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和总幕刘景文题杜立斋遗翰诗韵原文 诗词名句

和总幕刘景文题杜立斋遗翰诗韵

作者: 李曾伯朝代: 宋代

原文

一老风流两社间,至今膏馥尚留残。
典刑已矣墨犹润,生死以之盟未寒。
淮海属心知士苦,山林投分只儒酸。
灯前掩袂空三叹,盍与传诸琬琰看。

诗词问答

问:《和总幕刘景文题杜立斋遗翰诗韵》的作者是谁?答:李曾伯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曾伯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曾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一老

(1).指年高德劭之人。《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

(2).泛称老者。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仰厠羣贤,皤然一老。” 宋 陈师道 《还里》诗:“向来千里聚,一老尚徜徉。”

(3).指元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昔 汤 入 夏 ,付国于 文祀 ; 西伯 之 殷 ,委国于一老。” 王闿运 《哀江南赋》:“既伤一老,申命元臣。”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两社

春秋 鲁 之 周社 和 亳社 的合称,两社之间是朝廷处理政务的地方。《左传·闵公二年》:“ 成季 之将生也, 桓公 使 卜楚丘 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 友 ,在公之右;间於两社,为公室辅。’” 杜预 注:“两社, 周 社、 亳 社。两社之间,朝廷执政所在。” 汉 刘向 《说苑·至公》:“ 季孙 行父 之戒其子也,曰:‘吾欲室之侠於两社之间也。使吾后世有不能事上者,使其替之益速。’” 宋 王安石 《除韩琦制》:“间朝廷之两社,揉方域之万邦。”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膏馥

本为脂膏的香味,借喻对诗文的美好的回味。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词:“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餘膏馥。”

典刑

(1) 常刑

(2) 掌管刑罚

释之典型,国宪以平。——《汉书·叙传下》

(3) 受死刑

屈招药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元· 关汉卿《窦娥冤》

已矣

(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关的问题

(2) 预言命运的

他认为什么时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淮海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属心

关注,关心。《周书·孝义传序》:“斯固仁人君子所以兴叹,哲后贤宰所宜属心。” 明 方孝孺 《二贤妇传》:“貲失千万不足惜,此文乃吾日夜属心者,若能存之,真吾妇也。”

犹言归心。《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復见 汉 官威仪!’由是识者皆属心焉。”《晋书·明帝纪》:“於是东朝济济,远近属心焉。”《新唐书·庄恪太子永传》:“及太子立,天下属心焉。”

知士

才智之士。《庄子·徐无鬼》:“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説之序则不乐。”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知士闻利则虑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背天授之主,而欲与市贾之雄,从中以争天下,知士不为也。”

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投分

情投意合

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归之意。——《周书·史宁传》

虽然是老妻少夫,但很投分,祝福他们吧!

儒酸

犹寒酸。形容读书人贫窘之态。 宋 周敦颐 《任所寄乡关故旧》诗:“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宋 陆游 《客自凤州来言岐雍间事怅然有感》诗:“会须一洗儒酸态,猎罢 南山 夜下营。” 明 瞿佑 《归田诗话·竹雪斋》:“曳履先生太寒乞,煮茶学士真儒酸。”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诗文用字说》:“ 宋孝宗 於 断桥 酒楼屏风上,见太学生 临川 俞国寳 《风入松》词:‘明日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鈿。’以为儒酸,因为改定‘重扶残醉’。”

掩袂

(1).用衣袖遮面。《艺文类聚》卷二九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侍离宴》诗:“掩袂望征云,衔杯惜餘景。”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稗事数则》:“一日,有阁中胥吏请假,公问何事,曰:‘适闻父讣信。’公习以为常,亦云:‘好,好。’舍人等皆掩袂笑。”

(2).以衣袖拭泪。 宋 苏轼 《祭欧阳伯和父文》:“投笔掩袂,斯文日化,躡风系景,安所止戾。”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妓女·杜韦》:“ 韦 应曰:‘君怯甚,不可多语伤神,我上天入地必随君。’ 范 亦为哽咽。此时已心知二人必无独死理矣。 伯起 每为余谈此,泪尚承睫,余亦为之掩袂。”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国母摩笄刺,宫娥掩袂伤。他年标信史,同日见 高皇 。”

三叹

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琬琰

(1).琬圭、琰圭。《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传:“大璧琬琰之圭为二重。” 蔡沉 集传:“琬琰,圭名。”

(2).为碑石之美称。 唐玄宗 《孝经序》:“写之琬琰,庶有补於将来。” 宋 苏轼 《贺林待制启》:“箸书已成,特未写之琬琰;立功何晚,会当收之桑榆。”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写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声;炳若丹青,掩 麟阁 云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南朝 梁 刘峻 《辨命论》:“火炎 崐 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 唐 韩愈 《送穷文》:“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杨珽 《龙膏记·觖望》:“花明宝鈿,光浮琬琰,是 广寒 仙媛,合配风流时彦。”

(4).比喻品德或文词之美。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刘遵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元 邓文原 《奉题延祐宸翰诗》:“官联天府璇璣象,帝阐河图琬琰文。”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帐之高会,荐清澄琬琰之膏以为酒。” 元 张之翰 《一字砚赋》:“以藉古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蒋士铨,朝代: 清代

    初日照林莽,积霭生庭闱。
    长跪拜慈母,有泪不敢垂;
    “连年客道路,儿生未远离;
    力学既苦晚,可复无常师?
    负籍出门去,白日东西驰;
    远游幸有方,母心休念之。
    儿食有齑粉,母毋念儿饥;
    儿服有敝裘,母毋念儿衣。
    倚闾勿盼望,岁暮儿当归。”
    俯首听儿言,丁宁语儿知。
    小妹不解事,视母为笑唬。
    新妇亦善愁,含泪无言词。
    繁忧未能语,匪但离别悲。
    父车既已驾,我复行迟迟。
    岂无寸草心,珍重三春晖。
    仰看林间乌,绕树哑哑飞。

  • 作者: 陈与义,朝代: 宋代
    宅图不必烦丘令,已卜坡东涧水边。更与我为烧药灶,只愁君要买山钱。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标签:祈雨

    巡津回跸三番霔,虽小积将六寸馀。

    兹复踰旬望蒙泽,特因祈雨敬趋予。

    麦苏欲穗仍需润,黍种吐苗怜未舒。

    灵德赞天吁施惠,优霖即沛起新锄。

  • 作者: 张伯端,朝代: 宋代
    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
  • 作者: 刘大辩,朝代: 宋代
    古人学道怕求深,善学长於浅处寻。日用至粗存至赜,须知瓦砾是黄金。
  • 作者: 释智愚,朝代: 宋代
    忧国忧民日夜惊,攧天攧地作雷鸣。子胥此去休烦恼,百谷来朝一样清。
  • 作者: 马钰,朝代: 元代
    穿凿须当二九深。甘泉自有应清吟。更祈治病名丹井,相称山侗普济心。人听劝,作知音。重阳妙趣好追寻。紫芝气焰生形象,碧眼真如上宝
  • 作者: 姜特立,朝代: 宋代
    长条攀折叹离披,底事人间管别离。何惟龙津能御气,建章宫里斗腰支。
  • 作者: 项安世,朝代: 宋代
    地想浯溪行,舟逢怪石多。平生真到此,重九合如何。我解伊吾读,君能欸乃歌。风从两崖下,江水急生波。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陵园石马拟翁仲,古即有之知以共。昭陵石马独超群,大白小白奏殊勋。一乘杏山战败明兵十三万,再乘凌河大寿降我军。其馀破敌斫阵那可数,莫不安吉供御扬我武。遂成鸿业建大清,绳先裕后天锡嘏。宋室王孙金待诏,图唐六马皆曲肖。卓荦名骢多受伤,秦王英勇功诚劭。躬亲创业讵免此,若我文皇较赢彼。曾弗小衄就巨功,二马亦匪箭瘢委。中原底定无馀事,弊帷受赐安归地。化为双龙卫神道,岂如穆骏名空寄。穆骏以游斯以战,千秋公论传文翰。独我触目有馀思,当日英风嗟未见。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