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李处道都曹丈挽词原文 诗词名句

李处道都曹丈挽词

作者: 张耒朝代: 宋代

李处道都曹丈挽词原文

凄凉正始后,尚复有斯人。
恸哭亦云已,伤心难重陈。
传家双令器,怀德万遗民。
尚想典刑在,萧然老鹤身。

诗词问答

问:李处道都曹丈挽词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李处道都曹丈挽词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凄凉

(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正始

(1).正其始。《文选·卜商<毛诗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刘良 注:“正始之道,谓正王道之始也。”《国语·周语下》“故名曰黄鐘” 三国 吴 韦昭 注:“黄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为黄鐘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 清 方苞 《读<行露>》:“此害义伤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风,以为教於闺门、乡党、邦国与?”

(2).合乎礼仪、法则之始。《穀梁传·定公元年》:“ 昭公 之终,非正终也; 定 之始,非正始也。”《元典章·诏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卢 骆 王 杨 ,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同沿 陈 隋 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

(3). 三国 魏 齐王 芳 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 老 庄 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 嵇康 、 阮籍 等的诗,称为“正始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采縟於 正始 ,力柔於 建安 。” 五代 齐己 《寄洛下王彝训先辈》诗之一:“ 贾岛 存 正始 , 王维 留格言。” 吴梅 《信阳题<何大复集>》诗:“ 正始 流风沫,奇才吾道光。”参见“ 正始体 ”。

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恸哭

放声痛哭,号哭

听见青年和老人抽泣和恸哭

宫中皆恸哭。——唐· 李朝威《柳毅传》

捧诏恸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云已

(1).犹言而已,罢了。《汉书·叙传下》:“ 敞 、 义 依 霍 ,庶几云已。”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若此人等,无益於治,可为庶几而已也。” 汉 班固 《幽通赋》:“恐魍魎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2).犹言完了,休止。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伤心

心里非常痛苦

别为这事伤心

重陈

再陈说,重复叙述。 晋 刘琨 《扶风歌》:“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难重陈。” 五代 和凝 《菩萨蛮》词:“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传家

(1).传家事于子孙。《后汉书·郑玄传》:“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 李贤 注:“传家谓家事任子孙也。《曲礼》曰:‘七十老而传。’”

(2).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 宋 苏轼 《再和许朝奉》诗:“传家有衣鉢,断狱尽《春秋》。” 清 吴伟业 《赠张以韬来鹤》诗:“草圣传家久著闻,斗看孤鹤下层云。”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东西真地道,传家的玩艺。”

令器

优秀的人才。《三国志·吴志·张严程阚薛传论》:“ 张紘 文理意正,为世令器, 孙策 待之亚於 张昭 ,诚有以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 师旦 曰:‘此辈诚有词华,然其体轻薄,文章浮艷,必不成令器,臣惧之,恐后生倣效,有变陛下风俗。’” 清 王晫 《今世说·品藻》:“ 万履安 有子八人,长孙 贞一 ,并称令器。”

怀德

怀念恩德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论语·里仁》

遗民

(1) 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2) 泛指大动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典刑

(1) 常刑

(2) 掌管刑罚

释之典型,国宪以平。——《汉书·叙传下》

(3) 受死刑

屈招药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元· 关汉卿《窦娥冤》

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鹤身

鹤的身体。喻指隐逸者。 唐 项斯 《送苗七求职》诗:“去去缘多山与海,鹤身寧肯为飞劳。” 唐 李洞 《同僧宿道者院》诗:“坠果敲楼瓦,高萤映鹤身。”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