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五色雀原文 诗词名句

五色雀

作者:王佐(汝学) 朝代:明代

五色雀原文

五色雀,小凤凰。

五方色白黑青黄,绛者为长提其纲。

飞上高枝恰一双,召呼东西北中央。

四林收声低翼翔,白黑青黄罗绛傍。

尊卑秩秩如有常,宛若大汉龟兹王。

小小乾坤从翕张,复贯造化知雨旸。

大旱一出雨则滂,久雨才见阴转阳。

一羽至末关休祥,况乃应治真凤凰。

诗词问答

问:五色雀的作者是谁?答:王佐(汝学)
问:五色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佐(汝学)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佐(汝学)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阳韵

2. 贯,明正德《琼台志》卷九作“置”。

参考注释

五色雀

鸟名。 唐 郑熊 《番遇杂篇》:“五色雀,一名音声鸟,每乐作,有声如鼓者、笛者、版者,满山嘈囋,久而自罢。” 宋 苏轼 《五色雀》诗序:“ 海南 有五色雀,常以两絳者为长,进止必随焉,俗谓之凤皇云。” 明 陈槤 《罗浮志·杂志》:“ 罗浮 有五色雀,各被方色,非时不见。若士大夫将游山,则先翔集,寺僧以此为候。其尤可爱者,朱蓝正色,若朝服焉。铁冠黑色者,司其进止。”

凤凰

具有鲜艳羽毛和优美体型和动作的一种鸟,从前中国皇宫里将它驯养,并与神话中的凤凰相联系,作为好运的象征,有人认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鸾)

五方色

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代表东、南、中、西、北五方。《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南朝 梁 皇侃 疏:“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不正谓五方间色,緑、红、碧、紫、駵黄色是也。”《通典·兵二》:“旗身旗脚,但取五方色,迴互为之。”

白黑

(1).白色与黑色。《管子·明法解》:“故以战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职之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见也,如白黑之分。”《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 骆马黑鬣” 唐 孔颖达 疏:“骆,白黑相间也。”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江阴白鸜鹆》:“乌不日黔鵠不浴,白黑之朴由天然。”

(2).指稻和黍。

(3).比喻是非、善恶、贤愚、清浊等相反的人或事物。《史记·太史公自序》:“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汉书·王莽传中》:“羣县赋敛,递相賕赂,白黑纷然。” 颜师古 注:“白黑,谓清浊也。”《后汉书·冯衍传上》:“省羣议之是非,详众士之白黑。” 李贤 注:“白黑,犹贤愚也。” 唐 杜甫 《两当县吴中侍御江上宅》诗:“不忍杀无辜,所以分白黑。”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崇禎 十七年,而《熹宗实録》未成,亦由门户方争,白黑难定。”

(4).分清;辨别。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三:“瞽説圣所择,愚谋帝不罪,况乎言有文,白黑时利害。”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其典吏部也,尽刮宿弊,专以白黑善恶为己任。”

(5).佛教语。指俗人与僧徒。因俗人衣白,僧徒衣黑,故称。 晋 智林 《与周颙书》:“贫道捉麈尾以来,四十餘年,东西讲説,谬重一时。其餘义统,颇见宗録,唯有此途,白黑无人得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支遁》:“﹝ 支遁 ﹞止 东安寺 ,讲《道行般若》。白黑钦崇,朝野悦服。”《八琼室金石补正·唐本愿寺三门碑》:“讲唱表正,白黑攸归。”

(6).指围棋中的白子与黑子。 唐 李颀 《弹棋歌》:“ 蓝田 美玉清如砥,白黑相分十二子。”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围棋鬭白黑,生死随机权。” 宋 刘敞 《留邻几君章弈棋便宿小斋》诗:“错落盘上棋,白黑互跨所。”

青黄

(1).青色和黄色。《楚辞·九章·橘颂》:“緑叶素荣,纷其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摶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王逸 注:“言橘叶青,其实黄,杂糅俱盛,烂然而明。” 宋 范成大 《晚步东郊》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

(2).又指黄中带青。形容不健康的脸色。 张天翼 《仇恨》:“每张青黄的脸上没了先前的兴奋。”

(3).泛指色彩。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

(4).谓用彩色加以修饰。语出《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启》:“沟中不愿於青黄,爨下无心於宫徵。”

(5).指四时之乐。《汉书·礼乐志》:“灵安留,吟青黄。” 颜师古 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

(6).犹言是非、黑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高枝

(1).高树枝。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2).比喻高的地位或地位高的人。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二:“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絳霄。”《红楼梦》第二七回:“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

一双

(1).用于成对的两人或两物。《礼记·少仪》:“其禽加於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 唐 李贺 《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元 张国宾 《薛仁贵》楔子:“一双父母在堂,我不肯做庄农的生活。” 老舍 《正红旗下》一:“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她的眼总是瞪着。”

(2). 唐 时 南诏 耕地,五亩为一双。见《新唐书·南诏传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称地为双》引《云南杂志》:“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牵,中压而后驱之。犁一日,为一双,约有中原四亩地。”

(3).佛教称两年半为一双。《法苑珠林》卷三:“三月为一时,两时为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两行为一年,两年半为一双。”

召呼

呼唤;通知;交代。《周礼·天官·小宰》“掌官令以徵令” 汉 郑玄 注:“徵令,趋走给召呼。”《后汉书·乌桓传》:“大人有所召呼,则刻木为信,虽无文字,而部众不敢违犯。”《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召呼三臺尚书以下自诣 卓 府啟事。”

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中央

(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范围内适中的统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离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狱中杂记》

圆柱矗立在市广场中央

(2) 指国家或党派政治权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

收声

止声;销声。《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十:“暮暗来客去,羣嚣各收声。”

黑青

深青色;黑里透青。《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纵説你玉洁冰清,於心无愧,究竟起来,到底要算一块温润美玉多了一点黑青;一方透亮净冰着了一痕泥水。” 姚雪垠 《长夜》九:“ 王三少 脸上带着一种沮丧神情,颜色比往日还要黑青,非常难看。” 王汶石 《风雪之夜》:“他的脸庞瘦削而黑青。”

黄罗

黄色罗纱。《隋书·礼仪志七》:“鞠衣,黄罗为之。”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车驾幸学》:“次日,诸斋生员,尽行搬出学外安泊,各斋门竝用黄封,学官预拟御课题,用黄罗装背大册,面僉云:‘太学某斋生臣姓某供。’”

卑秩

低微的职位或品级。 汉 王充 《论衡·命禄》:“ 成王 之才不如 周公 , 桓公 之智不若 管仲 ,然 成 桓 受尊命,而 周 管 禀卑秩也。” 唐 李德裕 《周秦行记论》:“纵 司马 取 魏 之渐,用 田常 有 齐 之由。故自卑秩,至於宰相;而朋党若山,不可动摇。” 宋 曾巩 《杂诗》之二:“方今备千品,内外有卑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畿辅·安乐堂》:“以处工匠之疾病者,近来则与工匠无涉,惟内臣卑秩无私宅可住,无名下官可依者,遇疾且殆,即徙入此中,以待其殞。”

秩如

条理井然貌。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而 三代 以上之音,部分秩如,至賾而不可乱。”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虽詁经考古,远逊 东原 ,然条理秩如,以简明为主,无復枝蔓之词,若 高邮 王氏 、 仪徵 阮氏 是也。”

宛若

宛如;仿佛

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宛若巨大的绿伞

大汉

(1). 汉 代人对本朝之称。大,尊之之词。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 大汉 之德,逢涌原泉。”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 大汉 之天声。”

(2).身材高大的男子。 宋 岳珂 《桯史·苏衢 * 》:“时 姑苏 有民家姓 唐 ,一兄一妹,其长皆丈有二尺,里人谓之 唐大汉 。”《三国演义》第一回:“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首歇了。” 老舍 《骆驼祥子》七:“书房里是那么干净雅趣,立着他这么个满脸血的大汉,非常的不象样。”

(3).佣工。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他面前称大汉,只待背后立高门。”参见“ 二汉 ”。

龟兹

古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

小小

(1).最小;很小。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臣闻 楚 有七泽,尝见其一,未覩其餘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 云梦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自昔大臣以私意害人,此其小小者耳。” 清 李渔 《巧团圆·掠妪》:“我乃 闯将 过天星 标下,一个小小头目是也。” 刘半农 《稻棚诗》:“凉爽的席,松软的草,铺成张小小的床。”

(2).少量,稍稍;短暂。《太平御览》卷八五○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俗説,大饿不在车饭。谓……辅车上饭,小小不足济也。”《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校事 刘慈 等,自 黄初 初数年之间,举吏民奸罪以万数。 柔 皆请惩虚实,其餘小小掛法者,不过罚金。”《水浒传》第五三回:“ 戴宗 道:‘我説甚么?且不要道破他,明日小小地耍他耍便了。’” 鲁迅 《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爱和憎的纠缠,感情和理智的冲突……都逐着这‘小小十年’而开展。”

(3).幼小。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宋 辛弃疾 《蝶恋花·席上增杨济翁侍儿》词:“小小年华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

(4).即 南齐 妓女 苏小小 。 唐 白居易 《杨柳词》:“若解多情寻 小小 ,緑杨深处是 苏 家。” 宋 徐铉 《柳枝辞》之三:“凭郎暂住青驄马,此是 钱塘 小小 家。”

(5).泛指妓女。 宋 晁说之 《都下追感往昔》诗之一:“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翕张

一合一张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雨旸

语本《书·洪范》:“曰雨,曰暘。”谓雨天和晴天。《魏书·天象志三》:“皆雨暘失节,万物不成候也。” 宋 陆游 《乞祠禄札子》:“今春以来,雨暘尤为调适,二麦继熟,民间亦以为所收倍於常年。” 清 赵翼 《出郭》诗:“自惭游惰无营业,高柳阴中话雨暘。”

一出

(1).谓出生或出现一次。《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老子 授之於 元君 , 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

(2).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 子贡 一出,存 鲁 、乱 齐 、破 吴 、彊 晋 而霸 越 。” 宋 陆九渊 《陆修职墓表》:“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 桐岭 学者於是变而乐义理之言。”

(3).完全出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4).一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曰:‘今日与 谢孝 剧谈一出来。’”

(5).犹一套。《景德传灯录·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药山 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我亦弄得。’师曰:‘和尚弄得几出?’曰:‘我弄得一出。’”

(6).传奇剧本结构上的一个段落。《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摆酒唱戏,公同饯行。当中坐首席的点了一本《荆釵》,找了一出《月下斩貂蝉》,一出《独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转阳

苏醒,复生。《再生缘》第七回:“公子悲呼昏晕去,霎时倒在母亲傍。 长华 小姐忙扶住,一气悠悠又转阳。”

一羽

(1).一根羽毛。多用以喻轻或少。《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是故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晋书·夏侯湛传》:“譬犹投盈寸之胶,而欲使江海易色;烧一羽之毛,而欲令大鑪增势。”

(2).指一只禽鸟。《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万乘至重;一羽甚微。从甚微之懽,忽至重之诫。”

休祥

吉祥。《书·泰誓中》:“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 孔 传:“言我梦与卜俱合於美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 洋川 者, 汉 戚夫人 之所生处也……蠲復其乡,更名曰县,故又目其地为 祥川 ,用表夫人载诞之休祥也。” 宋 王禹偁 《中书试诏臣僚和御制雪诗序》:“鸿笔丽藻之臣,覩是休祥,聿陈謌咏,风雅作矣。” 明 杨慎 《辟雍非太学》:“太学所以集儒林,高禖所以祈休祥。”

况乃

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仇远,朝代:宋代
    一鸡一鸡鸣,梦觉天未晓。谁较夜短长,我睡不可少。
  • 作者:吕胜己,朝代:宋代
    拍碎红牙,一声上、梁尘暗落。纨扇掩、雏莺叶下,巧呈绰约。字字只愁郎幸浅,声声似怨年华薄。坐中人、相顾感幽怀,添萧索。歌暂阕,杯交错。人又去,情怀沪。那堪听风雨,渭城吹角。去去已离闽岭路,行行渐近滕王阁。便无情、山海会相逢,坚心著。
  • 作者:仇远,朝代:宋代
    隔岸修筠拂细澜,风香雨色昼阴寒。遥知新买栖霞地,坡上应添竹数竿。
  • 作者:江源,朝代:明代

    历览千古书,圣贤留遗迹。

    往迹浸复湮,如何不叹息。

  • 作者:史浩,朝代:宋代
    清淡无限,林下逢人少。骑马踏红尘,恁区区、何时是了。名场利海,毕竟白头翁,山簇翠,水拖蓝,只个生涯好。君侯洒落,卜筑开冰沼。三径直危楼,遍岩隈、幽花香草。风勾月引,馀事作诗人,词歌雪,气凌云,寒瘦伦郊岛。
  • 作者:薛唐,朝代:宋代

    凉色正堪弄,新砧绝可怜。

    况兼梧叶响,槭槭到床边。

    群雁叫远渚,孤云停莫天。

    郊居迎送寡,秋日足高眠。

  • 作者:方干,朝代:唐代
    常思旧里欲归难,已作归心即自宽。此日早知无爵位,当时便合把渔竿。朝昏入闰春将逼,城邑多山夏却寒。不是幽愚望荣忝,君侯异礼亦何安。
  • 作者:余学夔,朝代:明代

    少年惜然诺,结交世上英。

    金羁络骏马,万里重横行。

    衣袍艳艳锦带赤,吴钩烱烱双龙鸣。

    自拟掉鞭游洛下,还思谈笑过吴城。

    扬帆历海外,倏忽如旅蓬。

    南来几度时,名满江湖中。

    风吹白浪如银屋,大舶中流八千斛。

    青蛾皓齿共徘徊,急管繁弦互追逐。

    偶然贳酒都城游,客来解却千金裘。

    移山转海不作色,倾情泻意无所求。

    鲁连子,李谪仙,澹荡与汝皆同然。

    浮名富贵两安在,千古惟称尚父贤。

  • 作者:裴迪,朝代:唐代
    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
  • 作者:皎然,朝代:唐代
    夜凉喜无讼,霁色摇闲情。暑退不因雨,陶家风自清。凝弦停片景,发咏静秋声。何事禅中隐,诗题忽记名。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