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应真渡海歌题宋绿端石砚原文 诗词名句

应真渡海歌题宋绿端石砚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应真渡海歌题宋绿端石砚原文

宋绿端石刻兰亭,题之不啻已三四。

兹砚别体图应真,大海汤汤渡以戏。

骑鲸御虎各尽熊,天龙修罗肃环侍。

神通变现莫可穷,诸上人漠如无意。

作者想达声闻乘,不然何以措神思。

回视羲之临墨池,小矣悲夫寓文字。

诗词问答

问:应真渡海歌题宋绿端石砚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应真渡海歌题宋绿端石砚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寘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九

参考注释

端石

端溪 石。 广东省 高要县 东南 端溪 所产,色青紫,质细,易发墨,为上等砚材。 宋 李之彦 《砚谱》:“ 李贺 有《端州青花石砚》诗云:‘暗洒 萇弘 冷血痕’,则谓鸜鵒眼,知 端 石为砚久矣。” 宋 苏易简 《砚谱》:“ 唐彦猷 云: 端 石有眼者最贵,谓之鸜鵒眼,石文精美,如木有节。”

兰亭

(1).亭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之 兰渚山 上。 东晋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 之 谢安 等同游于此, 羲之 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 唐 李约 《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闕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 宋 陆游 《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明 陶宗仪 《<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南宋 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后归 贾平章 。” 郁达夫 《寄映霞》诗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3).见“ 兰亭春 ”。

不啻

(1)

不止;不只

工程所需,不啻万金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2)

如同

人民盼望解放军,不啻大旱之望云霓

虽连城拱壁不啻也。——《聊斋志异·促织》

(3)

不过

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三四

(1).犹言再三再四。《北齐书·崔逻传》:“握手殷勤,至于三四。”

(2).表示为数不多。 宋 欧阳修 《归自谣》词:“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

别体

(1) 书法上指从旧字体变出来的新字体

(2) 汉字的异体

应真

谓方是真话。 唐 韩偓 《无题》诗之二:“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佛教语。罗汉的意译。意谓得真道的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躡虚。” 李善 注:“应真,谓罗汉也。” 李周翰 注:“应真,得真道之人。” 唐 王昌龄 《诸官游招隐寺》诗:“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罗汉第五尊失队》:“予往 临川 景德寺 ,与 谢无逸 辈升阁,得 禪月 所画十八应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记观宋子昭画》:“丙辰二月二十一日,过 商丘 宋子昭 户部观画, 李伯时 白描十八应真,最为奇妙。”

大海

外海,并不封闭在海岬之间或不包括在海峡之内的那部分海洋

汤汤

(1) 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 清凉山。——《歌声》

(2) 广大貌;浩茫貌

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南朝 梁· 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

(3) 形容非常流利

别人拿上书去,汤汤的背了,号上书,正了字,好不省事。——《醒世姻缘传》

骑鲸

(1).亦作“ 骑京鱼 ”。《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 李善 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隐遁或游仙。 宋 晁补之 《少年游·次季良韵》词:“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清兴无涯腾八表,骑鲸踏破赤城霞。” 明 张煌言 《沉彤庵阁学艤舟南日山》诗:“袖归当有支机石,岂遂骑鲸向碧空。” 清 姚鼐 《阜城作》诗:“侧闻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昼下鹿, 东海 远骑鲸。”

(2).亦作“ 骑鲸鱼 ”、“ 骑长鲸 ”。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 禹穴 见 李白 ” 清 仇兆鳌 注:“南寻句,一作‘若逢 李白 骑鲸鱼’。按:骑鲸鱼,出《羽猎赋》。俗传 太白 醉骑鲸鱼,溺死 潯阳 ,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后用为咏 李白 之典。 宋 陆游 《长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东海 骑长鲸。” 金 李端甫 《太白扇头》诗:“巖冰涧雪 謫仙 才,碧海骑鲸望不回。” 明 李东阳 《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天龙

(1).天上的龙。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叶公 子高 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於是天龙闻而下之。”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中有不死庭,天龙尽四向。”

(2).佛教语。谓诸天与龙神。《法华经·序品》:“天龙恭敬,不以为喜。”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 灵山 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3).房宿第三星之名。《星经》卷上:“三名天龙,四名天马。”

(4).山名。在 山西省 太原县 境。产硫磺。山壁有 北魏 拓跋氏 所造凹形佛像,是美术雕刻史上有价值的杰作。

(5).蜈蚣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部·蜈蚣》。

修罗

梵语Asura的译音,“ 阿修罗 ”的省称。意译为“不端正”或“非天”,是古 印度 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住在海底,常与天神战斗。佛教采用其名,把它列为天龙八部之一,又列为轮回六道之一。 唐 吕岩 《敲爻歌》:“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来遇魔》:“生平慾怒逞豪雄,貌似修罗气吐虹。” 清 赵翼 《拟老杜诸将之作》诗:“总为修罗能障日,迁延酿祸至今貽。”

环侍

(1).犹丛立。 唐 杜牧 《晚晴赋》:“竹林外裹兮,十万丈夫,甲刃樅樅,密阵而环侍。” 宋 蔡襄 《慈竹赋》:“岂有怀於本根兮,何千竿蓊然而环侍。”

(2).围绕陪侍。 宋 洪迈 《夷坚三志辛·张渊侍妾》:“尝盛具延客,﹝侍妾﹞皆环侍执乐。” 元 刘将孙 《高楚芳墓志铭》:“坐於庭,书声琅然;息於馆,诸少环侍。”

通变

(1).通晓变化之理。《易·繫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孔颖达 疏:“物之穷极,欲使开通,须知其变化,乃得通也。” 宋 苏轼 《与李端伯宝文》之二:“智识通变,而性极厚。”

(2).犹变通。不拘常规,适时变动。《文选·班固<典引>》:“通变神化,函光而未曜。” 李周翰 注:“变通神化,其光不见则难可知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櫽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西游记》第一回:“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纔这般与你説了,你还不省?”

上人

(1) 旧时尊称僧人

(2) 佛教称德行高尚的人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3) 指职位高的统治者

(4) 上等人

农工商贾劳苦营生,非上人之所为

(5) 〈方〉∶指父母或祖父母

(6) 凌驾于他人之上

漠如

犹漠然。冷淡,不关心。 明 宋濂 《郑景彝传》:“翁之亡,皆 景彝 葬薶之,他受田者漠如也。”《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集贤大学士 阿鲁浑撒里 言其守节静退,不求仕进,宜用以励奔竞,又不报。 珪 皆漠如也。”

无意

(1) 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

对此无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无意中说出了心里话

作者

(1) 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

(2) 创始之人

声闻乘

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 赵朴初 《佛教常识答问·僧伽和佛的弟子》:“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 * ),证得涅槃,叫做声闻乘。”参见“ 三乘 ”。

不然

(1)

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其实不然

(2)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不然,事情没有那样简单

(3)

否则,表转折,不这样做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情况

我得早点去,不然就赶不上大车了

(4)

否则

要去就别迟到,不然,就甭去了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神思

(1) 精神;心绪

神思恍惚

(2) 神志

神思昏迷,不省人事

(3) 思维;想象

偶作一诗,觉神思滞塞

回视

回顾,回头看。 宋 苏轼 《答李端叔书》:“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 明 李东阳 《寿舅氏刘公八十诗序》:“回视曩昔,同年而生,并命而出。” 清 姚鼐 《登泰山记》:“回视 日观 以西峯,或得日或否。”

墨池

(1).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 汉 张芝 、 晋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永州 东郭有奇怪,笔家墨池遗跡在。” 宋 曾巩 《墨池记》:“﹝ 临川 ﹞ 新城 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指砚。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 王僧彦 父名 师古 ,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3).指习书写字处。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悲夫

悲叹之词。夫,语助。《庄子·让王》:“悲夫!子之不知余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观者未覩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藪泽,悲夫!”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悲夫!”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太上隐者,朝代:唐代
    标签:叙事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室外围诸峰,蟠青名合受。

    结搆此殊他,乃于室中有。

    斯室塔山西,山半得平亩。

    依岩入屋直,降屋屧步陡。

    楼而非木梯,叠级嵚嵜走。

    层青左右蟠,虚白玲珑透。

    一奇无不奇,幻景活画偶。

    以此弗屡吟,吟乃觉自丑。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飞流直泻汇为湖,湖上轩斋荫竹梧。

    那更尘埃延俗客,颇饶书史作清娱。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暮霭隐寒舂,银花缀碧松。

    鬖髿绵入夜,酝酿恰宜冬。

    扣砌听逾积,瑶林想欲封。

    诗裁思白战,节候应黄钟。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浙西水平远,浙东山偃蹇。使君是中人。胸次极收卷。竚舟固佳处,超览更胜践。智匠一何深,天藏一何浅。
  • 作者:释智朋,朝代:宋代
    爰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东倒西擂。异中现同,小中现大。只如不涉眼色耳声,甚处与他相见,婺机罗,川纸会。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清歌叠鼓连催促,这里不让第三头。
  • 作者:佘翔,朝代:明代

    光禄池亭向水开,郎官青鬓赋归来。

    桑田沧海须臾事,竹下何妨数举杯。

  • 作者:刘辰翁,朝代:宋代
    白白江南一信霜。过都字不到衡阳。老嘉破帽并吹却,未省西风似此狂。攀北斗,酌天浆。月香满似菊花黄。神仙暗度龙山劫,鸡犬人间百战场。
  • 作者:庾信,朝代:南北朝
    百川乃宗巨海。众星是仰北辰。九州攸同禹迹。四海合德尧臣。朝阳栖于鸣凤。灵畤牧于般麟。云玉叶而五色。月金波而两轮。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山无藏于紫玉。地不爱于黄银。虽南征而北怨。实西畧而东宾。既永清于四海。终有庆于一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