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咏白玉如意原文 诗词名句

咏白玉如意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咏白玉如意原文

俗样都教铲削之,本来玉貌净真披。

鄙哉厚薄为贵贱,信矣朴淳胜巧奇。

入目方堪号如意,忘言得以引清思。

设还絜矩论文体,却喜昌黎有正辞。

诗词问答

问:咏白玉如意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咏白玉如意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咏白玉如意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六

2. 贾谊新书载陶朱公语家有白璧二其色相如其径相如其泽相如然其价不相如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则侧而视之其一者厚倍之是以千金云云今之玉工泥于此语以厚者可得倍价往往不去瑕玷惟取其质厚制为俗样以牟重利真可鄙笑因命加铲削俾完良材真面斯亦寓返朴还淳之意耳

参考注释

铲削

(1).铲除;削平。 清 黄景仁 《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诗:“天威霆奋疾復勍,铲削虎穴薰鼩鼱。”

(2).损害。《天雨花》第九回:“你从来不闻闺教,只可在闺阁胡为罢了,如何到公堂上铲削父兄门面?”

铲凿刻削。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未必尽生成,剷削由巧匠。”

本来

(1) 从一开始

(2) 向来,原来

(3) 原先;先前

(4) 理所当然

玉貌

(1).对人容颜的敬称。《战国策·赵策三》:“ 辛垣衍 曰:‘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 平原君 者。’”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得,接其服而像其德,故望玉貌而行能有所定矣。” 清 姚鼐 《遇刘朴夫》诗:“新诗别更奇,玉貌看犹昨。”

(2).谓貌美如玉。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紈质,玉貌絳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明 单本 《蕉帕记·幻形》:“昨见 东吴 龙驤 ,羡他玉貌冰姿,兼有仙风道骨。”

(3).指青春年少。 唐 卢纶 《送黎燧尉阳翟》诗:“玉貌承严训,金声称上才。”

(4).指美女。 战国 楚 宋玉 《笛赋》:“頳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独相向。” 明 范廷瓒 《玉钩斜》诗:“ 吴公 臺下坟,玉貌化为土。”《说岳全传》第七八回:“玉貌娉婷,嬾傍妆臺骋马游。”

厚薄

厚与薄的程度

这块褥子厚薄不均

贵贱

〈方〉∶不管怎么样;无论如何;反正

我劝了他半天,贵贱不听

朴淳

质朴淳厚。 元 周伯琦 《自顺宁府历坳儿岭晚宿雷家驿》诗:“郡治颇清旷,民俗亦朴淳。” 明 张居正 《徐存斋八十寿序》:“ 万历 以来,主圣时清,吏治廉勤,民生康阜,纪纲振肃,风俗朴淳。”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眉子砚》:“﹝ 陶绥之 ﹞人极朴淳,酷好风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在昔原始之民……时属草昧,庶民朴淳,心志鬱於内,则任情而歌呼。”

入目

观看。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 顺天 尹 王 公 驥 患伤寒, 袁 往视其疾,神色俱变,不可入目。”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此等议諭煞是可笑,与其为此等论,不如并此词不入目,即入目亦置若未见。”

如意

(1) 符合心意

万事如意

称心如意

(2) 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

我这里已经办的差不多了,只差一个如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得以

指借某事物而能做某事;能够,可以

充分发扬民主,使每个人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出来

人皆得以隶使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清思

清雅美好的情思。亦谓清静地思考。《汉书·礼乐志》:“勿乘青玄,熙事备成。清思眑眑,经纬冥冥。”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一:“碧峰远相揖,清思谁言孤。”《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杜亮 ﹞有时或烹甌茶儿,助他清思;或煖杯酒儿,接他辛苦。”

絜矩

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郑玄 注:“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谓当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 朱熹 集注:“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方,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奋豪杰以特兴,亦多微妙奇伟,非颖秀士亲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嚮,又説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絜矩之道’。”

文体

(1) 文章的风格

古典文体

词藻华丽的18世纪散文文体

(2) 文章的体裁

(3) 文娱和体育

文体活动

昌黎

(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有正

指掌政的大臣。《书·酒诰》:“ 文王 誥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孔 传:“正,官治。” 孙星衍 疏:“ 郑 注《周礼·萍氏》引此文‘正’作‘政’。疏云:‘有政之大臣,有事之小臣。’”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瘣木千年久,那知松与槐。

    不因辞故土,安得伴书斋。

    瘿肿存骸骨,苻娄重拭揩。

    诙谈忆蒙叟,有足契澄怀。

  • 作者: 佚名,朝代: 唐代

    红轮决定沈西去,未委魂灵往那方。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标签: 黄河

    十年幸庆晏平澜,丰汛惊闻有漫滩。

    六堡旧圈涌急溜,大堤坐蛰夺洪湍。

    河臣惶惧教勤治,已德失疏肯自宽。

    堤吁合龙在宣筑,灾区命急恤民安。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公等真堪起太平,我侬久已厌承明。扶犂只合勤农务,奋笔犹能作颂声。
  • 作者: 朱中楣,朝代: 明代
    标签:杜鹃鸟

    忽听啼鹃柳外飞,声声相唤不如归。

    人归何似春归易,芳草萋萋送落晖。

  • 作者: 李白,朝代: 唐代
    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
  • 作者: 许翰,朝代: 宋代
    避兵穷岭海,我岂文休孙。慨彼鸣凤郊,化为逐鹿原。北吹战尘腥,南接瘴雾昏。森然一彗孛,敢近六龙暾。转舟大藤峡,脱死鳄与鼋。缆袅苍崖树,落日衔未吞。忽得素书尺,若闚黄裳坤。招我以隐沦,雉泽遗尘樊。游心太易初,攈逐万化根。耿光百世后,乐此不亡存。宁知虎符下,拥公万旌幡。英威祖豫州,非心折王敦。从容谢东山,逆气沮桓温。自昔国其国,治忽信有源。岂容社稷镇,端老孤独园。至人心淑清,一为斯民浑。胡骑却长啸,晋史徒清言。武侯挥白羽,亦有军务繁。要封鲸鲵观,复睹宸极尊。功成去冥冥,与我俱鸿轩。
  • 作者: 钱时,朝代: 宋代
    玉藏顽石藕出泥,物以质就知者稀。世间找誉苦未定,楮君不言公是非。
  • 作者: 王士祯,朝代: 清代

    行役忽永久,衣裳白露凄。

    秋风吹剑外,客鬓老巴西。

    萤火飞还没,寒螀咽复啼。

    不堪蜀道雨,山雾昼常迷。

  • 作者: 柳宗元,朝代: 唐代
    晋阳熊武,奋义熊威。炀之熊渝,德焉归。氓毕屠,绥者谁。皇烈烈,专天机。号以仁,扬其旗。日之升,九土晞。斥田圻,流洪辉。有其二,翼余隋。斫枭骜,连熊螭。枯以熊,勍者羸。后土荡,玄穹弥。合之育,莽然施。惟德辅,庆无期。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