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原文 诗词名句

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

作者: 梅尧臣朝代: 宋代

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原文

客初西蜀来,遗我双筇竹。
上有红泪斑,断非湘娥哭。
尝闻帝魂哀,嚎血滴草木。
春露洒更鲜,殷痕侵粉绿。
截为扶衰杖,万里出浴谷。
今来入我手,君勤意有嘱。
区区四十年,重趼生两足。
冠丱三男子,且与诗书读。
翁虽文章穷,尚以字遮目。
忍弃不以教,携归事樵牧。
故兹九节赠,用助老追逐。
杨朱非为岐,贾谊非为鵩。
及其悲恸时,岂不沾盈掬。
挥之傥著物,无迹染林麓。
因持此竹纹,勿叹前人独。

诗词问答

问: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西蜀

今 四川省 。古为 蜀 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 唐 杜甫 《诸将》诗之五:“ 西蜀 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羣材。” 元 揭傒斯 《云锦溪棹歌》:“ 西蜀 锦江 那得似, 西湖 緑水更须怜。”

筇竹

(1).竹名。因高节实中,常用以为手杖,为杖中珍品。 晋 戴凯之 《竹谱》:“筇竹高节实中,为杖之极。《广志》云山 南广 邛都县 。”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筇竹笋长椒瘴起,荔支花发杜鹃鸣。”

(2).手杖。 宋 陆游 《出游》诗:“来往人间不计年,一枝筇竹雪垂肩。” 元 善住 《次韵山村先生》之二:“待得笙歌城郭去,苧袍竹筇自閒行。” 明 高启 《偃松行》:“ 葛陂 筇竹亦腾化,神物终去可久覊?”

红泪

(1).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文帝 所爱美人,姓 薛 名 灵芸 , 常山 人也……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霑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 常山 ,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因以“红泪”称美人泪。 唐 白居易 《离别难》诗:“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泪可霑巾。” 宋 晏几道 《点绛唇》词:“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 清 纳兰性德 《河传》词:“微雨花间昼閒,无言暗将红泪弹。”

(2).犹血泪。 唐 章孝标 《织绫词》:“去年蚕恶綾帛贵,官急无丝织红泪。”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六:“东市朱衣多裹血,西臺红泪与招魂。” 清 龚自珍 《补题李秀才<梦游天姥图>卷尾》诗:“一卷临风开不得,两人红泪溼青山。”

湘娥

指 湘妃 。《文选·张衡<西京赋>》:“感 河冯 ,怀 湘娥 。”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言 尧 二女, 娥皇 、 女英 随 舜 不及,堕 湘水 中,因为 湘夫人 。” 晋 郭璞 《江赋》:“ 奇相 得道而宅神,乃协灵爽於 湘娥 。”《全唐诗》卷七八五载《斑竹》诗:“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 湘娥 泪血腥。” 明 莫止 《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湘娥 含笑倚竹立,山鬼窈窕堂之侧。”参见“ 湘妃 ”。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殷痕

赤黑色的斑纹。《全唐诗》卷七八五载《斑竹》诗:“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 湘娥 泪血腥。”

粉绿

粉, * ;绿,黛墨。均妇女化妆用品。 金 元好问 《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乃知时世妆,粉緑徒争怜。”参见“ 粉白黛緑 ”、“ 粉墨 ”。

衰杖

居丧用的麻绖与哭丧棒。《后汉书·济北惠王寿传》:“父没哀慟,焦毁过礼,草庐土席,衰杖在身,头不枇沐,体生疮肿。”《隶续·汉封丘令王元宾碑阴》 宋 洪适 释:“碑云:门徒雨集,盛于 洙 泗 ,故衰杖过礼,等于事父。惜乎碑石沦碎,姓名不能尽见。” 章炳麟 《二羊论》:“ 武帝 优于功臣,而薄于人纪,督促其从子以就衰杖。藉令以父殁无命为辞,则君固有命也。”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出浴

洗浴完毕。 宋 陆游 《晚兴》诗:“小蹇追凉处,轻衫出浴初。”《水浒传》第二二回:“﹝ 柴进 ﹞随即将出两套衣服、巾幘、丝鞋、净袜,教 宋江 兄弟两个换了出浴的旧衣裳。” 清 杨恩寿 《同治甲子年六月望日》:“圆月清辉,朗然出浴,于于独步,意感秋先。” 朱自清 《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今来

(1).当今,如今。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唐 韩愈 《落齿》诗:“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三国志平话》卷下:“今来 献帝 懦弱, 曹操 弄权。”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今来这番,俺今来这番。又几回筋斗透鍼关,透鍼关。”

(2).从今以后。 晋 潘岳 《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水浒传》第八二回:“今来汝等众人,但得府库之物,纳于库中公用,其餘所得之资,并从均分。”

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重趼

见“ 重茧 ”。

三男子

三壮丁。《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於远县,而 临淄 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 清 吴伟业 《送无锡堵伊令之官历城》诗:“城荒户少三男子,名重人看五大夫。”

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不以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归事

归政;致仕。《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今归事反政,一依旧典。”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致仕》:“归事,犹言谢事请老也。”

樵牧

(1).打柴放牧。《晋书·宣帝纪》:“贼恃水,樵牧自若。” 宋 叶适 《改东门出》诗之二:“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 清 刘大櫆 《阮君墓志铭》:“祖墓之木,以岁久樵牧之不禁,渐至凋敝。”

(2).樵夫与牧童。也泛指乡野之人。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荒淫竟沦没,樵牧徒悲哀。” 宋 陆游 《村居》诗:“樵牧相语欲争席,比邻渐熟约论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交河 城西有古墓,林木丛杂,云藏妖魅,犯之者多患寒热,樵牧弗敢近。”

追逐

指迅速积极地追寻逃跑的东西

有如瘦狗追逐一些因受袭击而哀鸣的小动物

非为

(1).干不顾法纪或礼法的坏事。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鬼爷爷》:“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2).指违法或违反道德的坏事、坏行为。《水浒传》第三五回:“不孝逆子,做下非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土番点卯》:“尔宜躬先奉法以统一乡之众,以尽轨于法,稍有非为,惟尔总是问。”

(3).不顾法纪或礼法。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我痴心想望贞洁,你做事忒杀非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小人颇知礼法,极守本分的,怎敢干此非为之事。”

悲恸

非常悲哀

悲恸欲绝

汝掎裳悲恸。——清· 袁枚《祭妹文》

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盈掬

见“ 盈匊 ”。

无迹

亦作“ 无跡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见“ 无迹 ”。

林麓

犹山林。《周礼·地官·林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文选·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薛综 注:“木丛生曰林。” 李善 注:“《穀梁传》曰:‘林属於山曰麓。’”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结罝罘於林麓之中,合重围於山泽之表。” 唐 杜甫 《客堂》诗:“舍舟復深山,窅窕一林麓。” 清 周安 《游道场山》诗:“逶迤步崇冈,奔迫下林麓。”

前人

(1) 以前的人

满意地详细讲述这位诗人与他的前人的不同之处

(2) 具有共同遗产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缘关系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释智愚,朝代: 宋代
    草木传真笔力高,戴嵩牛在一秋毫。此行莫拟天台去,忍作孤僧过石桥。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南巡经两月,北上入三齐。

    绿重云千顷,黄滋雨一犁。

    驰驱戒缇骑,瞻就任黔黎。

    树影连村暗,烟光羃野低。

    寒轻柳藏絮,露重草含荑。

    回望江乡渺,无须惜解携。

  • 作者: 虞俦,朝代: 宋代
    月桂天应惜,溪堂人与清。五枝蒙折赠,双目喜增明。红药羞丹禁,彤霞避赤城。剩闻烧烛赏,有底置公荣。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北方原鲜入云脩,几个亦称君子流。

    慢议梢头绿意少,此时本是竹之秋。

  • 作者: 阳枋,朝代: 宋代
    秋深客棹倚吴头,喜见江乡素月浮。水墨画成洲渚远,神仙宅尽水云幽。心间最与趣相会,句拙怜景莫收好。多少楼台罗绮席,未知真是赏中秋。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架犁架犁,南村北村雨凄凄。夜起饭牛鸡未啼,日暮矻矻行千畦。没足勿恨尺泥,西成收薄汝噬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釉色全消火气鲜,碌青卵白润成瓀。

    若论纸硾传官式,应与澄心时并传。

  • 作者: 释道英,朝代: 宋代
    南北东西住险巇,古岩寒桂冷依依。无人到我经行地,明月清风拟付谁。
  • 作者: 罗邺,朝代: 唐代
    别离不独恨蹄轮,渡口风帆发理频。何处青楼方凭槛,半江斜日认归人。
  • 作者: 释斯植,朝代: 宋代
    吴楚昔曾游,凄凉满客舟。因思千古事,空起十年愁。日尽他山少,江流远地秋。今宵犹有月,不似庾公楼。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