    纵辔不嫌远,逢山犹一登。夕阳波渺渺,残雪塔层层。折竹横遮道,饥乌下涿冰。欲归还小驻,倚杖对崚嶒。
  • 作者: 武衍,朝代: 宋代
    老矣犹征调,新从淮上归。尽知边境事,曾妥寿春围。腥血封刀匣,黄沙渍铁衣。奏功均得赏,沽酒醉斜晖。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