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和何子应夜读书原文 诗词名句

和何子应夜读书

作者:冯时行 朝代:宋代

和何子应夜读书原文

轩顼握元气,尧舜法令疏。
三王备文物,古意渐欲无。
周平一东辙,列国异车书。
祖龙失云雨,大汉天为谟。
后更十数姓,年历几千余。
沧海屡清浅,兴亡如合符。
生平笑书簏,远览资良图。
滑净一棐几,万代忽森如。
佳处仍三复,此意良不虚。
岂无太乙来,青藜夜相呼。
挈我游太初,天地和蜗庐。
以思不如学,圣言岂欺予。

诗词问答

问:和何子应夜读书的作者是谁?答:冯时行
问:和何子应夜读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冯时行的名句有哪些?答:冯时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轩顼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轩辕 和 颛顼 的并称。《梁书·沉约传》:“既牢笼於 嬀 夏 ,又驱驰乎 轩 頊 。” 前蜀 贯休 《寿春节进》诗:“ 轩 頊 风重振, 皇唐 鼎创移。” 清 黄遵宪 《逐客篇》:“ 轩 頊 五千年,到今国极弱。”

元气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 精神;精气

(3) 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气大伤

尧舜

(1) 尧和舜。据说都是上古的贤明君主

(2) 泛指圣人

法令

(1) 古代为政者所颁行的法规

(2) 法律与命令的总称

三王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之君。(1) 夏禹 、 商汤 、 周武王 。《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 范宁 注:“三王,谓 夏 、 殷 、 周 也。 夏后 有 钧臺 之享, 商汤 有 景亳 之命, 周武 有 盟津 之会。”(2)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赵岐 注:“三王,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是也。”(3) 商汤 、 周文王 、 周武王 。《尸子》卷下:“ 汤 復於 汤丘 , 文王 幽於 羑里 , 武王 羈於王门; 越王 栖於 会稽 , 秦穆公 败於 崤塞 , 齐桓公 遇贼, 晋文公 出走,故三王资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2).指 周 之 太王 、 王季 、 文王 。《国语·周语下》:“以太蔟之下宫,布令於 商 ,昭显文德,底 紂 之多罪,故谓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 韦昭 注:“三王, 太王 、 王季 、 文王 也。”

(3). 王 姓三名人之合称。(1) 汉 之 王奉光 、 王商 、 王凤 。《汉书·王商史丹等传赞》:“自 宣 、 元 、 成 、 哀 外戚兴者, 许 、 史 、三 王 、 丁 、 傅 之家,皆重侯累将。” 颜师古 注:“三王,谓 邛成侯 及 商 、 凤 三家也。” 邛成侯 , 王奉光 的封爵。(2) 汉 之 王尊 、 王章 、 王骏 。《汉书·王吉传》:“先是京兆有 赵广汉 、 张敞 、 王尊 、 王章 ,至 骏 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 赵 、 张 ,后有三 王 。’” 晋 潘岳 《西征赋》:“ 赵 张 三 王 之尹京, 定国 释之 之听理。”(3) 唐 之 王珣 、 王玙 、 王瑨 。《新唐书·王珣传》:“﹝ 王方翼 ﹞子 珣 ,字 伯玉 ,与兄 璵 、弟 瑨 以文学称,时号‘三王’。”(4) 唐 之 王勃 、 王绪 、 王仲舒 。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及得三 王 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清 钱谦益 《寄侯豫章督学江西》诗:“励俗蒸尝先两庙,採风词翰继三 王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四三王》:“ 唐 滕王阁 有三 王 、则 王勃 作序, 王绪 作赋, 王仲舒 作修阁记也。”

备文

(1).具备文饰。《后汉书·舆服志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宋书·武帝纪下》:“七庙备文,率由令范。”

(2).准备文件。政务院《关于古跡等保护办法和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1950年5月24日颁发):“凡拟进行某项发掘工作之团体,应依下开各项填具表格,备文呈请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批准。”

古意

(1) 古代的风格趣味;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风范

“摘星山庄”每天摩托车来来去去,损及古意

(2) 追念古代的人、物、事迹的情意

长安古意

平一

平定统一

平一宇内

列国

某一时期并存的各国

列国相争

东周列国志

车书

(1).《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谓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划一,天下一统。后因以“车书”泛指国家的文物制度。《后汉书·光武帝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唐 杜甫 《题桃树》诗:“寡妻羣盗非今日,天下车书已一家。” 清 黄遵宪 《送宍户玑公使之燕京》诗:“ 唐 宋 时遣使,车书万里同。”

(2).指推行制度。 宋 李杲卿 《孟邦雄墓志》:“朝廷得以车书 陇右 ,开拓 巴 蜀 ,皆公之力也。”

祖龙

(1).指 秦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 关 东夜过 华阴 平舒道 ,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 滈池君 。’因言曰:‘今年 祖龙 死。’”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 始皇 也。” 唐 胡曾 《咏史诗·东海》:“自是 祖龙 先下世,不关无路到 蓬莱 。” 明 许时泉 《武陵春》:“只弄得 上蔡门 兔犬酸心, 望夷宫 马鹿攒眉,鲍鱼车风动 祖龙 归,四海内干戈鼎沸。” 清 梁佩兰 《易水行》:“ 荆卿 不得刺 秦王 , 无且 在殿提药囊,为谋不成实天意, 祖龙 胆落 荆卿 死。”

(2).借指其他帝王。 唐 温庭筠 《湖阴词》:“祖龙黄鬚珊瑚鞭,铁驄金面青连钱。”按,《晋书·明帝纪》:“帝母 荀氏 , 燕 代 人,帝状类外氏,鬚黄。”此指 晋明帝 。

云雨

(1) 云和雨

(2) 指男女合欢

大汉

(1). 汉 代人对本朝之称。大,尊之之词。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 大汉 之德,逢涌原泉。”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 大汉 之天声。”

(2).身材高大的男子。 宋 岳珂 《桯史·苏衢 * 》:“时 姑苏 有民家姓 唐 ,一兄一妹,其长皆丈有二尺,里人谓之 唐大汉 。”《三国演义》第一回:“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首歇了。” 老舍 《骆驼祥子》七:“书房里是那么干净雅趣,立着他这么个满脸血的大汉,非常的不象样。”

(3).佣工。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他面前称大汉,只待背后立高门。”参见“ 二汉 ”。

十数

(1).十个等级(的人)。数,等差。《国语·郑语》:“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 韦昭 注:“ 贾 、 唐 云:‘十数,自王以下位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僕,僕臣臺……合此十数之位,以训导百官之体。’”此指王、公等十个等级。

(2).犹言十多;十几。表示较多。《庄子·德充符》:“妇人见之,请於父母曰:‘与为人妻寧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成玄英 疏:“妇人美其才德,竞为其媵妾,十数未止。”《后汉书·荀彧传》:“又欲授以正司, 彧 使 荀攸 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 晋 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古今言 左氏 《春秋》者多矣。今其遗文可见者十数家,大体转相祖述。”《水浒传》第一回:“门上使着肐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

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清浅

(1).谓清澈不深。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苹蓱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宋 王安石 《蒲叶》诗:“蒲叶清浅水,杏花和暖风。” 明 王问 《自山中泛湖归》诗:“川涂风浪平,沿流弄清浅。” 田汉 《江汉渔歌》第五场:“ 大别山 头挂夕阳, 月湖 清浅翻鸳鸯。”

(2).浅显;不深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宋 豫章 太守 谢瞻 ……诗,其源出於 张华 。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元 白 自清浅, 刘 陆 但恣肆。”

(3).指银河。 唐 李白 《游太山》诗之六:“举手弄清浅,误攀 织女 机。” 王琦 注:“《古诗》:‘河汉清且浅。’” 唐 孟郊 《古意》诗:“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兴亡

兴盛与衰亡

合符

(1).符信相合;合验符信。古代以竹木或金石为符,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合之为证。《管子·宙合》:“时德之遇,事之会也,若合符然。”《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即合符,而 晋鄙 不授公子兵而復请之,事必危矣。” 宋 叶适 《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 琚 、 安世 不相谋也,检校若合符,人不素定乎?”

(2).相符合。 汉 刘向 《说苑·贵德》:“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序》:“入神之制,与造化合符;成物之能,与坤元等契。” 前蜀 杜光庭 《天锡观告封章李二真人醮词》:“名姓生辰,子孙年数,重重显述,一一合符。”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后世只知 神尧夫 能预知 靖 康 之祸与 怀愍 一辙,而不知两 宋 之事事合符两 晋 也。”

(3).指符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有护军某,知事急,怀合符於身,亦被数刃,懵然卧阶下,合符得以保全。”

生平

(1) 人的整个生活过程,一生

作者生平事迹

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清· 袁枚《祭妹文》

(2) 有生以来

生平最大的安慰是得到人们的信任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笑书

指记载笑话的书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魏文 因俳説以著笑书, 薛综 凭宴会而发嘲调。”

远览

(1).远看。《后汉书·伏湛传》:“復愿远览 文王 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远览典志,近观 秦 汉 ,虽官名改易,职司不同。”《晋书·杜预传》:“其高显虽未足比 邢山 ……旷然远览,情之所安也。”

(2).指观察、考虑问题深远。《汉书·刘向传》:“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宋 曾巩 《<唐令目录>序》:“ 太宗 能超然远览,絀 封伦 而纳 郑公 之议,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故能及此。”

良图

(1) 很好地谋划

敢不良图

(2) 好办法;良策

别有良图

棐几

用棐木做的几桌。亦泛指几桌。《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浄,因书之,真草相半。” 宋 陆游 《初夏》诗:“细煅诗联凭棐几,静思棋劫对楸枰。” 元 揭傒斯 《和傅与砺近日》之一:“棐几看云凭,衡门罢月关。”

佳处

(1).优美之处。《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作《天台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赤城 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而界道。’此赋之佳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引 宋 周密 《题<保母帖>》诗:“佳处将无同,閟妙未易语。” 鲁迅 《呐喊·故乡》:“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象,没有言辞了。”

(2).谓胜境。 唐 杜甫 《次空灵岸》诗:“迴帆覬赏延,佳处领其要。” 唐 韩愈 《将至韶州借图经》诗:“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宋 文同 《奉寄兴州分判诚之蒲兄》诗:“ 武兴 山水郡,左右有佳处。” 明 唐顺之 《茅处士妻李孺人合葬墓志铭》:“尝欲邀诸诗客相与入 天台 雁宕 ,访 赤城 佳处以为快。”

三复

犹言三遍。《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读书不过三復,终身不忘。”

谓反复诵读。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序:“三復来貺,欲罢不能。” 唐 李白 《任城寺大钟铭》:“天书褒荣,辉之简牘,稽首三復,子孙其传。” 金 宇文虚中 《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 * 《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两句古语,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参见“ 三復白圭 ”。

太乙

见“ 太一 ”。

青藜

(1).指藜杖。 唐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 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

(2).《三辅黄图·阁》:“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金莲烛,祥光普照,喜得红云飞绕,依稀似对青藜耀。” 清 陈鹏年 《冬日感怀》诗:“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 * 通》。”

(3).借指苦读之事。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怅怅词》词:“问何为潦倒、青藜笔砚。老大怕逢裘马辈,颠狂合入烟花院。”

(4).借指读书人。 明 夏完淳 《军宴》诗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从 细柳 识军威。”

太初

亦作“ 大初 ”。1.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鸿濛,兆朕未形。”《云笈七籤》卷二:“太初之时, 老君 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

(2).指太古时期。 唐 吴筠 《高士咏》序:“太初渺邈,难得而详。” 宋 郑樵 《通志·总序》:“惟 梁武帝 为此慨然,乃命 吴均 作通史,上自太初,下终 齐 室。”

(3).道家指道的本源。《庄子·知北游》:“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 成玄英 疏:“大初,道本也。”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蜗庐

狭小如蜗壳的房子

蜗庐四壁空。——陆游《蜗庐》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容貌一日减一日,心情十分无九分。
    每逢陌路犹嗟叹,何况今朝是见君。

  • 作者:张耒,朝代:宋代
    溪水春来清荡沙,溪南溪北是人家。依依陌上多情柳,簇簇原头自在花。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标签:惠山

    就云昨岁太殷勤,涨至楼腰痕有纹。

    此日望云思作雪,呼偏不就不曾闻。

  • 作者:周朴,朝代:唐代
    建造上方藤影里,高僧往往似天台。不知名树檐前长,曾问道人岩下来。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初闻澒洞怒涛翻,徐听骖驔战马奔。纸帐 * 坐清夜,恍如身在若耶村。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当时薄命一酸辛,千古华堂奉君子。水边何处无丽人,近前试看丞相嗔。不如丹青不解语,世间言语元非真。知君被恼更愁绝,卷赠老夫惊老拙。为君援笔赋梅花,未害广平心似铁。
  • 作者:王士祯,朝代:清代

    彷佛桐江百尺台,傍人漫作客星猜。

    投竿一笑烟波外,阳鱎纷纷入钓来。

  • 作者:曹汝弼,朝代:宋代
    院高穷木盛,野极静无言。险路通岩顶,香泉出石根。微风飘磬韵,幽鸟啄苔痕。常记相留夜,秋堂共听猿。
  • 作者:家铉翁,朝代:宋代
    真水由来自有源,非河非海性其天。为君甃饰标三字,唤作城西君子泉。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春水泉脉动,分岩临涧源。津津出石齿,泠泠萦竹根。犹如野云翠,复落郡池喧。心静意自适,不知朝市烦。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