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上丁释奠后临新建辟雍讲学得近体四首·其一原文 诗词名句

上丁释奠后临新建辟雍讲学得近体四首·其一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国学由来教化先,北京建五百馀年。

空传中统庙修矣,独惜辟雍典阙然。

酌古准今图以创,穿池引井璧成圆。

崇儒重道心虽亹,惧亦在兹记语宣。

诗词问答

问:《上丁释奠后临新建辟雍讲学得近体四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三

2. 案元史称太祖平燕京以金枢密院为宣圣庙又世祖纪中统三年修宣圣庙此皆言彼时南城国子学盖元太祖初定燕京时所建也至选举志称至元二十四年迁都北城立国子学于国城之东又世祖纪二十四年闰二月设国子监乃今城东国子监之权舆也是以己丑年曾制重修文庙碑记云国学始于元太祖置宣圣庙于燕京乃指燕京初设国子学之始而言兹城东之文庙国子监则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迁都北城所立而非中统所修矣向来纪载重沓每自相牴牾因为订正明晰附识于此

参考注释

国学

(1).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宋书·臧焘徐广傅隆传赞》:“ 高祖 受命,议创国学。” 唐 韩愈 《窦公墓志铭》:“教诲於国学也,严以有礼,扶善遏过。”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庄劚松》:“ 吉州 庄寿年 ,号 斸松 。 乾隆 初年,贡入国学。”参见“ 国子监 ”。

(2).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鲁迅 《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于是使文人学士大叹国学之衰落。”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我们深信国学的将来,定能远胜国学的过去。”参见“ 国故 ”。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化先

四时变化之始。指初春。《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开冬眷徂物,残悴盈化先。” 吕延济 注:“开冬,十月也。此时徂落之物虽復残悴,而盈於始春初化之先,言足观也。”

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

(2).指 京口 。在今 江苏 镇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发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东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迁都 洛阳 ,因称旧都 平城 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晋源镇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晋 、 汉 都发祥于此,因谓之 北京 。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刘崇 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县 。因 宋真宗 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辽 上京 临潢府 为 北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波罗城 。见《金史·熙宗纪》。

(7). 金 贞元 元年迁新都于 中都 大兴府 (今 北京市 ),以旧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称 北京 。故址即今 内蒙古 宁城县 西北 大明城 。见《金史·海陵纪》。

(8). 明 初指 开封府 。即今 河南 开封市 。《明史·太祖纪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应天 为 南京 , 开封 为 北京 。”

(9). 明 永乐元年 , 成祖 将他做 燕王 时的封地 北平府 改为 顺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乐 十九年,自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顺天 ,改 北京 为 京师 。 洪熙 元年,拟还都 应天 ,复改 京师 为 北京 。 正统 六年,定 北京 为国都,又改称 京师 。历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 明 永乐 以后都称 北京 。参见“ 北京市 ”。

五百

(1).古代在官舆前导引的役卒。《后汉书·宦者传·曹节》:“越骑营五百妻有美色, 破石 从求之,五百不敢违。” 李贤 注引 韦昭 《辩释名》:“五百,字本为‘伍’。伍,当也;伯,道也。使之导引当道中以驱除也。”

(2).执杖行刑。《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言不逊顺…… 祖 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箠。” 李贤 注:“五百,犹今之问事也。”《三国志·蜀志·刘琰传》:“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与 后主 有私,呼五百挝 胡 。”《续通典·职官十五》:“五百本为执楚导引之人,各代皆不特置, 唐 以后皆无此职名。”

中统

* 特务组织之一。全称“中国 * 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辟雍

亦作“ 辟雝 ”。辟,通“ 璧 ”。本为 西周 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 东汉 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 北宋 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汉 班固 《 * 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又逕明堂北, 汉光武 中元 元年立,寻其基构,上圆下方,九室重隅十二堂, 蔡邕 《月令章句》同之,故引水于其下,为辟雝也。” 元 方行 《送贾彦临训导霍邱》诗:“承恩自合归 宣室 ,论道安能老辟雍?”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周石鼓文》:“ 高宗 纯皇帝 以 乾隆 庚戌亲临辟雍,见石鼓漫泐,为立重栏,以蔽风雨。”

阙然

(1).间断貌;延搁貌。《庄子·盗跖》:“﹝ 孔子 ﹞归到 鲁 东门外,适遇 柳下季 。 柳下季 曰:‘今者闕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 跖 邪?’”《汉书·司马迁传》:“闕然不报,幸勿过。” 颜师古 注:“谓中间久不报也。”

(2).缺少的样子;不完备的样子。《荀子·礼论》:“其於礼节者闕然不具。”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二:“所当设张之具,犹若闕然。” 明 方孝孺 《与采苓先生书》之二:“还家以来,道里脩隔,人事多故,庆弔之意,闕然不举。”

(3).指(才力)不足的样子。 宋 王安石 《谢执政启》:“特蒙优渥,猥被方州,自惟闕然,何以称此?”

(4).若有所失的样子;缺憾的样子。《后汉书·鲁恭传》:“百姓闕然,三时不闻警蹕之音,莫不怀思皇皇。” 清 吴敏树 《与筱岑论文派书》:“今遗稿无几,而多没之,则使人不尽见其所用心,宜兄之有闕然也。”

酌古准今

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 明 张居正 《请专官纂修疏》:“今既汇为一书,固当深究本原,备详因革,酌古準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典则。”亦作“ 酌古准今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如酌古准今,谈经论史,探性命之原,图不朽之业,乐声应气,求而不孤者,则 刘君 、 郑君 是矣。”《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

见“ 酌古準今 ”。

道心

(1).指天理,义理。《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蔡沉 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於中而应於外者也。指其发於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於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见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为性也。” 冯友兰 等注:“ 宋 儒认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险的。”

(2).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 汉 王充 《论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空言虚语,难得道心,人犹不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爰自 风 姓,暨於 孔氏 ,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陆侃如 注:“道是自然之道,那么道的心应该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

(3).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释道温》:“义解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测。”《坛经·般若品》:“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西游记》第一回:“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臂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赵长卿,朝代: 宋代

    花飞飞。柳依依。帘掷东风日正迟。社前双燕归。
    药栏东,药栏西。记得当时素手携。弯弯月似眉。

  • 作者: 章碣,朝代: 唐代
    掷下离觞指乱山,趋程不待凤笙残。花边马嚼金衔去,楼上人垂玉箸看。柳陌虽然风袅袅,葱河犹自雪漫漫。殷勤莫厌貂裘重,恐犯三边五月寒。
  • 作者: 程瑞,朝代: 宋代
    清浅溪桥水,高低篱外枝。这些风骨异,瘦尽古今诗。
  • 作者: 牟巘五,朝代: 宋代
    倚阑发长啸,援笔记旧游。想见同来者,俱非第二流。
  • 作者: 刘跂,朝代: 宋代

    并舍荒芜三四寻,稍营轩槛便幽深。

    已将种木待休影,未暇摊书聊洗心。

    投老篇章愁脉脉,随缘香火静愔愔。

    从今扫洒供鸡黍,知有高人肯见临。

  • 作者: 周文璞,朝代: 宋代
    久要和平福,须宽次第刑。诸公善调壹,熙祚必清宁。夹道焚香拜,今知病酒醒。谩劳双鬓白,何止故山青。妖纬朝沉彩,非烟夜透扃。愿同臧获列,齐寿八千龄。
  • 作者: 李正民,朝代: 宋代

    旧结茅茨阅十春,忆曾扪虱话酸辛。

    当年巳讶霜髭老,今日何辞酒盏频。

    得俊东床人似玉,颂功槐府笔挥银。

    从今稳步青云上,聊慰投閒物外人。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蝉声欲让蛩声亮,云气全消风气凉。

    育物对时察上下,讵云泉石自徜徉。

  • 作者: 王仲修,朝代: 宋代
    西池曼衍鱼龙戏,燕罢回銮近夕阳。路远不乘双凤辇,玉鞍珠辔御龙骧。
  • 作者: 林亦之,朝代: 宋代
    下笔翩翩如史君,年过五十始朱轮。蜀山久托无家客,滕国曾为负耒人。脱印忽闻过我里,攀辕尤更甚州民。乍晴乍雨黄梅道,好听泥封下紫宸。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