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全韵诗上平声十五首·其十一·太宗训守冠服原文 诗词名句

全韵诗上平声十五首·其十一·太宗训守冠服骑射旧制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观史知治乱,匪诩文藻彬。

常称金世宗,不愧贤君真。

熙宗废旧制,海陵荒乐频。

大定奋法祖,勤求治理臻。

衣服及语言,一惟旧制遵。

虽垂训如此,后世忘其谆。

乃知耽酒色,无不致亡沦。

又如达海辈,屡劝易衣冠。

不从谓拒谏,比喻晓诸臣。

宽衣大袖坐,劳萨忽挺身。

其孰能禦之,何异尚左人。

在朕岂变更,所以示子孙。

煌煌祖训昭,世守应无悛。

卧碑勒箭亭,乾隆壬申春。

诗词问答

问:《全韵诗上平声十五首·其十一·太宗训守冠服骑射旧制》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七

2. 叶

参考注释

治乱

(1).安定与动乱。《书·君牙》:“民之治乱在兹。”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王闿运 《上巡抚恽侍郎书》:“观其诚伪知其治乱,观其轻重知其兴亡。”

(2).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继絶世,举废邦,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达治乱之要者,遏将来之患。”《前汉书平话》卷上:“陛下圣文神武,治乱安危。”

文藻

(1).水草。 明 夏完淳 《谢康乐游山》诗:“石蘚碧幛开,文藻曲波冷。” 王闿运 《会试萍始生赋》:“隐文藻与冰菭兮,若擥秀之可餐。”

(2).词彩;文彩。《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文帝 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涌 失路, 灵均 当轴。”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哭友》:“想着你綰银黄飘飘气燁,想着你抒文藻翩翩锦纈。” 刘师培 《文说》:“自此以降,文藻空存,非復 屈 宋 之旨矣。”

(3).指文章;文字。《北齐书·儒林传·马元熙》:“少传父业,兼事文藻。” 唐 陆法言 《<切韵>序》:“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

世宗

帝王的庙号之一。言其文治武功为一世之宗。《汉书·宣帝纪》:“六月庚午,尊 孝武 庙为 世宗 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世献。”《文选·孔融<荐祢衡表>》:“昔 世宗 继统,将弘祖业。” 李善 注:“ 世宗 , 孝武 庙号也。”后 金 之 完颜雍 , 明 之 嘉靖帝 、 清 之 雍正帝 等亦称 世宗 。

不愧

无愧于;名副其实

不愧为艺术大师

贤君

(1).贤明的君主。《国语·越语上》:“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宋 秦观 《国论》:“若以功业言之,则 始皇 之英伟杰特,又非 武帝 之可比也,然而万世之下,号 始皇 为暴主,称 武帝 为贤君。”《清史稿·礼志三》:“且 蜀 汉 至初 唐 不乏贤君,安可闕略!”

(2).指封建时代贤明的贵族或地方官。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信陵 、 孟尝 、 平原 、 春申 ,食客数千,称为贤君。”《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絳 吏民闻将杀 逵 ,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寧俱死耳!’”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卷一:“人臣得称圣君、贤君, 晋 曹攄 一县号曰圣君。《薛宣传》‘属县各得贤君’是也。”

废旧

废弃的和陈旧的(东西)

废旧物资

海陵

现在江苏省泰州市

荒乐

耽于逸乐。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今若辈为此荒乐,欲国家隆盛,其可得乎?” 茅盾 《子夜》三:“立刻歌声舞姿以及那虾蟆跳都停止了,这荒乐的一群僵在那里。”

法祖

(1).教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 林清 ﹞遂为彼教所推,尊为法祖。”

(2).效法先祖。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皇上日阅实录》:“亦可覘圣主之勤於法祖也。”

治理

(1) 整治调理

一个治理不善的政府难望维持长久

(2) 整修;改造

治理河道

衣服

衣裳服饰。今泛指身上穿的各种衣裳服装

语言

用以表达情意的声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跟思想有密切关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惟旧

指旧属,老下级。语本《书·盘庚上》:“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又《大诰》:“尔惟旧人。”《陈书·文学传·褚玠》:“及卒,太子亲製誌铭,以表惟旧。”《隋书·炀帝纪下》:“故 高熲 、 贺若弼 先皇心膂,参谋帷幄, 张衡 、 李金才 藩邸惟旧,绩著经纶,或恶其直道,或忿其正议,求其无形之罪,加以刎颈之诛。”

垂训

垂示教训。《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諫以明节。” 刘良 注:“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后人。”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先王垂训,开端中人。” 明 李贽 《答马历山书》:“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正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 清 陈炽 《<盛世危言>序》:“顾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空文垂训,道可传而器不可传。”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后世

(1) 所有相继的世代

后世之谬其传。——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后世之君。——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

旷后世而不闻。

后世且行之。——清· 刘开《问说》

为了后世的利益

(3) 后代

后世子孙

忘其

同“ 亡2其 ”。同“ 妄2其 ”。选择连词。犹抑。《战国策·赵策二》:“不识三国之憎 秦 而爱 怀 邪,忘其憎 怀 而爱 秦 邪?” 褚祖耿 集注引 王引之 曰:“忘与亡同。亡其,转语词也。”

耽酒

谓极好饮酒。《魏书·裴叔业传》:“﹝ 柳远 ﹞性粗疏无拘检,时人或谓之‘ 柳 癲’。好弹琴,耽酒,时有文咏。” 唐 卢仝 《叹昨日》诗之二:“天下薄夫苦耽酒, 玉川先生 也耽酒。” 宋 陆游 《晚泊松滋渡口》诗:“生涯落魄惟耽酒,客路苍茫自咏诗。” 清 姚鼐 《朱竹君先生家传》:“先生与 伯思 皆高材耽酒。”

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不从

(1).不服从;不听从。《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后汉书·韩棱传》:“ 棱 復上疏諫,太后不从。”

(2).不追随。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陋 苍梧 之不从兮,遵 鮒隅 以同壤。”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沉 吏部 传师 ,性和易,不从流俗。”

(3).指占卜不吉。《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穀梁传·哀公元年》:“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 范宁 注:“意欲郊而卜,不吉,故曰不从。”

拒谏

拒绝规劝。《后汉书·申屠刚传》:“愚闻专己者孤,拒諫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知足以拒諫,才足以饰非。”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徵利;辟邪説,难任人,不为拒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邱文庄填词》:“ 邱 又谓 王 故彰先帝拒諫之失。”

比喻

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宽衣

敬辞,用于请人脱去外衣

请宽衣

挺身

(1) 直起身来

(2) 脱身

挺身逃逸

何异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与某物某事没有两样。 汉 贾谊 《鵩鸟赋》:“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 晋 张协 《七命》:“今公子违世陆沉,避地独窜……愁洽百年,苦溢千岁,何异促鳞之游汀泞,短羽之栖翳薈。”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八:“岁暮等沦落,何异蒿与蓬?” 毛 * 《向 * 的十点要求》:“以此制宪,何殊官样文章。以此行宪,何异 * 。”

尚左

以左为尊。《礼记·檀弓上》:“ 孔子 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 孔子 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郑玄 注:“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尚左尚右》。

变更

(1) 改变,更改

变更所有制

(2) 某些方面(如尺寸、大小、进程、安排或倾向)变得不同,但通常实质不变

变更作息时间

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煌煌

明亮辉耀貌

明星煌煌

祖训

(1).祖先的遗训。语本《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孔 传:“皇,君也。君祖 禹 有训戒。”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庙謨可使归权倖,祖训由来重变更。”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六三回:“ 顺治 后颇谨遵祖训,传到 咸丰 时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训渐渐忘怀。”

(2).祖父的训戒。 清 曾国藩 《日记·问学》:“余之不信僧巫,不信地仙,颇能谨遵祖训父训,而不能不信药。”《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到了孙述祖训,笔之於书,想要垂教万世。”

卧碑

(1). 明 洪武 二年诏境内立学,十五年礼部颁学校禁例十二条,禁生员不得干涉词讼及妄言军民大事等,刻石置于学宫 明伦堂 之侧,称为卧碑。 清 顺治 九年又另立条款八项,颁刻学宫,称为新卧碑。《明史·选举志一》:“﹝ 洪武 ﹞十五年颁学规於国子监,又颁禁例十二条於天下,鐫立卧碑,置 明伦堂 之左。其不遵者,以违制论。”《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国家明经取士是何等大典!况且‘士先器识’,怎的这等不循礼法?不守‘卧碑’?”

(2).泛指镌刻各种禁例的石碑。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又有 神烈山 , 世宗 所封树;卧碑自 崇禎 ,禁约烦圣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故 纯皇帝 钦依祖训,凡八旗、射处,皆立卧碑以示警焉。”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公元1736—1795年)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清· 姚鼐《登泰山记》

康熙乾隆咸丰三朝。——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乾隆丁亥冬。—— 清· 袁枚《祭妹文》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五迈,朝代: 宋代
    甲戌九月秋,朔旦风灾眚。孛彗犯太阳,凄凄如月冷。方其如亏时,宛然虫食皿。食之至於既,当空悬殊黑饼。仿佛存圈子,中陷犹枯井。云间星书见,草木森弄影。天地寂无声,疑似非人境。问之道旁翁,欲语喉先哽。翁今九十余,眼未见此景。爰有虮虱臣,拜跪泪沾领。天高听则卑,宜鉴愚臣请。日者阳之宗,千古光常炳。此日何不臧,臣心忧耿耿。或者得天君,先事示之警。流金为汤戒,洚水为尧儆。虽重一时忧,何伤天历永,吾君今尧汤,四海元元幸。公道大开明,朝列肃而整。祗恐万一间,左右容憸悻。方秋阴用事,阳微阴渐逞。不去谗慝根,惧作忠良罕。天乃出怪异,意欲悟观省。吾国必有人,伏蒲输骨鲠。吾君必开纳,小心知畏谨。阳政必日修,阴邪必痛屏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未如。城郭恰临潇水上,山川犹是柳侯馀。驿亭幽绝堪垂钓,岩室虚明可读书。欲买冉溪三亩地,手苫茅栋径移居。
  • 作者: 张耒,朝代: 宋代
    群岗洛阳西,势若海浪翻。连岭起我左,层阜当我前。采如兽腾突,缭若蛇蜿蜒。外高陟缥缈,却下逼重渊。老崖忽中断,俯视毛骨寒。百丈未见底,立土如岩峦。登高望四垠,目断无平川。崩腾万马群,出没相后先。虽有貔虎军,顾步安得前。我观绝塞处,块土万雉坚。崤渑自古险,秦人有重关。信哉天作固,扃键谁敢干。时平战伐息,地辟村落闲。唯阜何茫茫,耕桑莽相连。平生喜壮观,吊古重悲叹。山川只自尔,兴废何多端。
  • 作者: 苏颂,朝代: 宋代
    心乐郊原景,人应似我稀。城南时一到,山寺几忘归。新竹当行径,飞云恋客衣。谁能咏招隐,向此息尘机。
  • 作者: 李云龙,朝代: 明代

    遥思成鼎日,彷佛见龙髯。

    物以先朝重,香从侍女添。

    金光浮曲几,烟篆透疏帘。

    几度摩挲看,为君长夜淹。

  • 作者: 刘敏中,朝代: 元代
    看君自是丰年玉。赠行不用阳关曲。但把此心论。几人能似君。到官消息好。来岁春风早。再折绣江梅。寄君挥一杯。
  • 作者: 曹勋,朝代: 宋代
    玉景明心,木鸡修性,要须和会三家。未知头面,何处认摩耶。自有身中异境,藏巨浪、一点笼纱。升沈际,难将赋得,有限逐无涯。时时,须点检,随缘遣性,何更兴嗟。那浩然独得,迥绝痕瑕。妙占熙风惠日,乘正气、三缕明霞。真机运,连环放下,无处不光华。
  • 作者: 庾信,朝代: 南北朝
    重阳禋祀。大报天。丙午封坛。肃且圜。孤竹之管。云和弦。神光未下。风肃然。王城七里。通天台。紫微斜照。影徘徊。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蹔转。钩陈开。
  • 作者: 郑清之,朝代: 宋代
    萝月禅机莫强猜,如来无去亦无来。霜凝寒绿归松鬓,春染轻红入杏腮。
  • 作者: 徐铉,朝代: 唐代
    省署皆归沐,西垣公事稀。咏诗前砌立,听漏向申归。远思风醒酒,余寒雨湿衣。春光已堪探,芝盖共谁飞?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