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送客南迁原文 诗词名句

送客南迁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送客南迁原文

我说南中事,君应不愿听。
曾经身困苦,不觉语叮咛。
烧处愁云梦,波时忆洞庭。
春畬烟勃勃,秋瘴露冥冥。
蚊蚋经冬活,鱼龙欲雨腥。
水虫能射影,山鬼解藏形。
穴掉巴蛇尾,林飘鸩鸟翎。
飓风千里黑,苋草四时青。
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
谁人劝言笑?何计慰漂零?慎勿琴离膝,长须酒满瓶。
大都从此去,宜醉不宜醒。

诗词问答

问:送客南迁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送客南迁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客南迁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全唐诗

参考注释

南中

(1).指 川 南和 云 贵 一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南中诸郡,并皆叛乱。”《魏书·李寿传》:“ 寿 ,字 武考 。初为 雄 ( 李雄 )大将军,封 建寧王 ,以南中十二郡为 建寧国 。” 唐 王勃 《蜀中九日》诗:“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参阅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

(2).指 岭 南地区。《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南中 吕兴 ,深覩天命,蝉蜕内向,愿为臣妾。” 李善 注引《吴志》:“ 交阯郡 吏 吕兴 等杀太守 孙諝 ,使使如 魏 。” 宋 杨万里 《明发龙川二绝》之一:“北人不识南中瘴,只到 龙川 指似君。”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四:“又言 泉州 有红牙大戟树,其大数围,南中之所无,而 泉 人所不知者。”

(3).泛指南方,南部地区。 唐 王建 《荆门行》:“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 宋 陈善 《扪虱新语·南地花木北地所无》:“南中花木,有北地所无者,茉莉花、莟笑花、闍提花、渠那异花之类。”《檮杌闲评》第四二回:“那基址正在 岳墓 之左, 断桥 之右……真是宇内无双景,南中第一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踰岁,春将半,始载南中异卉而归,於都中设花肆,十日尽售,復归艺菊。”

曾经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我曾经到过北京

困苦

(1) 艰难穷苦

战争所留下的种种损坏和困苦

困苦备尝

(2) 穷苦

(3) 困难

如果那人不将三国的事情讲完,他的豫备就决不至于这么困苦,他最熟悉的就是三国。——鲁迅《彷徨》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叮咛

叮嘱,告诫

乃叮咛而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愁云

云气阴霾暗淡,比喻忧虑郁闷的神情或凄凉的情景

愁云满面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春畬

春季放火烧荒,整地备种。

勃勃

(1) 充满(精力、兴致等)而精神旺盛的

生气勃勃

朝气勃勃

(2) 受欲望等驱使的

野心勃勃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蚊蚋

亦作“螡蚋”。1.蚊子。 唐 项斯 《遥装夜》诗:“蚊蚋已生团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 清 唐孙华 《秋雨不止书闷》诗:“梧竹清有声,螡蚋跡如扫。”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这支七个人组成的小分队,在草丛里忍受着密密的蚊蚋的侵袭,直到凌晨三点多钟,还不见敌人的影子。”

(2).比喻坏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比常念 淮 右以靡弊困顿三州之地,蚊蚋蚁虫之聚,感兇竪喣濡饮食之惠,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为帅。”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通称》:“蚊蚋亦名白鸟。 杜 寄 刘峡州 云:‘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杜修可 云:‘……﹝白鸟﹞一谓蚊虻也,以譬小人。’”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人人只知道‘时乖命蹇’,那知生活的帐子里有巨大的毒虫以至于蚊蚋,争相吸取他们的精血呢?”

鱼龙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水虫

(1).水生动物的统称。《国语·鲁语上》:“鸟兽孕,水虫成。” 唐 陆龟蒙 《蟹志》:“苟不能捨沮洳而瀆,由瀆以至於海,是人之智反出於水虫下,能不悲乎!”

(2).特指有害的水生动物。《周礼·秋官·壶涿氏》:“﹝ 壶涿氏 ﹞掌除水虫,以炮土之鼓敺之,以焚石投之。” 郑玄 注:“水虫,狐蜮之属。” 贾公彦 疏:“蜮即短狐一物,南方水中有之,含沙射人则死者也。”

射影

(1) 从一点向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作垂线,垂足就是这个点的射影。一条线段上的各点的射影的连线就是这条线段的射影

(2) 古书上指“蜮”,因为据说“蜮”这种动物能含沙喷射人影使人致病。“射影”也是“蜮”的别名

山鬼

(1).山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北齐 樊逊 《天保五年举秀才对策》:“山鬼效灵,海神率职。” 明 高启 《陪临川公游天池》诗:“客来岂先知,定有山鬼报。”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九人为山鬼,女像,面色蓝,手执桂枝。”

(2).山精。传说中的一种独脚怪物。 南朝 宋 郑缉之 《永嘉郡记》:“ 安固县 有山鬼,形体如人而一脚,裁长一尺许,好噉盐,伐木人盐輒偷将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於山涧中取食蟹。”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 清 洪亮吉 《山斋访冒鸣茹寿衢两秀才》诗:“书声出户虫不鸣,山鬼一足深宵行。人头鱼身惯窥户,见惯不怪心能平。”

(3).泛指山中鬼魅。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卧病识山鬼,为农知地形。”《云笈七籤》卷七九:“山鬼哭於藂林,孤魂号於絶域。” 元 萨都剌 《过居庸关》诗:“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

巴蛇

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晋 左思 《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宁调元 《燕京杂诗》:“巴蛇渐长期吞象, 蜀 帝从今定化鹃。”

飓风

最初只指加勒比海的热带气旋;后来又可指任何具有狂风的热带气旋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惊弦雁

犹言惊弓之鸟。 唐 白居易 《送客南迁》诗:“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

谁人

何人;哪一个。《吕氏春秋·贵信》:“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唐 王建 《簇蚕辞》:“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翁 断了此事,自家道:‘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川剧《五台会兄》:“ 杨延德 :谨遵师命。(内马叫)师父! 五台山 清静的禅院,谁人的马叫?”

言笑

说笑

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庄重)

漂零

(1).飘落,坠落。 宋 王安石 《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2).凋零,衰败。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一:“心期汗漫卧云扃,家计漂零水上萍。” 宋 欧阳修 《秋声赋》:“草木无情,有时漂零。”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二:“七里虹桥腐草腥,歌鐘词赋两漂零。”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左联结成的前后,有些所谓革命作家,其实是破落户的漂零子弟。”

(3).漂泊,生活不安定。 唐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诗:“乱代漂零予到此,古人成败子如何。” 宋 苏轼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诗:“漂零竟何适,浩荡寄此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漂零风雨苦离家,愁杀无情白鼻騧。” 郭小川 《长江边上“五·七”路》诗:“说什么--‘漂零未定’,一个字‘愁’!革命者前进在斗争中,喜气洋洋,无愧无忧。”

长须

汉 王褒 《僮约》:“ 资中 男子 王子渊 ,从 成都 安志里 女子 杨惠 ,买亡夫时户下髯奴 便了 。”后因以“长鬚”指男仆。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先生又遣长鬚来,如此处置非所喜。”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妓女类》:“僕曰长鬚。”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诗激》:“为嘱长鬚蚤出门,寸牋好与递归辕。”

大都

中国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营建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不宜

不适合,不适宜

这种土壤不宜种花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傅若金,朝代: 元代
    日边双节下沧溟,云际千艘赴驿亭。直为邦畿须转粟,也因江海念流萍。玉京永夜瞻卿月,银汉清秋识使星。待尽西风始相见,客愁如酒一时醒。
  • 作者: 齐己,朝代: 唐代
    透窗穿竹住还移,万类俱闲始见伊。难把寸光藏暗室,自持孤影助明时。空庭散逐金风起,乱叶争投玉露垂。后代儒生懒收拾,夜深飞过读书帷。
  • 作者: 高文虎,朝代: 宋代
    羽盖珠旛上下蒙,倚栏碧动舞蛟龙。谁怜澹素朝天面,自现光明满月容。杨柳风柔沾絮湿,蔷薇露重染衣浓。典型犹带醺酣力,醖得余春百倍醲。
  • 作者: 滕岑,朝代: 宋代
    久雨爱晴色,久晴欣雨声。下人自分别,上天了无情。人喜春色丽,又悲秋气清。是皆妄心耳,四序奚亏成。
  • 作者: 吴季子,朝代: 宋代

    雪罗初试,过赐衣时节,才三四日。记得延陵公子宅,麟角当年新绂。半刺名家,一经奥学,是青云人物。如何华发,蒲轮未聘遗逸。
    问讯怨鹤惊猿,不妨俱隐,且逍遥丈室。有子传家经可教,况有东皋种秫。醉里乾坤,间中日月,便是长生术。瑶池宴后,剩看几度桃实。

  • 作者: 周必大,朝代: 宋代
    山居速化植秋荻,孙家种木惟种德。一朝仙籍浮桂香,昔笑其迂今改色。邻翁笞儿乞条枚,条枚不惜莫浪栽。君不见天街十二绿槐满,独有城东之槐应三台。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笔势真看积健雄,宁誇刻楮小精工。

    水轩一带虚支木,祗在轻烟缥渺中。

  • 作者: 胡曾,朝代: 唐代
    北乘羸马到燕然,此地何人复礼贤。若问昭王无处所,黄金台上草连天。
  • 作者: 文同,朝代: 宋代
    可笑儿孙亦满眼,朝朝庭下立参差。谓言饱读诗书去,憔悴如翁亦好为。
  • 作者: 阳景春,朝代: 宋代
    黑貂敝色嗟苏郎,苦茶两饼话难详。老妪糟糠未鼎肉,漫劳戏彩啼其傍。造物寄意知何许,慈竹生舍贻吉祥。晚年慰见万事足,无乃宗子为小阳。当时顾后悲不孝,今日儿女还成行。难弟二珠奇男子,已角既鹿未角麞。先人有后欲昌炽,绎思为善宁无常。菊开佳色采盈手,酒浮蚁绿仍鹅黄。喜有诗书起门户,佳兴吹入秋风长。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